任元波,郭小莉(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分析
任元波,郭小莉
(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近10年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是整理归类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仍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1)在竞技健美操的表现力、创编、六人项目等几个方面研究相对较少且不是特别深入,特别是对三人项目的研究一篇都没有.(2)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选材、膳食、行为和心理方面的研究特别少,各方面只有1-2篇,因此这方面研究应该多一些,因为这些也是影响我国竞技健美操能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
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展示运动员连续表演复杂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通过难度动作的完美完成,成套动作要求展示连续的动作组合,力量柔韧性与七种基本步伐的使用,并且要结合难度动作高质量的完美完成.其比赛项目有男子单人、女子单人、混合双人、三人和六人.1994年5月国际体操联合会正式成立了FIG健美操委员会,从此接受健美操进入国际体联.中国健美操协会也于1993年正式成立.从1994年起,我国都要举行每年一度的全国体院健美操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健美操锦标赛.1999年在首届全国体育大会上,地点在浙江宁波,健美操正式加入比赛项目,并且成为所有参赛项目中受欢迎度最高的项目之一.随着健美操在我国的普及、推广和发展,我国健美操选手的运动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三人、混合双人等项目已能够达到国际水平.在国际上每年举办健美操的赛事有:世界巡回赛、世界杯赛、世界冠军赛、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在此比赛氛围下,我国体育工作者对我国竞技健美操的研究很逐渐兴起,研究包括竞技健美操的创编、技术动作的分析、我国竞技健美操和世界水平之间的对比研究、竞技健美操比赛的规则等等.但是在某些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通过查阅(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对体育类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竞技健美操的文献资料从2006年~2015年7月共有124篇.其中每年的篇数如下表1所示;在124篇文献资料中主要关于竞技健美操规则的研究、技术动作分析研究、学校竞技健美操、竞技健美操发展和现状的研究、竞技健美操训练的研究以及竞技健美操体能、表现力、6人组合项目的研究等等.具体如表2所示.
表1 竞技健美操论文每年篇数的分布
表2 竞技健美操研究内容分布
以上是对竞技健美操近来10年的篇数分布和研究的领域做了简单的归纳和总结,以下对研究的主要几点进行综述分析.
应用文献资料法,搜集了在体育类16种核心期刊上,关于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的文献资料,并根据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统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即为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查阅的2006年~2015年7月关于竞技健美操的124篇文献资料.
2.1 竞技健美操规则的研究现状
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是教练员、运动员训练和参赛活动的依据,是裁判员评判的尺度.健美操教练员必须根据规则的变化进行健美操的编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竞技健美操动作形式、动作难度、连接步伐、音乐的配合、时间、场地的使用和动作创新以及动作等方面.随着我国竞赛规则的逐渐趋于国际化,致使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飞速提升.[1]在查询到的124篇文献中关于竞技健美操规则研究的最多,共26篇,占总数的20.9%.
2.1.1 新规则带来的影响研究
竞技健美操规则的变化对竞技健美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提出的新的要求,同时也在新规则中发现我国健美操的不足之处,而且对竞技健美操这项运动的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提出规则的改变在编排、难度、艺术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运动员以及教练员的综合素养,还有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与要求;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技术的提高与突破,首先应从把握健美操规则入手,当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运动能力前提后,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在深刻理解把握规则上的每一个要点,这样才能正确地指导技术提高与突破,从而能够充分挖掘运动员的竞技潜能[2].除此,还有学者还认为教练员、运动员一定要深刻领会规则精神,充分理解规则,了解难度动作的具体要求,把握住规则和技术发展演变的方向,积极拓宽体育有关学科的知识,结合运动员的个人技能和素质特点选择难度动作,并利用难度与技巧的合理分配布局,来创编出高艺术价值和技术规格的套路动作[3].
2.1.2 规则特点及对策的研究
对于规则的4年一变化,旨在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的水平,不少学者对规则的特点以及应对规则的对策做了研究.主要的结论有学者通过对2001—2004版、2005—2008版、2009—2012版,三个周期的相关组织发布的竞技健美操国际规则(FIG)进行了整理对比分析得出:艺术评分因素部分逐渐趋向更加合理,项目特点创新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未所有的高度;在比赛中越来越多的运用高级别难度动作以及增加难度的数量;同时也越来越高的要求动作完成质量,这预示着未来竞技健美操,艺术编排的发展趋势会更加注重健美操操化单元动作及运动员的个性化表现,难度动作进一步开发与创新,难度的完美完成,过渡与连接展示要求快速流畅多样化,现场表现热情奔放[4].对策方面,只有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规则的发展方向,在艺术编排上不断地创新与突破,我国的竞技健美操才能保持国际领先的位置,才能引领世界竞技健美操总体的发展潮流[5].
2.1.3 从规则变化看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健美操的发展与创新都和比赛规则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的了规则,竞技健美操才能更好的发展;同时,竞技健美操的比赛规则,也能预示着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当前世界竞技健美操男子单人项目的显著特点是编排美、动作难、重创新,也是未来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方向;新周期规则的导向更加要求提高成套动作所体现的艺术性价值;难度动作级别的选择应和运动员的自身素质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专项技术素质的训练与辅助设施的跟进是发展该项目的前提.
2.2 竞技健美操技术动作分析的研究现状
2.2.1 世界竞技健美操动作难度分析研究
在世界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比较分析研究方面,学者们针对世界锦标赛上的男单和女单项目进行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新周期规则对套路动作“完美”的完成具有非常好的导向作用,从男子前八名运动员中难度整体完成情况来看,完成率都较高,四类难度动作的整体完成也较好.主要的问题在于身体未与地面未平行,转体不够充分等.在女单难度动作的提高方面,训练时多注重B组动作的突破,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整体质量,追求高难度的同时求稳、求质.在难度编排上,应更加注重均衡,使成套的完成更加流畅、自然.在确保完成零失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运动员个人成套难度,合理的分布,以及难度动作连接的运用,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得分[6].
2.2.2 对特定动作的分析
有学者通过三维运动学解析及肌电图分析,得出我们在训练中应该加强运动员腹直肌的练习,对运动员身体姿态进一步提出要求,同时,以提高某个动作的完成质量、质感;在完成直角支撑转体720°这个动作时,应该左右肢平衡用力,双腿并拢,两条腿均衡发力来完成动作.
2.3 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和现状研究
有学者通过研究提出:(1)我国竞技健美操发展过程中难度动作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是必然的趋势(.2)音乐的丰富多彩,成套动作编排的艺术性以及保持健美操动作的特色是缩小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竞技健美操的差距的主要突破口(.3)为了更好的发挥运动员个人特点,难度动作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规定动作可能面临被取消,或许也是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方向之一(.4)运动员、教练员队伍水平的提高也是竞技健美操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7].其他学者的这方面研究跟跟上述观点相似.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2.4 竞技健美操训练过程的研究
在竞技健美操的训练过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运动员专项素质或某一单项素质的训练的研究、体能训练研究以及训练对运动员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
2.4.1 对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的研究
李遵在《论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力量训练》中提出: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具有规范性、均衡性、多样性、全面性的特点;从力量素质的分类中,选择符合健美操运动员需要的力量训练内容,以分阶段训练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很强的训练.吴辉扬在《双摇跳绳对提高竞技健美操专项素质的作用》中得出:提高练习者的弹跳力,通过练习双摇跳绳,可是下肢力量及脚踝弹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竞技健美操整体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4.2 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的训练
在诸多研究过程中和在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要低于其他国家,因此体能训练就显的尤为重要.在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关于体能的训练研究成果有7篇.体能的提高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取得好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在训练周期中加强体能训练已另一个重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安排必须贯彻每一个训练周期的始终.体能创新和提高的前提与基础是,教练员必须深刻理解影响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主要由哪些因素构成.只有这样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体能训练才能不断取得进步.竞技健美操的体能水平构成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整体力量、身体形态、运动耐力、力度、柔韧度与协调性这五个方面.
2.5 对竞技健美操技术分析的研究
在查阅的资料中有9篇是关于竞技健美操技术分析的文献,主要是对我国的竞技健美操的技术的分析.李国岳在《中国女子竞技健美操技术状况的分析》中对我国女子竞技健美操技术的状况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女子竞技健美操急需加强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动作难度和动作设计的水平以及独特风格的创造.金逵在《我国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的影响因素》中提到训练系统性、教练员训练指导水平、物质保障、运动员梯队建设等是影响我国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2.6 学校竞技健美操的研究
关于学校竞技健美操的文献资料也有9篇,占了比较大的比例.在学校竞技健美操中主要是以各个地区的学校的竞技健美操为主,对我国高校总体竞技健美操的研究的只有一篇,研究相对比较少.高校健美操运动员由于学年制的特点导致人才流动性大,训练期不能长期.因此高校在招生时尽可能选择有一定健美操基础的学生进入健美操队训练,同时提高训练的系统性、周期性和科学性,促进我国高校竞技健美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使我国高校健美操队伍水平得到更大提升.
2.7 对竞技健美操的表现力、六人项目、创编和我国与世界水平差距的研究
在竞技健美操的表现力、六人项目的文献各有5篇,创编方面的文献有8篇,研究中外差距的只有3篇.在表现力方面有学者提出:提出气质性格、技术水平、音乐素养、心理因素、动作体能是影响艺术表现力的5个最重要的因素,且认同度较高,可作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选材和表现力训练的参考依据.在套路的编排方面:应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创编出适合该运动员的,具有较好艺术创造性、观赏性的和复杂多样性,并且具有我国特色文化的成套动作,这样才能使我国健美操队伍在国际大赛中彰显优势,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桑国强在《我国竞技健美操技术水平与世界整体水平差距的探析》中发现这种差距表现在动作完成的质量差;音乐风格不突出,主题不明确;整套动作的强度不够;动作的过渡与连接单调、欠流畅;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不够突出;难度动作的选择在组别、属类上,不够多样性;单个难度动作对空间的运用把握不够全面均衡;单人健美操项目,难度动作的总分值稍低等方面.
2.8 竞技健美操其它内容的研究
在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员的损伤、行为、膳食、后备人才等方面,文献都各为一篇,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在近10年关于竞技健美操的研究现状中,以竞技健美操的规则、动作分析、发展现状、训练等几个方面为主,在这几方面的研究较深入,特别是对规则的研究,这是因为规则定期改变的原因,同时规则也是引领竞技健美操发展的方向重要因素.(2)在竞技健美操的表现力、创编、六人项目等几个方面研究相对较少且不是特别深入,特别是对三人项目的研究一篇都没有.(3)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选材、膳食、行为和心理方面的研究特别少,各自只有1—2篇,因此这方面研究应该多一些,因为这些也是影响我国竞技健美操能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杏波,姚丽琴.竞技健美操国际新旧规则的对比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7(6).
〔2〕杨兴权.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改变对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6).
〔3〕刘昊,刁在箴.国际评分规则的修改对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
〔4〕姚丽琴.竞技健美操国际规则演变特点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8).
〔5〕刘敏,李建英.2009—2012年FIG竞技健美操规则变化的特点及竞技性展望[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2).
〔6〕张晓莹.世界高水平竞技健美操比赛女单难度动作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9).
〔7〕贺改芹.对我国竞技健美操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
〔8〕李瑜.竞技健美操六人项目的合作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8).
〔9〕李育林,陈敏.新周期我国竞技健美操成套编排的艺术价值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6).
〔10〕李惠娟.我国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的现状调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6).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190-03
收稿日期:201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