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科平,龙跃军,时明刚,李叶青,魏 林,胡雅辉,石 蕾(.吉首市农业植物保护检疫局,湖南 吉首 46000;.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 长沙 405)
吉首市辣椒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段科平1,龙跃军1,时明刚1,李叶青1,魏 林2,胡雅辉2,石 蕾1
(1.吉首市农业植物保护检疫局,湖南 吉首 416000;2.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摘 要:通过2014~2015年对吉首地区矮板村辣椒病虫害的调查,发现吉首地区辣椒的主要病害是:疫病、炭疽病、灰霉病和青枯病,主要虫害是:烟粉虱和斜纹夜蛾。分析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包括:当地气候、辣椒品种、土壤基质、栽培方式、施药种类和方法。针对这些主要病虫害,提出了健身栽培、及时病虫测报和合理用药为一体的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辣椒;病虫害;发生规律;综合防治;吉首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国种植的主要蔬菜之一[1],而湖南更是种植和消费辣椒的主要省份,每年辣椒产量有近40万t[2]。但是,辣椒栽培易受病虫危害,尤其是大棚种植时,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辣椒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其产质量受到严重影响[3-4]。
吉首市矮板村是典型的城郊型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常年辣椒种植面积达66.7 hm2。由于近年来辣椒市场行情好,尤其是反季节辣椒市场,该蔬菜基地的辣椒种植除传统的露地栽培外,还有部分大棚栽培。然而,大棚蔬菜在病虫发生规律上与露地蔬菜有明显差别。一方面,大棚内高温环境使原来对露地辣椒不构成危害的烟粉虱变成了危害辣椒生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防治主体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大棚内高湿环境加快了辣椒病原菌的蔓延繁殖速度,农民不能及时掌握病情尽快防治;加上土地有机质肥源投入不足、化肥使用过量等造成的一系列土壤问题,均导致大棚辣椒长势差、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抗病虫能力差、病虫危害严重,产量和品质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有些甚至绝收。这严重打击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因此,笔者依据2014年和2015年的大棚辣椒病虫害发生情况,从当地气候、栽培品种、土壤环境、栽培方式、施用杀虫杀菌药剂种类等方面分析吉首地区辣椒病虫害暴发流行的原因,并就大棚辣椒栽培常见的病虫害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调查以2014年为主,2015年作为辅助调查。地点为吉首地区矮板村,调查地块处于河谷平坝区,土质为沙壤土。调查从苗期开始,每个星期调查一次。(1)病害调查。每块地取10个点,每点调查5株辣椒是否发病,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2)虫害调查。每块地取5个点,每个点调查2株辣椒上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对微小害虫则每株只记录2片真叶上的的数量。调查期间,记录天气情况、肥水管理、施药情况。
2.1 主要病害
2.1.1 辣椒疫病 于2015年5月21日在大田发现中心病团,病株率为10%,到6月4号病株率上升到75%,出现受害枝条折断症状,6月10号全田发病,出现90%植株死亡(表1)。该病发病时,多为阴雨天气,平均气温在21~23℃,由此判断中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发病。地势低洼,雨后易积水,畦面低,土质板结的田块发病严重,植株率先死亡。不同辣椒品种发病程度也有差异,牛角椒发病最严重,其次是羊角椒,线椒最抗病。
2.1.2 辣椒炭疽病 该病在吉首地区5~12月均可发病,并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在7月和10月下旬~11月。2014年炭疽病爆发流行在6月底~7月中旬,主要危害正在成长的青果,病果率从6月24的10%迅速上升到7月1日的55% (表1),7月15日后发病严重的基本无收,而当地红椒的采收时间为7月中旬以后,由此可知,炭疽病爆发流行对辣椒种植危害较大。炭疽病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2~33℃,最适生长温度为27℃。空气湿度较高时容易蔓延传播。辣椒挂果量大,采收时间长,需要多次采收,在农事活动中常常造成病害的反复侵染。此外,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块发病较重。
2.1.3 青枯病 该病在吉首地区一般于5下旬底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病情缓慢发展,6月下旬进入发病高峰。病害在大田以多个中心病团随机分布,后扩散至全园,以重茬地发病较重。不同辣椒品种,发病程度相差较大,其中甜椒发病最严重,其次是牛角椒和羊角椒,而线椒发病最轻。
2.1.4 灰霉病 该病主要在大棚栽培时发病,受害叶片表现为“V”型黄褐色病斑,并覆盖浓密灰色霉层。长期闭棚,再碰上连续阴雨天气容易发病,一般在4~5月出现发病高峰。
2.1.5 烟煤病 烟煤病与其他大多数病害不一样,形成烟煤病症状的起始病原物是昆虫而非微生物,烟粉虱或蚜虫刺吸叶片后分泌蜜露留在叶片上,蜜露上的真菌形成霉斑或蜜露粘上空气中黑色粉末,使叶片发黑,就像煤灰污染一样,因此得名烟煤病。辣椒上烟煤病发生时间与烟粉虱发生时间较一致,高峰期在6~7月。
表1 2014~2015年吉首地区辣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2.2 主要虫害
2.2.1 烟粉虱 由表1可知,烟粉虱在2014年6月初开始出现,6月19日进入虫口高峰,到7月,每片叶烟粉虱数量达到30头以上。2015年则从6月28日出现,7月中旬进入虫口高峰。烟粉虱在吉首地区属外来物种,2010年开始发现,2012年后即成为主要害虫,此虫抗药性强,易爆发为害,并能引起煤烟病和病毒病。其初发时间年际间不一致,受气候影响大。此虫趋绿性强,8月上旬能迅速转移至夏秋播种的蔬菜如夏秋黄瓜,秋豇豆等为害。秋菜罢园后10月下旬即停止侵害。吉首地区的冬季大棚蔬菜及草莓上未见其活动。
2.2.2 斜纹夜蛾 幼虫在7~11月都可为害辣椒,8~11月为虫口高峰期。斜纹夜蛾虫口量受农户施药次数和水平的影响较大。
2.3 发生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吉首地区辣椒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炭疽病、灰霉病和青枯病,主要虫害有烟粉虱和斜纹夜蛾。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年度间存在差异,2014年辣椒炭疽病和青枯病爆发流行,2015年辣椒疫病危害严重。烟粉虱在2014年6月上旬开始为害,2015年则推迟到6月下旬才出现。
吉首地区辣椒病虫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如下:气候高温多雨、土质差、地势低洼、品种抗病性差、连作现象严重、缺乏病虫情报、用药不当等。
3.1 健身栽培
(1)增施有机肥,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用食用菌渣、酒糟壳、中药材渣、人畜粪肥等,连续2~3 a用10~20 t/667m2即可改良土质。(2)起高垅栽培,雨后清沟防止积水。连年种植,病虫基数积累量增大,一旦遇到合适气候条件病害就会暴发流行。因此,建议实行2~3 a的轮作换茬。(3)罢园后清洁田园,集中处理秸秆,将其烧制成火土肥。(4)种子消毒。用55℃温水浸种10 min,或用100~300倍甲醛浸种15~30 min可防治茄果类枯萎病和炭疽病[5],用0.2%~0.4%高猛酸碱液浸种15 min可防治病毒病和疫病。
3.2 及时测报
辣椒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象条件为关键因子,一旦条件适宜病虫就将暴发流行。因此,要根据各种病虫发生条件设立病情、虫情监测点。当气候条件处于有利于病虫流行爆发时,要求每5 d观察一次,一旦发现发病中心或虫口密度达标时,立即发送病虫情报并及时指导农户进行防治。
3.3 合理用药
在辣椒初发病时用代森锰锌、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广谱杀菌剂进行预防保护。当发现中心病团后用治疗性对口杀菌剂进行防治。辣椒疫病可用甲霜灵锰锌800倍液、烯酰霜脲氰1 000倍液喷施防治。辣椒炭疽病可用18%炭疽福美双500倍或奔甲·丙环唑1 000倍喷施防治。灰霉病可用克霉灵500倍液防治。
种植土壤可用乙蒜素、绿亨一号、40%甲醛100倍液消毒。烟煤病不是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只要治理好烟粉虱即可有效预防[6]。蚜虫、叶蝉类刺吸性害虫可用吡虫啉防治。
近年来,由于湖南的烟粉虱多由B型变为Q型,而Q型烟粉虱的抗药性强,导致用药效果差[7]。烟粉虱数量少时挂黄板诱杀,能降低虫口密度50%~70%,挂25~30块/667m2,15 d定期更换黄板。当大棚内烟粉虱危害严重时,需要用烟雾剂进行防治,每隔2~3 d喷雾防治一次,喷雾后闭棚2 h,连续3次,可以有效缓解烟粉虱危害。
斜纹夜蛾可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此外,应当抓住有利时机用药,病虫流行爆发时往往没有好的施药条件。抓住雨后间晴等有利天气及时施用对口药剂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安乐,邓稳桥,吉甫成. 湖南主要辣椒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5,(5):1-3.
[2] 张亭亭. 湖南辣椒产业化如何加速[J]. 农产品加工(上),2014,(6):25.
[3] 陈 冰,张 卓,张德咏,等. 湖南辣椒疫霉病菌ITS的扩增和序列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4,(4):59-61.
[4] 夏 花,朱宏建,周 倩,等. 湖南芷江辣椒上一种新炭疽病的病原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2012,42(2):120-125.
[5] 戴启洲. 棚育辣椒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长江蔬菜,2008,(11):34.
[6] 任顺祥,邱宝利,戈 峰,等. 粉虱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可持续治理技术透视[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1):7-15.
[7] Zhang Y J,Wang J J,Yuan L Z,et al. Status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nd associated mutations in Q-biotype of whitefly,Bemisia tabaci,from eastern China[J]. Crop Protection,2012,31(1):67-71.
(责任编辑:成 平)
中图分类号:S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6-0052-03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6.017
收稿日期:2016-04-07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NK3049);湖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2015~2019);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19)
作者简介:段科平(1972-),男,湖南吉首市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Occurre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Pepper in Jishou Area
DUAN Ke-ping1,LONG Yue-jun1,SHI Ming-gang1,LI Ye-qing1,WEI Lin2,HU Ya-hui2,SHI Lei1
(1. Jishou Quarantine Bureau of Agricultural Plant Protection, Jishou 416000, PRC; 2. Hunan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Investigation 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pepper in Jishou area Aiban Village from 2014 to 2015, found that the main diseases in Jishou area were blight, anthracnose, Botrytis cinerea and bacterial wilt, the main pests were Bemisia tabaci and Spodoptera litura. Analyzed main diseases and pest damage causes include local climate, varieties of pepper, soil matrix, cultivation methods,pesticides application of kinds and methods. Aiming at the main diseases and pest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integr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pepper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hich was healthy cultivation, timely reporting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appropriate pesticide use.
Key words:pepper;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ccurrence regularity; integrated control; Jis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