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莹 姜长宽 刘 彬
(辽源市农业科学院,吉林 辽源 136200)
不同品种大豆抗旱性研究
郑莹姜长宽刘彬
(辽源市农业科学院,吉林辽源136200)
[摘要]利用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普遍性拟制原理,设立灌水与非灌水自然水分胁迫处理,从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性状上,衡量材料对胁迫与非胁迫条件下的整体反应,并采用综合抗旱系数和综合抗旱指数评价,旨在为大豆种植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大豆;品种;抗旱性
干旱是导致我国大豆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对大豆抗性研究越来越重视。因此,利用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普遍性拟制原理,从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性状上,衡量大豆材料的抗旱性,旨在为大豆种植提供基础依据。
对近年来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选育的200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旱性鉴定。试验地点选择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农场。年平均降雨量477.0 mm,无霜期175 d,海拔800 m,北纬度38°。此次鉴定试验为春播,5月1日播种,允许大豆生长的全生育期150 d,因此,可种植原产于我国淮河流域至吉林省以南的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大豆种质和品种。
2004年大豆生育期间5—9月降雨量为299.6 mm,比常年偏少50.8 mm,适合抗旱性鉴定要求。气温与常年平均数接近。当年属于典型的半干旱气候。土质为离石黄土,沙壤,排灌条件良好。
利用干旱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普遍性拟制原理,设立灌水与非灌水自然水分胁迫处理,从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性状上,衡量材料对胁迫与非胁迫条件下的整体反应。采用综合抗旱系数和综合抗旱指数评价。
大豆选择性状为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产量(产量)和百粒重。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以晋豆21号为标准对照,其抗旱指数为0.737 1,在此基础上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结果进行换算[1]。
其中,x1为旱处理性状值,y1为该性状水处理性状值,n为不同选择性状(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产量和百粒重)。
抗旱指数(J)=I×x(旱处理产量)/X(对照旱处理产量)
标准抗旱指数=J×0.737 1/I(对照晋豆21号)
采用水旱对比处理方法。水旱处理设在均质一致同一大田内,分区种植。两区之间留9 m过度带。小区面积2 m2,单行区,行长4.0 m,行距0.5 m。每行种植100粒,出苗后于第一复叶展开期定植25株,收获株数25株。水旱处理方法为:播前统一浇水,以保证全苗。水地处理分别于7月11日和9月1日浇水,水量55 m3/ 667 m2。旱地处理出苗到成熟不再灌水。各个时期按时对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
以晋豆21号为标准对照,采用5级分类方法,并与已公布的国家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结果进行拟合,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衔接性。评价出1级高度抗旱品种7份,2级中高抗品种22份,3级抗旱品种32份,4级敏感品种66份,5级高度敏感品种73份。
但是,所选材料中来自于全部黑龙江和部分吉林材料共51份,因生育期在山西表现过早第一次浇水后即陆续成熟,故抗旱性鉴定结果不可靠,建议这部分材料另行选地点进行鉴定。
参考文献
[1]武仙山,昌小平,景蕊莲.小麦灌浆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综合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08(4):626-632.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