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楠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昆明 650000
浅析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
马楠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析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方式转运的457例危急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转运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469例危急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转运期间的漏项发生率、转运不当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期间的漏项发生率、转运不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漏项、转运不当等情况,以提高接收科室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护理风险管理
危急重症患者是急诊科的主要就诊人群,患者的病情复杂,且病情严重,常需要转运到其他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断和治疗[1-2]。而多数患者的病情不稳定,同时存在监测设备、治疗设备受限等问题,造成转运过程中的危险事件发生率大大提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该文选取926例院内转运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院内转运的457例危急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院内转运的469例危急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男242例,女215例;年龄区间为14~73岁,平均年龄为(42.36±3.26)岁;脑血管疾病185例,颅脑外伤112例,心源性疾病74例,消化系统疾病56例,其他疾病30例。观察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男251例,女218例;年龄区间为14~73岁,平均年龄为(42.36±3.26)岁;脑血管疾病175例,颅脑外伤134例,心源性疾病57例,消化系统疾病68例,其他疾病35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病例纳入标准[3]:(1)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基本意识发生改变;(2)给予患者镇静药物后,出现意识抑制等变化,静脉给予可调节血压及心率方面的药物。排除标准[4-5]:(1)患者的呼吸、心跳停止;(2)虽有紧急插管指征,但在转运前尚未插管;(3)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差,但未给予药物治疗。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转运方式转运:由专业护理人员及运送工人使用平车护送。在转运过程中保障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并通过导管持续给氧维持呼吸。保持患者的留置管理畅通,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面色、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若发现异常,则及时给予有效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转运前病情评估:由于急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同时伴有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危险情况。因此,在转运前,要告知患者家属转运风险的评估结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让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转运前科室之间协调:根据患者的转运前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从安全角度确定转运的最佳途径和最短时间,避免转运时间过长。在转运前,值班护士要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提前接待患者的准备工作,并介绍患者的基本病情。让接收科室提前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计划。
(3)实施正确的转运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将各种抢救物品准备齐全,在转运前对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及静脉通路的顺畅情况进行检查。在转运过程中,将起床栏拉起,并采用约束带行交叉固定,使患者保持舒适、安全体位,确保管道、呼吸道顺畅。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生命体征异常,则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4)到达转运目的地护理:达到目的地后,由护送人员、病房护理人员将患者搬至病床上,做好交接班,双方人员签字。
(5)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每月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议及转运护理工作流程,并对转运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转运期间的漏项(病情、检查、用药、管道、仪器物资、床位联系)发生率、转运不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采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转运过程的顺利程度以及接收科室的服务水平等。满分为100分,评价等级分为非常满意(80分以上)、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分数≤60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2.1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漏项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漏项发生率为5.33%,对照组的漏项发生率为19.26%,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漏项发生情况比较[n(%)]
2.2两组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s)
表2 两组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接收科室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 家属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P值469 457 92.32±2.25 74.65±2.36 <0.05 92.65±3.14 82.32±3.45 <0.05 90.69±3.23 79.69±3.58 <0.05
2.3两组患者转运不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发生转运不当4例,转运不当发生率为0.85%;对照组中,发生转运不当38例,转运不当发生率为8.32%(P<0.05)。
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护理风险识别,其主要任务是在护理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化识别和归类,并对护理风险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评估和分析。据调查研究显示,危急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转运风险,一方面是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另一方面是硬件医疗设施、护理人员职业责任心、专业技术等,均可能造成转运的风险性增加。护理风险管理是对危急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通过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培养,可制定针对性的、明确的转运安全指引[6-7]。此外,在建立风险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可使临床工作指引不断完善,并对急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各个流程进行严格把控。该次研究的主题为:探析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经研究得出如下结果: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在转运期间的漏项发生率、转运不当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度、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方式的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8],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护理风险管理可对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且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使医疗质量持续改善,并不断提升。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础,持续质量改进更加注重过程性管理和各环节的质量控制,通过建立信息报告分析体系,创建医院质量管理培训体系。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而言,护理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在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潜在风险,建立持续质量改进理念。通过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避免传统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的无序、杂乱、无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转运方法。本院每月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议,并对转运的护理流程进行完善,及时发现偏差,实施循环检查,从而加强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避免转运过程中发生漏项、转运不当等情况,以提高接收科室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曦.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5,22(12):29-30.
[2]芦慧彬.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风险管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5,24(11):851-853.
[3]魏建民,魏彦芳,巩秀静.22例急危重症患者空中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2):79-81.
[4]傅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34):499-500.
[5]潘旗开,王月芹,刘延锦,等.区域性危重患者院际转运风险管理预警机制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6):1473-1475.
[6]彭俊.急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1469-1471.
[7]曹莉,潘静,徐翠.《急危重病人交接单》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3(2):168-170.
[8]樊小朋,金学勤,周凯云,等.品质管理活动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交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 (2):216-218.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3(c)-0176-03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09.176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简介]马楠(1985.3-),女,回族,云南昆明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护理。
Analysis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Patients in Hospital
MA Nan
Severe medical scienc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Kunming,Yunnan Province,65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patients in hospital.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2013 March by general hospital transport mode of transport of 457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select the 2013 April— 2015 April in transit by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469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rate of leakage,the incidence of transfer,the receiving departments'satisfaction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occurrence rate of leakage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the translocation of th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Acute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transport proces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ccidents,avoid the occurrence of leakage,transport improper transfer process,to improve the receiving department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it is worth in clinical further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Acute critical illness;Patients;Hospital transportation;Nursing risk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