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光辉,熊强,黄蕾,朱洪涛,柯福生
(福建厦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361021)
·临床研究·
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姚光辉,熊强,黄蕾,朱洪涛,柯福生
(福建厦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36102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结构或功能显著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所引起的影响心室灌注或搏血能力的临床综合征[1],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目前CHF仍然是人类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在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能量代谢紊乱起着关键的作用[2]。因此如何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重构,是改善CHF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我们观察分析了应用左卡尼丁对CHF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探讨左卡尼汀对CHF患者的治疗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厦门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共137例。其中男78例,女59例;年龄27~85岁,平均(43.8±7.6)岁。分为两组:(1)治疗组:共69例,其中男37例,女32例,年龄27~82岁,平均(41.5±8.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36例,Ⅲ级33例。基础疾病:缺血性心肌病3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3例,扩张性心肌病9例,围生期心肌病1例。(2)常规组:共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37~83岁,平均(48.9±6.3)岁。心功能分级:Ⅱ级35例,Ⅲ级33例。基础疾病:缺血性心肌病3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6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酒精性心肌病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入选标准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为Ⅱ~Ⅲ级的患者。排除心包积液和缩窄、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周围血管病变及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因及心功能状况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3心功能评价标准心功能疗效评价标准按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症状及体征缓解或心功能改善l级;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心功能改善不足l级。
1.4方法
1.4.1治疗方法(1)Ⅰ组(治疗组):在规范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左卡尼丁(意大利sigma-tau公司生产)2.0 g/d,连续2周。(2)Ⅱ组(常规组):按规范化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原则,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或)β受体阻滞剂药物。
1.4.2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
1.4.3检测方法 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NT-proBN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LVEF应用GE vivi e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功能改善情况心功能Ⅰ组较Ⅱ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8.4%,常规组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例(%)]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2hs-CRP、NT-proBNP、LVEF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
3讨论
CHF是各种类型心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及终末临床综合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人类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因此,延缓CHF的发生、发展,降低CHF的病死率,提高CHF患者生活质量,仍然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3-5]。
表2 两组hs-CRP、NT-proBNP、LVEF指标的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常规组比较,bP<0.05
心脏作功需要大量能量,是消耗大量能量的器官。有研究表明,在CHF患者的心肌中,ATP、总腺嘌呤核苷酸(ATP、ADP和AMP)、磷酸肌酶活性、磷酸肌酸含量以及磷酸肌酸/ATP比值全部下降,而在总腺嘌呤下降的情况下ATP/AMP和ATP/ADP比值维持不变。同时ATP合成和利用全部减少,由于利用大于合成,ATP含量下降[6-8]。由此可见,CHF患者存在严重的能量代谢异常。CHF即是能量储备下降的结果,同时这种储备下降也促进了CHF的进展。心肌能量代谢失调在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左卡尼丁是一种小分子的氨基酸衍生物,俗称左旋肉碱,为代谢类治疗药物,有调节机体代谢平衡、清除细胞毒性物质等药理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人体内骨骼肌和心肌中左旋肉碱含量最高,左旋肉碱是肌肉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促进心肌细胞脂肪酸氧化的重要物质,通过线粒体内膜,进行β氧化,提高心肌细胞内ATP水平,有效地为心肌提供能量[9]。由于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处于心脏超负荷状态,增加了心肌能量消耗并刺激心肌细脆生长,造成心肌失代偿性肥厚,使能量供给进一步减少,导致心肌能量缺乏状态加重,同时由于脂肪酸氧化受限导致脂肪酸蓄积产生毒性,抑制线粒体内酶的活性,使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阻,ATP生成减少,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功能恶化[10]。因此外源性补充左卡尼丁纠正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异常,可以增加心肌细胞能量的产生而提高组织器官的功能,并有益于左室重构,从而使心功能得到改善[11]。
本文的临床观察发现,采用CHF规范化药物治疗模式治疗CHF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后心功能得到改善,而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2.0 g/d,连续使用14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得到更明显的缓解,心功能分级更明显的改善、LVEF的提高及NT-proBNP的下降更优。由此可见在CHF规范化药物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治疗是有效的,能有效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因此,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疗法可能是缓解CHF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措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2): 98-122.
[2]邹全林.左卡尼汀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83例临床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1):98-99.
[3]刘志祥.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作诱因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3):260-261.
[4]高焱章,李玉梅.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1):31-32,34.
[5]冯俊.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5):533-534.
[6]Pekala J,Patkowska-Sokola B,Bodkowski R,et al.L-Carnitine-Metabolic Functions and Meaning in Humans Life[J].Curr Drug Metab, 2011,12(7):667-678.
[7]王咏梅,殷仁富,吴宗贵.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游离卡尼汀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1):32-34.
[8]Palermo V,Falcone C,Calvani M,et al.Acetyl-L-carnitine protects yeast cells from apoptosis and aging and inhibitsmitochondrial fission[J].Aging Cell,2010,9(4):570-579.
[9]成尚霖,马捷.左卡尼汀心肌保护作用与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9-11.
[10] Orlandi A,Francesconi A,Ferlosio A,et al.Propionyl-L-carnitine prevents age-related myocardial remodeling in the rabbit[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12,50(2):168-175.
[11] 黄利军,王雪胜.左卡尼丁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09,13(1):71-72.
作者简介:姚光辉,主任医师,Email:smygh100@126.com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6.04.031
(收稿日期: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