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晏++张军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北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曾经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北京的大城市病凸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周边已经成为全市的交通堵点,其疏解升级势在必行。本文对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和疏解升级的必要性,并借鉴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搬迁和升级经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相对系统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升级方案。
关键词:农产品 批发市场 疏解 升级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
北京现有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性批发市场主要有九个,五个在五环内(大洋路、新发地、中央农产品、岳各庄、锦绣大地),两个在五环到六环之间(八里桥、城北回龙观),两个在六环之外(水屯、石门)。据中商情报网统计,2014年九大批发市场有3家排在全国综合批发市场前20位,分别是新发地(第一),大洋路(第六),锦绣大地(第十六)。
目前,北京的农产品流通产业合作模式主要有农户+消费者、农户+农业合作组织+批发市场(超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批发市场)、农户+贩销大户+批发市场等。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北京市农产品流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查表明,作为北京市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和渠道,居民消费的绝大部分农产品,如蔬菜类高达90%的部分都是先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入北京,再经由各类农产品早市、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超市等渠道进入消费者手中。
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疏解升级的必要性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
大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城市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空间,创造了相应的就业岗位,营造了创新的竞争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在方便居民购物和平抑物价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的大城市病愈来愈严重,农产品批发市场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1.全市规划不统一,无序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本应该根据居民需求和发展区域经济的要求,由市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安排,才能保证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并形成较强的辐射力,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效用。但是现在有些市场却由于规划不够合理,吸引大量的客流后,又控制不当,导致市场无序发展,而出现较多问题。
2.造成周边交通拥堵。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物流运作需要占用周边的公共资源,导致周边经常出现物流、人流集中,客运、货运交织融合,呈现严重的拥堵,降低了物流运作效率,提高了运营成本,几乎每个市场的进出口与主要交通连接处都会出现时间长短不等的交通拥堵情况。
3.带来大量外来人口。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外来人口聚集的地方,市场商户超过80%是外来流动人口,一般一个摊位会带来三到五名外来流动人口,部分商户举家经营,多居住在城中村,给社会治安等带来了挑战,也给北京带来了较大的人口压力。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升级的必要性
商贸流通业是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改造的核心因素,也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商贸流通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曾经在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却长期处于粗放式发展状态,缺乏合理规划。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和居民消费习惯渐渐改变。同时,日益发展的农超对接、产销直挂、电子商务,对批发市场的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得最近几年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和摊位数都在减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经济发展新阶段以及商贸流通业发展自身规律决定的。在平台经济的新环境下,电子商务对传统商贸的改造、线上线下店铺的功能快速重构,线上网络的线下店试点,线上线下同价。传统流通体系正逐步重构成为以线上店铺为价格标杆、以线下店铺为体验展示、以在线支付为媒介、以配送体系为支撑的新型流通架构,传统的线下一体化的体验、交易和物流功能将逐步分离。
推动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传统流通产业形态的升级改造是北京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客观上讲,实现城市功能和空间的重构,特别是推动首都批发市场的调整和疏解是城市空间集约利用、城市功能优化调整、商贸流通产业自身升级的必然选择。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占地多、纳税少,而且交通流量大、人流车流混杂,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大城市病”。在这种情况下,有序疏解升级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之,要适应新常态的经济运行态势,北京需要合理规划、适度保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加快经营模式的创新,以缓解不断增加的人口及交通压力。基于此,推动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空间和功能重构,既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功能重构的必要选择。
批发市场疏解升级进展
(一)疏解升级现状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的讲话精神,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改委、商务委、交通委、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政策措施,为批发市场顺利疏解升级奠定基础。2014年北京市发改委出台《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对明显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行业关上了大门。2015年4月11日起,北京市交通委规定每天6点到23点,载货汽车的禁行范围扩大至五环路,8吨以上载货汽车禁行时间调整为6时到23时。与此同时,每天6时到24时,外地货车禁行范围扩大为六环路。对于区域性批发市场来说,这限制了外地车辆进京时间,对促进批发市场外迁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各区县已清退、拆除市场77个,营业面积51.5万平方米;完成市场升级改造43个。2016年将重点引导和推动农副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功能外迁。
(二)疏解升级经验
在推动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疏解升级过程中,有的市场首先开始改善,并积累了一定的疏解升级经验。
近几年新发地市场实施了“内升外扩,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首尾兼顾,注重供应货源和居民零售同步发展。从2010年就开始在北京市五环以外和河北省境内以及全国主要产地建市场,目前已在全国农产品主产区投资建设了13家分市场和200多万亩基地,对于大量低端普菜批发交易,通过外扩的方式进行了疏解,如与高碑店合作的高碑店农产品分市场在2015年10月30日正式试营业,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首个落地项目。
在升级方面,新发地市场首先在配送方面进行了升级,在北京市区内建立了150多家便民菜店,300多辆便民直通车,通过该方式减少场内大量零售业务的交易,进店果菜由新发地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定价、结算,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次新发地市场大力建设市场配套设施,改善市场卫生环境,新建设的新发地综合交易大楼已于2015年初正式投入使用,2015年底前新建的信息化冷冻库也将投用;最后新发地市场在电子交易方面也在不断升级,成立了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电子交易中心,努力推动现货交易向电子交易转变,引导建设公开合理的价格调节机制。
(三)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升级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尤其是2015年7月北京市委在十一届七次全会上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后,批发市场疏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但是疏解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以人为本”。在疏解升级过程中,主要通过公告等方式来通知商户,事先沟通不畅,没有充分调动市场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对市场经营主体的诉求没有充分把握。如有的市场管理主体采取了一些片面的措施来对待商户,对部分转移到外地的商户,采用了一些没收营业执照等不当手段,引发了商户的不满,影响了疏解进度。
2.承接地选择不当。对商户承接地选择较为被动,没有深入考虑商户的合理诉求,在选择承接地时没有考察其全方位的情况,实施搬迁方案过于仓促,导致商户的不配合。有一些河北的承接地,人口较少,自身消费能力不足,且交通不方便,导致没有人气。而且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不配套,住宅、酒店等很多建筑都只是在规划中,长远来说其预留的建设用地也不够。这些情况都将导致搬迁过去后商户经营困难,所以很难吸引商户外迁。
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升级方案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升级思路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疏解升级的原因是:首都人口超负荷—功能过分聚集—部分要素成本没有得到合理体现—空间布局不合理(低端产业畸形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北京区域性批发市场集中,因此应该进一步规范管理。通过引导要素成本合理定价—引导产业疏解—合理布局发展空间—有效疏解人口。
对现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按照科学的标准进行评估,以是否便利服务居民生活、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具体采取升级、搬迁、关闭等措施;疏解过境型物流,减少对北京形成的压力。完善交通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交通管理,增加服务能力。实现梯度发展,以批发市场来引领周边卫星城的建设。进而推动要素成本合理定价,引导产业疏解,实现合理布局发展空间。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升级步骤
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疏解升级,应考虑以市场导向为主,以行政手段调控为辅,以统一规划为依据,严格控制准备建设的项目,将现存市场进行疏解升级,通过政策设计改变微观主体的经济预期,逐步实现批发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与疏解转移。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1.充分做好前期的疏解升级准备工作。第一,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认真摸底调查,了解其现状,进一步分析应进行疏解还是原地升级。判断标准首先要看该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产权是否清晰;能不能满足消防、安全生产等要求;能否做到商流物流分离;商品消费人群是不是主要来自北京,这些都是基础要求;其次要看该批发市场有没有采用现代交易方式(电子结算、电子交易系统等)和经营方式,有没有物流配送服务机构,能否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等。如果不能满足基础条件,则被列为疏解对象;而能满足基础条件但达不到进一步要求的,则应考虑能否在短时间内升级,如果不能,也应及时进行疏解。当然,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批发市场,还是要考虑其保障北京本地民生的作用,不可能像动物园批发市场那样整体搬迁,而是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做好分类疏解升级的工作。
如新发地市场的过境型物流问题就比较突出,目前新发地过境型物流中蔬菜约占20%左右,水果约占40%,虽然这有助于降低北京的蔬菜、水果价格,但是也给北京带来了较大的交通压力。因此对于新发地市场里商品主要来自于北京以外地区,通过市场又批发到北京以外地区的过境型批发市场,应坚决予以疏解,迁移到河北省交通便捷的城市,绕开北京,以免形成北京新的拥堵点。对一些低端蔬果以及仓储物流环节也应进一步进行疏解,升级交易方式,减少占地面积。由于新发地的进京方向主要来自北京南部方向,建议支持新发地在北京南部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物流园区,外迁现有的储存、冷库加工等功能,使其成为北菜南运和南菜北运的交换中心。
第二,做好舆论宣传,向疏解工作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主体(包括产权方、市场管理方、商户、地方政府)全面介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承接地批发市场的发展蓝图,相关的疏解安置优惠政策。及时报道和介绍北京各地批发市场的搬迁进度,获取各相关方面的对于政策的支持和理解。将舆论宣传工作贯彻到疏解的全过程中,给予相关利益方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具体的宣传媒介包括《北京日报》、《新京报》等市属媒体以及相关的网站,同时设置官方微信平台,加强与中央媒体的沟通,创建疏解升级工作良性的舆论环境。与此配合的工作是要及时反映商户、周边居民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合理诉求,构建各方的沟通渠道和利益表达方式。工作的核心在于加大承接地市场的引力效应,使疏解各方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尊重,根本上降低疏解的成本和潜在的阻力。
2.做好助力落实疏解实施工作。第一,做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即定期召开包括公安、城管、消防、交通、税收、商委、规划、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各区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共同服务于疏解工作,助力提高搬迁的效率,降低产业布局的阻力,落实相关责任制有序促进市场的疏解,并通过配套的措施为商户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措施,积极构建起跨省级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统筹选择外迁地点。
第二,听取管理方和商户的合理诉求,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增强双方的信任和合作基础。针对商户的合理诉求,积极引导其到外地选择具有一定人气的市场,同时通过与承接地之间的共赢式合作,保障新市场在公共设施建设,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工作。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定位,北京批发市场疏解主要承接地应该是河北。目前河北计划承接北京批发市场的市场比较多,竞争也比较激烈,因此,河北省需要加大统筹力度,在省一级层面做好分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止各地一拥而上,造成资源浪费。例如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周围交通便利,是京津冀地区最适合做大商贸大物流中心的城市,现在已经有南三条和新华集贸市场,再加上承接北京的批发功能外迁的历史机遇,适合选择其作为北部农产品批零中心的流通核心。需要注意的是一定在疏解之前就将承接地的情况与商户沟通,不要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否则容易引起商户的抵触情绪,如八里桥市场已定于2016年正式搬迁,但是现在仍旧不知道具体搬迁地点,是通州的张湾还是河北的燕郊,至今没有一个说法,导致很多商户意见很大,很可能给以后的搬迁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注意稳定推进。即进一步细化疏解的指标并及时考核和反馈,将批发市场的疏解纳入对有关区县的考核内容。北京各城区,包括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及时制定详细的疏解方案,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上报批发市场搬迁的举措和进度,总结各种典型案例,成功的解决方案和需要汲取的经验教训。各区要上报现有批发市场存量情况,包括产权、面积、经营种类等。从产权隶属关系入手,依次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兴办的批发市场,最后是民营企业兴办的批发市场。
3.积极推进批发市场原地升级工作。第一,探索更符合市场发展的多方合作关系,包括地方政府、市场产权方、市场管理方、商户等利益主体。前瞻性出台有利于构建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和配套的法规,使原有的市场产权方、市场管理方在新建的市场中占有一定股份,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加疏解升级工作的吸引力。
第二,将筛选出来的可保留市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根据不同的批发市场具体情况,结合批发市场原地调整升级标准,选择其具体的调整升级方案。并通过业态的转营、市场园区的创新发展和示范带动,以及电子商务应用——物联网等推动市场的升级。如将部分批发市场转为零售,部分批发市场可以将仓储、物流等环节迁出,留下商贸、展示功能。也可以用以改善环境卫生条件、车位等公共服务,在保留了人气和品牌的同时,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等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并不是简单的扩大规模、完善硬件,而是从市场和行业整合高度来运营市场,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加强电子交易、物流、检测检疫、金融等方面综合服务能力。鼓励使用现代化交易方式,推行统一结算。将具有良好供销关系的批发市场主体实行“退市进楼”,发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在流通重构中的工具作用,以增强升级工作的“引力”效应。另外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收入来自于摊位租金,收入较低,难以实现健康发展,但又不能提高租金,以免引起物价波动,考虑到这个特点,应该进一步增强其公益性。现已有部分财政资金通过项目方式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但力度不够,还应该增加对市场日常运转方面的财政支持。
第三,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制度和配套公共建设。完善对批发市场的规范工作,设置市场的准入及运行门槛,在消防、安全、物流、纳税、环境卫生等方面提高要求,要求相关管理服务部门加大检查频率和力度,严肃执法,依法管理。在涉及公共安全问题时,必要时可采取限制物流的措施,如在相关区域禁止货运车辆进入,或者至少限制其进入时间。严格仓储方面的整改,严厉打击居民区储存货物的措施,避免消防隐患。在功能核心区实行年检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严格限制首都功能核心区商品有形批发市场功能,强化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批发市场评级管理,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取缔严重影响公共利益的批发市场。重点加强消防、治安和市场的环境建设,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为商户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环境;根据不同的市场进行分类指导,按照区域、功能等特点分别对市内批发市场分类管理,规范首都功能拓展区的批发市场经营,完善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批发市场评级管理,加大对伪劣产品和不诚信经营行为的检查力度,净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环境;支持有条件的市场主体开设专卖店,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流和物流进行分化,批发和零售进行分离。
综上所述,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疏解升级的过程中,应以利益共享为纽带,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并行,通过外拉内推和基础支持力三个方向的协同配合,充分有效落实疏解升级批发市场的总目标,实现政府与市场主体多方的共赢局面。正确把握疏解升级政策的实施节奏,有利于商户、产权方和相关部门有序配合,降低疏解升级政策的执行成本。确定疏解对象后,应该加快疏解进度,通过制定差别化的优惠政策,鼓励先行搬迁的商户。市场必须形成相当的规模之后才会有相应的效益。因此,在实施疏解升级工作时要注意节奏,否则会影响到商户和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常运行,加大不稳定的预期,进而会增加管理和疏解的成本。
参考文献:
1.马增俊.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中国流通经济,2014(9)
2.李玲. 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流通模式分析与升级途径.商业经济研究,2015(21)
3.张雪.“菜篮子”为啥这么鲜—探访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9)
4.文魁.京津冀大棋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考.经济与管理,2014(6)
5.张远.关于城市中心区批发市场布局调整的思考—以北京城市中心区小商品批发市场调控为例.中国流通经济,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