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庆++李庆满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区域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标准制定、标准资源获取等方面存在先天劣势。中小企业只有通过与市场中各类组织合作并组建标准联盟,才能更有效地获得标准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选择适合中小企业的标准联盟模式是组建标准联盟的关键。本文在研究标准联盟组建模式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选择标准联盟模式的基本模型,并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 标准联盟 组建策略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了我国高端制造业要走出国门,提升在国际制造业市场中的地位。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促进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标准联盟等相关研究文献做了简单回顾,提出了在产业集群内组建中小企业标准联盟的三种模式,并分析了企业选择不同联盟模式的影响因素和策略,并以大连软件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问题的提出
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的研究相对较多。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是近年的一个热点,相关研究认为只有通过政府、商业银行和各级监管部门共同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吴江涛,2012)。此外,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及其他管理问题也有较多成果;中外学者关于产业集群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国外学者从原料供应市场和知识传播市场(溢出和传播)等几个不同的维度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Charlie Karlsson,2002);国内学者在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中,认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技术扩散和标准的共享(李明惠、雷良海,2010);从整体上看,标准联盟可以从整合以及互动两个角度来分析(Veronica Serrano,2007);也可以从构建标准联盟的视角、构建适宜企业协同发展的文化氛围等方面分析标准联盟的实现路径(陈劲、阳银娟,2012);技术创新联盟在企业的标准扩散中起到核心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需要与联盟伙伴进行多方面合作,提升创新联盟的竞争力(吴文华,2012)。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产业集群理论、中小企业发展理论及标准联盟理论进行交叉研究,在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选择标准联盟影响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小企业选择标准联盟的策略。本文的结论可以为我国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组建标准联盟提供实践指导。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标准联盟组建模式选择
(一)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标准联盟模式的分类
本文提出三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组建或参与标准联盟的模式:产学研联合模式、中小企业间联盟模式、依附于大型企业的联盟模式。
1. 产学研联合模式。产学研联合模式是指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相关标准制定时与大学、科研院所等科研部门合作,利用集群内科技资源为企业打造核心技术并建立标准。
2.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的标准联盟模式。中小企业间标准联盟模式是指通过若干企业联合建立标准联盟实现中小企业之间创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标准资源共享。由于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单独企业只拥有部分而不是全部技术能力。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彼此合作的方式集中本企业的相关技术,合力研制标准体系,通过彼此的标准化合作方式实现产业标准的突破。
3.依附于大型企业的标准联盟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为同一集群内大型同质企业从事制造外包项目来实现标准合作。这种联盟模式不仅可以使中小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得相关技术标准,同时也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
(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组建标准联盟的影响因素
1.产业集群结构。产业集群结构主要指产业集群内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社会科研机构、创新服务机构数量和比例。当产业集群内科研机构较少时,中小企业只能与集群内其他企业组建标准联盟或者依附于大中型企业吸收标准;当集群内服务资源不足,中小企业不能获取到足够的标准资源,企业就有必要通过标准联盟平台进行标准化运作。
2.技术标准战略。目前企业的技术标准战略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领先型标准战略和跟随型标准战略。采取领先型标准战略的中小企业不愿意主动与集群内的其他企业建立标准联盟,而更愿意选择那些社会科研机构进行标准创新和研发。而在跟随型标准战略模式下,中小企业标准创新和扩散意愿不如前者,企业需要通过学习标准领先企业的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企业自身的标准水平。
3.企业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组织建立标准联盟的基础,创新能力可以划分成两个方面:首先是设备、厂房等硬件要素;二是知识、专利等软件要素。
4.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是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标准联盟的有效激励,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会不断地进行创新。
相关因素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组建标准联盟的影响分析如表1所示。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标准联盟模式选择决策
如图1所示,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首先根据产业集群内部结构进行初次选择。当集群结构不均衡时有三种情况:一是集群内中小企业占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应该选择建立中小企业合作的标准联盟模式;二是产业集群内科研机构较多时,中小企业应该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三是产业集群内大型企业占多数,此时中小企业应该采用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标准联盟模式。
当集群结构均衡时,就要根据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标准战略、企业创新能力三个要素的组合选择合适的标准联盟模式。首先,将市场竞争环境激烈情形定义为EI,把缓和的竞争环境设为ER;企业标准领先战略为SA,中小企业采用跟随战略为SF;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表示为IS,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弱表示为IW。由此可以形成如下九种条件组合:
当组合为(EI SA IS)和(EI SA IW)时,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不易组成联盟。而同时企业又采用领先型标准战略,因此,无论创新能力强与弱,在标准确立时中小企业都不会依附于大型企业,因此只能选择产学研的协同模式;当组合为(EI SF IS)和(EI SF IW)时,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间不易组成联盟,因此依附于大型企业是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最合理的标准联盟模式选择;当组合为(ER SA IS)和(ER SA IW)时,由于市场环境趋于缓和,企业采取领先型标准战略,因此不愿依附于大型企业。当企业创新能力强,企业更愿意通过与同质企业结成标准联盟来与同类企业进行合作。当中小企业没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就会采用产学研协同模式;当组合为(ER SF IS)和(ER SF IW)时,市场趋于缓和。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标准联盟模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评价产业集群和企业现状
在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进行标准联盟模式选择前,要针对集群环境和企业的现状进行正确评价。对中小企业所在产业集群的评价内容应主要集中在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相关性、企业的创新实力差距、集群内标准资源的分配以及集群内的竞争强度等。对中小企业自身的评估主要集中在企业当前的技术实力、可用于标准研发的资源、企业的标准战略、企业的总体竞争力等。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只有基于正确的评价才能进行模式选择。
(二)标准联盟模式选择要适应中小企业的动态发展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选择标准联盟模式时,不仅要根据企业当前所处的环境和企业的实力进行恰当选择,更加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形势选择恰当的标准联盟模式。中小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企业的成长速度较快,在较短的时间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标准资源就会发生变化,这要求企业在选择标准联盟模式时要根据动态发展进行选择。
(三)建立企业标准联盟定期评估机制
中小企业建立标准联盟以后,成员企业也要定期对该联盟进行阶段性评估。这种阶段性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标准联盟运行效率、运行效益的了解,及时掌握标准联盟出现的问题,评估这些问题是否会影响标准联盟偏离组建时的目标,是否与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相匹配。
大连软件园案例分析
1998年至今大连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8年至2000年,集群内以中小企业为主。在这个阶段,集群结构相对不均衡,集群内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因此按照标准联盟模式选择模型来看,这个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采取建立中小企业标准联盟为主的协同模式,通过技术协作和标准共享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第二阶段是从2000年至2005年,大连市软件产业集群确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逐渐引进IBM、SAP、DELL等国际知名企业。此时,产业集群的规模逐渐壮大,一些大型软件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标准资源占绝对优势,但集群内社会科研机构较少,软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根据标准联盟模式选择模型分析,这个阶段集群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以依附于大企业进行标准研发和技术创新。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至今,大连市软件产业集群发展日臻完善,集群内中小型软件企业约有500余家,约占集群企业总数的62.5%。此时,集群结构趋于均衡。从市场竞争环境看,国内软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以简柏特、埃森哲为代表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标准资源积累壮大,企业采取领先型标准战略。因此这些企业会选择与大学和社会科研机构进行协同标准联盟的模式。同时,以住友为代表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标准资源匮乏,企业采取跟随型标准战略。因此这些中小企业应选择依附于大型软件企业进行代工的标准联盟模式,通过为国内外大型软件企业代工逐渐提高自己的标准研发能力,为企业未来的自主创新和标准建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江涛.科技型小微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9)
2.李红军.刍议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J].地方财政研究,2012(11)
3.Andersson,M.,C. Karlsso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small & medium-sized regions,a critical review & assessment [J].Regional Studies,2002(6)
4.李明惠,雷良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4)
5.Veroni caserrano,Thomas Fischer.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ubiquitous system[J].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2007(18)
6.陈劲,阳银娟. 标准创新的驱动机理[J].技术经济,2012(8)
7.吴文华,张琰飞.技术标准联盟对企业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