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放低姿态、摆正心态,在竞岗之前,准备一份健康而理性的择业心理,也许你会发现,就算进入职场的起点不太光鲜,但人生辽阔,风景正美!
栀子花开,青春离场,毕业季亦是就业季。
2016年夏天,765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走进社会。仅上半年,教育部就连发两文,关切大学生们的就业问题。5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人社部时有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孩子就业,家长操心。近两年,“大学生起薪比不上农民工”“起薪一年不如一年”等论调甚嚣尘上,拥趸无数,有人甚至据此提出“农民工逆袭论”。这样的说法,罔顾事实不说,酸腐之味扑鼻。一则,不久前人社部援引数据称,2015年农民工月均工资刚刚迈过3000元门槛,而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平均为4985元,这之间的落差还是很明显的。二则,在“大国匠心”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及中国制造业共鸣的时候,劳动价值、技能价值显然早已到了重估的时候。农民工也不等于低技术、低等级工人。
当谬论流传的时候,“起跑线焦虑”也折磨了一代又一代家长。在孩子们的入职岗位和薪酬起点上,有些习惯性焦虑,不足为奇。代际固化的年月,出身背景与先赋差异,让各色人生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不过时移世易,底层上流的机会、人生出彩的机会,总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显性化。
起薪也许并不太要紧,这个判断并不是一碗廉价的鸡汤。一方面,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已进入到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15年,这个数字更是达到了40%之高。另一方面,在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传统岗位需求相对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这个时候,饭碗本来就僧多粥少,如果再鼓惑孩子们眼高手低,结构性失业恐怕只会雪上加霜。
起薪,只是薪资的起点。地球是平的,要素是流动的,没有人必须按部就班在职业起点之上。尤其是对于创业者来说,那些白手起家、借钱上路的年轻人,起薪甚至是不靠谱的“负数”。如果都对起薪如此纠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锐气与激情,恐怕早就消弭于眼前的利益里了。起薪受制于学历,但学历并不是个一成不变的“定量”;起薪受制于能力,而能力更仰仗于水滴石穿的素养。
这是一个让市场做决定的时代,起薪是高是低,并不会一直左右当事人职场的最终走向。放低姿态、摆正心态,在竞岗之前,准备一份健康而理性的择业心理,也许你会发现,就算进入职场的起点不太光鲜,但人生辽阔,风景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