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娟 林乐迎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体育生活化的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内涵,试图找出一条适合大学生学习锻炼的有效途径,能够使他们在校期间养成一种与社会相适应的体育生活化方式,提高身体素质,为以后走出校园更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校;体育生活化;研究;建议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体育生活化由此产生。目前,体育生活化的功能和属性越来越多地被呈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受到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今,他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但是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对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较差。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不断发展、心理不断健全的时期是在大学阶段。身心健康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该拥有“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理念。在本文中,笔者试图详细地研究现代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使广大大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体育生活化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体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增强。
一、体育生活化的概念
目前,不同的人们对体育生活化概念的理解侧重点不一样。究其根本,体育生活化的内涵是指将体育作为个体或家庭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使人们自觉自愿、经常性地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过程。体育生活化属于生活方式的范畴。体育健身活动经常化是体育生活化的核心内容。体育生活化不同于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要,它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是人们经常性地参与体育活动。体育生活化的实现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是在人们满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之后才进行的。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日常生活方式、物质生活方式等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体育生活化倡导的是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它的出现对促进人们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感,是人们开始崇尚健康文明生活趋向的一个标志。同时,体育生活化也在引领现代人以及后代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朝着更高的台阶迈去,是一个好的开端,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对人们的心理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指其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消费、娱乐等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在目前多元化背景的影响下,现代大学生的个性、思想观念、人际交往方式和价值取向千差万别。如今,有很多不利于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如精神高度紧张、孤独情绪、压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表现在沉迷网络、抽烟喝酒等方面,这些行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危机。为了平衡及改善这些问题,就迫切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引导大学生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社会大众提倡体育生活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应该得到强化,使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一部分,从而促使其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基本现状
1.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多元化发展趋势是大学生业余生活方式的特点。在校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项目有以下作用:一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二是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与培养他们的竞争能力、竞争意识等。
2.体育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从形式上看,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多是集体活动,活动的自由度大、随意性强。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大多大学生都坚持参加。除此之外,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球类项目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校园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范围,活动以球类为主,其他的项目较少。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和体育兴趣的因素
一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二是师长的影响,三是大众媒介和社会公众人物的影响,四是家庭影响。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的主要诱因是与同学的共同参与、社会公众人物的个人魅力、教师的指导和培养等,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是体育媒介的参与。
四、体育生活化的建议
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环节的构建,需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其爱好,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日常体育锻炼,从而引导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要对大学生灌输体育生活理念,同时激发其运动兴趣,对其今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效的引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了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专业性和刺激性是俱乐部教学的特点,可以吸引学生持续性地参与运动项目,进而养成运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