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尘
“秦书八体”与字体
辛尘
【摘要】艺术史的学习离不开大量图像史料的阅读,通过梳理秦系书法的图像史料,不难发现“秦书八体”的八种书体除了大篆、小篆,剩下的六体都是小篆的六种书写场合的应用而已。其中隶书这种新字体的孕育,直接来自于对大篆草书的系统整理,是一种能够快捷书写的篆引,可谓秦系大篆草书。因此,字体与其楷书书体的关系需要辨析厘清。
【关键词】秦系书风;秦书八体;字体
学习艺术史,必须大量阅读图像史料,书法史的学习也不例外。你要了解上古书法史,就得大量地观摩上古时期的金文书艺,甲骨文书艺,以石鼓文为代表的石刻书艺,还有许多简帛书书艺,反复看,仔细读,烂熟于心。现今查看这些图像史料的条件空前得好,大家完全可以自己看,不需要再多说什么。笔者还是把讨论的焦点对准隐含在图像史料背后的那些我们应当努力发现的东西上面。
从书风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以秦国为中心的秦系书风,无论铭刻体抑或简帛书,其篆引都显得质朴而凝练,是当时几大地域书系中比较接近西周中晚期书风的一种,体现出恪守文化正脉的大气。大家熟知的《石鼓文》、《秦公簋》(见图1),一刻石、一铭金,笔画精练、结字严谨,堪称西周中期以来篆引楷法演进的新阶段。今天我们还能见到的战国秦简书艺,虽然与其他书系的简帛书一样草化显著,但笔笔扎实,字字沉稳,结构分明,精神饱满,为后世的草化书写树立了典范。
秦灭六国,一统中原,车同轨道,书同文字,这些中国史常识不必多谈。我们这里关心的是,秦朝文字书写的情况是怎样的?许慎夫子告诉我们:“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一共列出八种“体”。大家思考一下,这八体是指“字体”,还是指“书体”?
(图1)秦公簋
1.大篆,秦朝建立之前秦系篆体楷书。追溯到西周,说这是宣王时期太史籀所书写的一种范式,称“籀文”,无非是想确认秦朝大篆的正统性。
2.小篆,秦朝建立之后的标准篆体楷书。由政府指定专家组简化、改造大篆创立的新体,也叫“秦篆”。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位大臣用这种新体篆字分别写成《仓颉》《爰历》《博学》三篇,作为当时的学生教材强制推行,以此统一文字。
3.刻符,周代以来刻在符节上的文字样式。从现存的秦国、秦朝虎符实物看,那上面采用的文字就是大篆、小篆,只不过直接凿刻多方折而已,可以看成是铭刻书的变体,属于书体范畴。
4.虫书,用于旗幡上的装饰性文字,它的基础不外乎大篆、小篆,只是在笔画上描绘了许多动物形象,已经超出了我们讨论的书写性篆引范围,相当于今天的美术字。
5.摹印(见图2),用于玺印上的文字,从现存的秦(国)玺、秦(朝)印实物看,也是大篆楷书、小篆楷书,为了适应印面,字形少许作了方正化处理,只能作为书体存在。
(图2)秦印
6.署书,究竟是什么已经不太清楚,有说它是题写封检的,有说它是题写匾牌的,有说它是题写榜书(大字楷书)的,也有说它是写得草率的。可见它只是个特别的用途,而不是什么特别的书体。
7.殳书,用于兵器上的文字,从遗存下来的实物看,秦国兵器上的文字是大篆草化书写,标明何年何造何用,属于物勒工名、物勒所归之类。即使我们同意丛文俊先生的推测,认为殳是仪仗队的假兵器,其上的文字应当精美,也不过是大篆楷书或者再加些修饰,还是属于特定的用途对书体使用的要求。
8.隶书,秦朝建立之后由秦始皇确认的社会下层日用书体,相传是当时的一位基层公职人员程邈花了几十年的工夫编制出来的,这说明它的形成应当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而不是秦朝,它的字体基础就应当是大篆,而不是小篆。从遗存至今的秦简帛书墨迹实物看,秦朝的隶书其实就是秦系大篆草书,又受到小篆影响而进一步简化,在当时应当归于书体范畴;隶书作为一种新字体是在西汉逐渐完成的。
以上我们依次考察了秦朝文字书写的八种“体”,很明显,3到7主要着眼于文字书写的特定用途,属于书体范畴,有的甚至是美术字。隶书虽然得到皇帝的确认,被指定用于社会基层的日用文字书写,但是在秦朝,它只是一种书体,一是因为它直接来自于对大篆草书的系统整理,是一种能够快捷书写的篆引;二是因为字体形成确立的重要标志,是它的楷书被用于最正式、最重要、最高贵的场合,用作铭刻体,秦朝的这类铭刻书,诸如《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石刻》等等,以及秦诏版、秦权量等等铭文,采用的都是小篆楷书。
“八体”中,只有大篆和小篆可以被视为字体。许夫子说的“大篆”“小篆”,严格讲是指大篆楷书、小篆楷书。文字学上把一种字体的楷书(或铭刻体)作为这种字体的标准书写样式,所以从古到今人们习惯地把这一字体的名称与它的楷书书体混为一谈。我们也可以这样用,但是心里必须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5-0017-02
【作者简介】辛尘,本名胡新群,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