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2016-07-25 00:41:44杜长安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需肥种肥磷素

玉米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我国玉米栽培历史悠久,玉米的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玉米产量的提高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还能保证新时期多样化的粮食供给。玉米施肥是玉米生产管理的核心技术,施肥效果与玉米品种特性和种植密度关系较大,把握玉米施肥的技术要点是实现玉米高产种植的重要一环。

玉米;需肥特性;品种选育

玉米具有营养价值、工业价值、药用价值、再生产价值等多种价值属性,其经济附加值日益增高。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种植需求不断攀升。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研究推广了多种玉米肥料,在施肥技术上不断创新,使玉米产量有了很大进步,加之国家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日益改善,目前,玉米施肥和管理的目的趋向转为大面积高产稳产或小面积超高产。

1 玉米需肥特性和施肥原则

1.1玉米需肥特性。玉米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肥料,属于需肥量较大的作物。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要把握玉米的需肥特性,根据玉米施肥原则进行合理施肥。玉米需肥特性以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为代表。在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适当追肥能够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玉米施肥需要合理协调其养分供给,保证氮、磷、钾肥的比例。同时,施肥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实现土壤养分的全面配给,还要注意施肥的连续性,保证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足够的营养供应。

1.1.1营养临界期。玉米的营养临界期是指在玉米生长的某个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绝对数量少但却迫切需要,若是缺少供给,即便后续大量补充该养分,其所受负面影响也不能弥补。玉米磷素临界期通常出现在生长初期。当玉米出苗7d左右,由于自我存储的磷素已完全消耗,种子迫切需要从土壤中获取磷素给养。但是,受其弱小根系的限制,种子与土壤无法实现充分接触,导致其吸收养分能力差。同时,磷在土壤中的流动性小,若是土壤缺磷就会导致幼苗发育不良。但此时若是施用少量速效磷肥,适应玉米临界期对磷素的需要,则效果可观。

1.1.2营养最大效率期。玉米氮素临界期比磷素迟,通常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过渡期。若是在玉米拔节期和幼穗分化期缺乏氮素,玉米就会出现植株弱小、叶色泛黄、穗分化遇阻的问题。即使后期施用大量氮肥也无济于事。所以,将氮肥用作中低产土壤的基肥和种肥其增产成效也是可观的。

1.2玉米施肥的原则

1.2.1重施基肥。玉米施肥主要为基肥。通常,其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70%,基肥主要以有机肥和化肥搭配的形式施用。其中,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具有营养多样、肥效长的优点。但其养分含量少,尤其是春玉米生育前期,低温致使有机肥无法有效分解,使得供肥量不足,加上玉米苗期本身处于磷素营养临界期,二者搭配施用正好取长补短。

1.2.2配施种肥。种肥具有易于吸收的特点,是一种经济且有效的施肥方式。其主要成分为速效氮、磷复合肥。相对来说,施用比较集中,同时又接近玉米根系。在地力差、肥料缺乏时其成效明显。应当注意的是,化肥作种肥时需要与种子分开播入土中。在生产上,通常每亩施用磷酸二铵4~6kg用作种肥。但是,切忌将碳酸氢铵等氮肥用作种肥,以免烧坏种子。

2 玉米根系生长对吸肥能力的影响

不同的玉米品种,其株型有所不同。玉米品种株型的改变,促进了群体通风性能和叶面积系数的提升,这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据有关数据显示,杂种的优势在于其能在低密度的环境中迅速提高作物产量;一旦遇到种植密度较高的环境,杂种高产量的优势只表现在局部的千粒重上。株型的好坏也是影响群体产量的重要因素,紧凑的株型有助于提升玉米的种植密度,增加亩穗数,更有利于实现玉米高产。此外,从相关的国外研究看,高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状态与遮光具有趋同性。研究显示,在高密度环境下,耐密性较差的玉米品种若是出现减产现象,主要是因为植物光照吸收不充分,受到光线分布缺陷的影响,幼苗期根系干重发展速度较快,而后期生长量不大,土壤表层根系数量较多,吸肥、吸水能力较差。当玉米施肥处于低密度状态,植株根系比较发达,其根系在籽粒增重期间吸收营养的能力较强,能充分吸收土壤深层的养分和水分,同时,气生根相对强壮,抗倒伏,有利于促进玉米增产。

3 玉米品种选育

玉米高效施肥效果直接受玉米品种选育问题的影响,在玉米品种选育过程中,理想的植株以直立型叶片代表。在吸收光照光上,直立型叶片具有均匀吸收光照、光合作用强的优点。尤其是群体叶面积较大,且叶片的上、中部和下部能实现均匀受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在保证亩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粒重,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目前,玉米育种的大方向就是要满足生产的需求,引领生产的发展,总的育种目标是“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易繁殖”,特别是要选育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且具有较大增产潜力、低风险、耐密植稳产型品种。另外,还需要考虑环境友好,比如对水、肥等资源高效利用等。

[1]古丽米拉·木哈太.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06):159.

[2]李先江.玉米一次性施肥高产栽培技术 [J].四川农业科技,2012(06):7.

[3]孙详军.玉米高产制种施肥技术 [J].民营科技,2012(10):135.

[4]张迎丰.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J].北京农业,2014(18):26~27.

471141河南省孟津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杜长安

猜你喜欢
需肥种肥磷素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河南农业(2021年5期)2021-12-06 09:28:39
种肥施用关键技术与原则
小麦高产不可忽视种肥
农业知识(2018年33期)2018-01-17 09:01:04
荷兰创新的种肥形态实现精准施肥
中国农资(2016年40期)2016-12-06 01:30:09
浅谈红干椒的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8
作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
土壤与作物(2013年4期)2013-03-11 18:47:35
不同浓度指数施肥方法下马来沉香与土沉香苗期需肥规律
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大葱需肥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