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目标性监测和假阳性控制研究

2016-07-25 12:05周传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生儿

周传銮



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目标性监测和假阳性控制研究

周传銮

【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血培养中出现假阳性原因和应对策略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2月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病例,分析假阳性出现的主要原因,并及时地应用相应的对策。结果 条件致病菌属于主要的假阳性病例的病原菌;干预前的假阳性率是24.6%,干预后的假阳性率是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假阳性病例较多,需要及时地加强目标性监测,确保检验准确度,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目标性监测

在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血培养,但是在这一检查过程中,血培养假阳性情况也比较常见,会影响诊治效果,这就要求要全面地加强新生儿血培养工作的目标性监测工作[1]。为了系统地探究新生儿血培养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及其应用价值,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有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病例的血培养资料,由于本次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所以现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所有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13年1~6月,共有57例阳性病例;2013年7月后我们及时地应用了相应的干预措施;2013年8月~2015年12月,我们共监测了313例阳性病例。

1.2 血培养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BAC 8515全自动血培养仪(西门子公司),使用VIT-250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飞利浦公司)进行细菌鉴定。

1.3 血培养假阳性的临床评定标准

本研究中依据2001年版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假阳性为既不满足病原学诊断条件,也不能够与血流感染的临床诊断相符合的病例。

2 结果

2.1 干预前本组假阳性率分析

2013年1~6月,干预前的57例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计14例(所占比例是24.6%)为假阳性。

2.2 14例假阳性病例的具体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

14例假阳性病例中,人葡萄球菌共计4例,表皮葡萄球菌共计4例,溶血葡萄球菌共计2例,假丝酵母菌属与头状葡萄球菌分别为2例,孔氏葡萄球菌为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例。

2.3 干预后本组假阳性率分析

2013年8月~2015年12月,干预后的假阳性率是6.5%。如表1所示。

表1 干预后本组假阳性率分析

3 讨论

3.1 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的相关原因分析

本研究中,条件致病菌属于主要的假阳性病例的病原菌,且人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其原因在于,条件致病菌主要分布于机体的皮肤黏膜部位,所以在采集血液标本的过程中极容易对标本造成污染[2],如果采血护士忽视了无菌操作的意义,就会在皮肤消毒以及血培养瓶胶盖的消毒等诸多方面存在违规行为,均会导致病原菌污染血液标本[3]。

3.2 干预对策分析

3.2.1 完善血培养采集工作的相关制度 在穿刺前,需要彻底清洁患者的局部皮肤,同时,针对采血点周围的皮肤,也需要全面地消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含量;与此同时,采血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无菌操作意识,严格落实洗手制度,并要佩戴医用手套,同时也要做好针对血培养瓶胶盖的全面消毒工作;在穿刺过程中,要坚决避免与穿刺点进行接触[4]。

3.2.2 加强人员的培训工作 定期以专家讲座、报告、研讨会等形式对采血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要不断地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为其全面地讲解血培养的正确采集方法以及运送规范,注重为采血人员深入地介绍血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无菌操作的意义与价值,同时重点为其介绍血培养过程中常见的导致假阳性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对策[5],同时也要注意加强技能操作培训,在此过程中,也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6],并要注意将考核的结果与人员的职称评选、绩效奖金等挂钩,以充分地调动相关人员在血培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3 加强目标性监测工作 全面地保证好每个环节的质量以及过程管理工作,在目标性监测过程中,要定期检查与反省血标本受污染的原因,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及时地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要加大对血培养工作的监督工作,针对在血培养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地给予相关工作人员有效的指导和纠正意见,以有效地改进其工作,以确保血培养假阳性率能够得到显著降低,增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7]。

本研究中,干预前的假阳性率是24.6%,干预后的假阳性率是6.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的假阳性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就证实,在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假阳性病例较多,需要及时地加强目标性监测,确保检验准确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曾淑娟,赵文利,周伟勤,等. 中国可疑血流感染新生儿行血培养阳性率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 (35):5941-5944.

[2]李拥玲,刘君,李顺安,等. 湘潭地区血培养中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4):1830-1832.

[3]旷凌寒,江咏梅,胡正强,等. 新生儿科血培养病原菌变迁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5):837-839.

[4]陈子松,李磊,周杭杰,等. 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分析[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6):715-717.

[5]王娟,闫梅,刘伟. 新生儿血培养常见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25(4):47,54.

[6]晋兴,黄波,武爱荣,等. 血液或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标本中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9):5708-5712,5715.

[7]归巧娣,苍金荣,刘英. 2010-2012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5):165-166.

【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09-0022-02

doi:10.39696/j.issn.1674-2016.09.014

作者单位: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山东 枣庄 277100

Objective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the Control of False Positive About Neonatal Blood Culture Positive Samples

ZHOU Chuanluan, Neonatology Department, Zaozhuang of Maternity and Children's Health Care Center, Zaozhuang Shandong 277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false positive in neonatal blood cultur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nd application value. Methods The positive cases of neonatal blood cultur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5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o analyze the main causes of false positives and to timely apply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Results Conditional pathogenic bacteria belongs to main false positive cases;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before intervention is 24.6%,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is 6.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n neonatal blood culture positive specimens, the false positive cases is more, which need to strengthen the timely target monitoring,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reliable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The newborn, Blood culture, A false positive, Objective monitoring

猜你喜欢
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浅议新生儿沐浴抚触的临床观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