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平 李木发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89-01
一、教学情境理想的创设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及所要探究的知识密切联系的情境,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学习“人发币的简单计算”时,教师首先提出:今天是我们班李建同学的生日,老师在商店里看到有一些漂亮的气球(同时出示三种气球,每种气球下面标有:8角一个,5角一个,1元2角一个),我想买两个气球,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李明同学,祝他生日快乐。但是我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买哪两个呢?要多少钱?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在这里教师并没有增添所谓“生活的故事情节”,而是借助学生身边最感兴趣的事例创设情境,学生对这件事情在较强的探究愿望,能激发他们更强烈的探究激情。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情境狭义地理解为“故事”、“一些游戏的操作活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都是很好的创设理想情境的素材,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
二、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达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与方法。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和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2、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多样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数学练习设计应以有效性为原则,这样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如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的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平等合作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