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向阳张琦英(、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研发部 江苏苏州 53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 江苏苏州 504)
刍议创客人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方向阳1张琦英2(1、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研发部 江苏苏州 215123 2、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 江苏苏州 215104)
内容摘要:随着创客文化的不断崛起,对创客人才的发展和培养问题也开始受到各方关注。创客是将头脑中的创意、创造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实体,在实践中实现从产品创意到设计、制作再到生产销售的完整过程,从而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创客人才的个人价值。因此,创客人才成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宝贵资源。本文在分析创客崛起的背景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创客人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未来创客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出若干思路。
关键词:创客人才 创客空间 现状对策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行为主体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内生动力,已经成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意为核心理念、以社会实践为载体、追求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征的创新模式正在形成。在这一背景下,创客运动不断崛起,由一群酷爱科技、热衷实践、以分享技术、交流创意为乐的人们将自己的创意放在开放平台上以获得来自相关领域人士的支持,借助于互联网和信息工具,实现从产品创意到设计、制作再到生产销售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既体现了创客的个人价值,同时又实现了创意产品的商业价值。
我国学术界关于创客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研究中大致有三类:一是着眼于创客教育的视角,这类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是由于创客人才大多源于和集中于高校,而高校在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创客教育成为近期的一个热点话题;二是关于创客运动和创客文化的历史探讨,这类研究主要分析创客及其文化发展历程,试图通过创客的文化起源,探究其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寻求更强的生命力;三是关于当前我国创客的发展现状讨论,这部分研究主要选取有代表性的部分创客和创客空间,对其发展现状开展案例分析。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其本质是崇尚创新与分享。借助互联网和新工具,创客们实现了产品自设计、自制造,成为创新2.0时代的造物者。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创客是21世纪创新大潮下催生出的时代产物,是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有学者认为,从早期的车库文化、硅谷创新到反传统的DIY思潮,再到网络高科技下的黑客文化,到处都有创客。创客文化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源泉。创客文化需要不断实践,在实践、思考和分享的过程中默默促进着设计的发展,重新去思考设计的新领域和新范畴。创客文化不仅仅是指去制作一个具体的物理属性的产品,而是去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事物,这个事物可以是任何层次的,可以是一个交互、网页、App应用或者服务。
在创客文化的引领下,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创客运动,创客空间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创客空间正是为不断涌现的创新与发明、创造与创意等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成为众多创新创业者的集散地和交流场所。让创客们拥有知识交流、信息分享、产品设计和制作、创意转化的开放性空间。在创客文化的引领下,当前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创客运动,各类创客空间也不断出现。全球的创客空间已达数千家,而国内创客空间的发展还处于探索和发展期,数量和规模都相对较小,经营发展模式也不够成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约有创客空间70余家。创客空间是为创客们建立的一个物理空间,让创客在这个空间里进行知识交流和相互分享、产品设计和制作、让创客们将各种创意转变成现实产品或作品的开放性空间。创客空间通过提供场地、工具、资金等各种资源来支持创客实施自己的作品和项目,一般都是公益性质的。
随着创客文化的不断崛起和各地创客空间的建立,对创客人才的培养和集聚问题也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前所述,创客是将头脑中的创意、创造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实体,在实践中实现从产品创意到设计、制作再到生产销售的完整过程,从而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创客人才的个人价值。因此,创客人才成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宝贵资源。创客人才的出现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和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创客人才队伍。
(一)创客人才与创业人才界定模糊
“创客”在我国目前是一个热门词汇,各地创客空间、创客大赛等活动铺天盖地。大多数的创客空间是以提供办公、会议场所为主,并不提供创客工具、原材料等硬件,有了创意还是实现不了。在混淆了创客和创业的同时,创客人才和创业人才的界定也是模糊的,很多创客作品其实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品了,还有些创客作品只是利用现有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堆叠,没有真正的设计与创新,将这种产品的推向市场只能称为创业,而非真正的“创客”。即使是将该产品成功推向市场的主导者也只能称其为创业人才,而非创客人才。就当前我国创建的许多创客空间而言,其中的项目大多都是已经在生产或运行的项目,创客空间汇聚的人才也只是创业者。
(二)创客人才的创新技术含量不够且成功指数较低
在当前不少关于创客的研究中,都忽视了一个“技术含量”问题,认为只要是有创意的东西就可以。那创客到底需不需要技术含量?如果追溯创客的发展历史,早期的车库文化、硅谷文化、黑客文化中确实有不少成功案例中的技术含量是被忽略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媒体技术的普及,只有那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创意和创新产品,才能更好、更稳的立足于市场。创客空间往往能以其完善的配套和诱人的鼓励政策吸引很多创客的入驻,但创客的产品是否具有足够的创意、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却是关键。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都对在校大学生和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给予了较高的优惠政策,激发了创业热情,在毕业等于“失业”和“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对比影响下,一些大学生仅靠一纸创业方案书就开始注册公司了,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缺乏市场意识,这势必对创业的成功率打了很大的折扣。这样的创客人才也无法实现长期的集聚效应。
(三)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
从创客空间的功能和定位来看,目前部分创客空间缺乏自己的功能定位,只是赶个时髦设立一个空间便叫创客空间,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创客空间也就无法发挥集聚和培育创客人才的功能。笔者认为,创客人才的培养目前在两个“阵地”存在不足:一是高校对创客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摸索阶段,高校作为创客人才的发源地,无法充分发挥创客人才培养的作用;二是在已经建立的创客空间,创客人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各个团队往往是各行其是,封闭式的自我发展,人才的汇聚不仅是物理的,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汇聚,在各个创客空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特色的氛围下,空间内的创客人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十分无力。
(四)创客缺乏自己的行业组织
行业组织在行业人才队伍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具有公信力的行业组织能在信息咨询、人才交流、行为约束、相互监督等各个方面提供服务。行业组织的完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这个行业的成熟度。创客之所以成为创客,除了要有好的创意,还要实现创意,需要把创意变成设计图纸,需要器材、工具,一个人是很难实现创意、设计、制作再到销售的过程,而当下还没有一个属于创客的具有信服力的行业组织为创客交流提供平台,创客之间的交流还处于自发状态,效率较低、成效不大,已经成立的一些创客组织往往范围比较局限、规模比较小、影响力也不足,成立一个属于创客人才的具有辐射范围广泛和影响力深远的创客行业组织迫在眉睫。
(一)高校开展创客教育是创客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
高校在创客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高校入手,通过高校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大学生创客人才,既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诉求,也是创客发展的重要路径。在高校中,可以通过对大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创客课程,建立大学生创客空间,同时配备专业化的指导教师进行创新实践。创客教育旨在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潜力,通过实践培养大学生开拓创意,将创意转换为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有学者认为,这也许是创客运动对高等教育带来的“颠覆性变化”。这种变化能为当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找到新的 “契机”。
(二)创客空间为创客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创客空间”是为创客们建立的一个物理空间,让创客在这个空间里进行知识交流和相互分享、产品设计和制作、让创客们将各种创意转变成现实产品或作品的开放性空间。通过提供场地、工具、资金等各种资源来支持创客实施自己的作品和项目,“创客空间”往往都是公益性质的。在创客空间里,作为创新的源头和载体的创客人才需要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创意思维的相互碰撞才能发现和挖掘更多的创新,以及在创客产品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创客人才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创客团队的凝聚力、创客成果的法律保护等,这些都需要创客人才在实践活动去关注、去学习、去思考。但并不是吸引了创客的入驻、提供了场地、工具和资金,创客空间就完成了培养创客人才的使命,更多的是创客人才入驻后的培育和发展。
(三)创客行业协会和组织为创客人才提供联结和沟通桥梁
创客人才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组织,各地政府应大力支持创客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等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行业协会和组织将为创客人才提供相关培训、信息咨询、人才交流、行为约束、相互监督等各项服务。也只有一个完善的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才能为创客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沟通桥梁。
(四)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创客人才提供保障
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活动得以源源不断开展的必要保障。创客的成果可以说是汇聚了众多人和部门的辛勤劳动,其最终成果形成的知识产权也理应受到保护和尊重。从创客成果的保护来看,创客成果的保护现状不尽人意。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意产品一旦进入规模量产阶段,被模仿和复制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将对原型创意产品开拓市场产生巨大的打击,也极大地挫伤了创客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意热情。因此,在创客的创意产品发生实际转化的同时,就应做好相关知识产权的申报和管理工作,这对创新创业活动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当前许多创客空间忽视的问题。
追溯“创客”的发展历史,它并非一个新生事物,但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客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为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和新机遇。创客人才是创新的源头和载体,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宝贵资源,培养和发展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客人才队伍对于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显然,创客人才发展才刚刚起步,需要结合我国创客自身的优势,融合社会各方的努力,铸就创客人才的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1.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 (2)
2.丁大琴.创客及其文化历史基因探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5(8)
3.郑燕林.美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的路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6)
4.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
5.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中信出版社,201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