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莹
摘 要:《指南》既引导幼儿的学习,也同时引导幼儿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发展的结果。这样,《指南》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共同的目标导向。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指南;幼儿;艺术领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37-01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这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于创造的萌芽。
一、艺术背景下如何提高幼儿感受与欣赏美
《指南》提出:让幼儿喜欢自然界于生活中美的事物;也让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不难看出其中的“喜欢”就是本目标关键词,而我们如何让幼儿做到“喜欢”,我想可以从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出发。艺术是幼儿的一种语言,当幼儿还不能或不善于运用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的时候,他们天生就会用肢体语言、用声音和羽化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而艺术表现是具有强大的叙事功能,也是幼儿的游戏过程。依据《指南》精神,我们如何在艺术领域中引导幼儿感受美和欣赏美:
1、要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与体验的机会。陈鹤琴先生在《谈谈儿童绘画》中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幼儿园的环境入手,幼儿园的物质设备、空间布置、墙饰的美化都应精心布置,和谐优美,体现出美的原则和规律。如园内陈列一些装饰作品,发展儿童的空间感觉,使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观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幼儿园还应当给幼儿提供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的材料。儿童通过自己选择材料、工具,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粘贴、造型,提高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二是从家长入手,《指南》不仅仅是给老师看,也是给家长看的,而家长也是需要我们去引导的。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等这些地方参观,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艺术感受力。
2、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幼儿是不成熟的,是由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不同年龄的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也是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尊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感受是十分有必要的。《指南》中提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3、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每当我给女儿整理书桌、玩具的时候,我总会发现女儿藏着一些大人看是没有用的东西,如石子、树叶、玻璃弹珠等东西,但往往这些最不起眼的东西,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但有些资深的老师和专家就会夸赞地说:这是一片具有魔法的树叶、这是一块具有魔力的石子、这是一颗迄今为止最美的宝石。试想,当我们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语时,心里会比吃了蜜还要甜。其实我们小时候也收藏过邮票、糖纸、卡片之类的经历,孩子的这些情趣、爱好和成人的收藏一样的高雅,值得我们的支持与尊重。
二、艺术背景下如何提高幼儿表现与创造美
《指南》中提出,我们要让幼儿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让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那如何让幼儿提高表现和创造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幼儿天生爱画画、爱唱爱跳,他们这种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只有在幼儿自由或送是或在家里没人关注的时候,才有充分的表现。在幼儿园有些孩子正在高兴地自由作画,老师过来了,孩子们就马上有压力,马上就不敢随心所欲地画画了,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给他们绝对的空间,我们要给他们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在幼儿有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我们老师不仅要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还要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的用“像不像”、“好不好”、“是不是”来评价、来判断。
2、创设幼儿自主表现和表达的机会。每个孩子都需要成功感来体现他们自身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收取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放置一些简单的操作示意图,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幸福感,孩子们的成功感、幸福感一旦得到满足,就会向伙伴们滔滔不绝的讲他们的操作过程、操作目的等,无形之中就给幼儿提供了自主表现和表达的机会。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说:“我能用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幼儿的艺术创作、艺术想象是无限的。看似简单的东西却“神似”难。同样,通过《指南》的学习,让我真正像幼儿那样学习与发展,从小学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让我享受人生唯一的独特的幼儿期,从成人功利主义的教育中解放出来;也让幼儿快乐地游戏,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