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17-01
苏辙说:“文不可以学而能”,也就是说好的文章并不是学会写的。但我认为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能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写作知识却仍是必要的。因为职业高中在写作方面的基础相对是较弱,就好像是没有学好走路的孩子,如果不及时纠正他的走姿就很可能没有正确的行走习惯。同样道理,职业高中的学生对于作文来说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重要阶段,所以及时给予斧正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记得有一次作文课上,我问学生今天怎么李玲没来。学生一齐答道:她爷爷死了。当时我的心一沉,已经是高中的学生了怎么还不懂得用一些含蓄委婉的语言回答这类严肃的问题。我决定采取以云为直的策略进行教学,于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请四位朋友到家中做客,约定的时间已过只到了三位。主人有些着急,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了,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其中一人听后便说到:‘那么我们是不该来了,说完气呼呼的走了。主人一急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走了。又有一人生气的说:‘照你这么说该走的是我们啦。说完也走了。最后一个朋友劝说道:‘朋友们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主人无奈的说:‘他们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其结果可想而知。请朋友吃饭本来是一件好事,没想到却弄得不欢而散。”讲完这个故事我问学生:“朋友都走了,为什么?”学生回答到:“他不会说话”,“对了他不会说话,不会委婉的说话。如果换一种合适的讲话方式就又不伤害他人又得体,你们说对吗?”见学生已明白的了我的用意,于是我趁热打铁说:“我们写作文也是这个理儿,应该把那些口语的东西,换成书面语言,把想说的话委婉真实的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没想到经过我这么一说学生却迸发出了从未有过的热情,那节作文课始终充满了欢声笑语。写作文先从口语表达开始,培养学生说的欲望,然后再整理成文,可以说也是将学生引入作文大门的一条捷径。所谓:“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大概就是这样吧!
二、让学生认识自然,感悟生活
对于学生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就必须从认识自然、感悟生活人手。正所谓“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春天的时候,我带着学生郊游,让学生接受春风的洗礼,荡涤心中尘封的情愫;秋天让学生感受秋的厚重与内涵。于是自然中夕阳的余辉、柔柔的小草、轻轻的春风、金黄的麦浪、瑰丽的云彩、青青的大山等景物都流淌在学生的笔尖。用学生的话说:“没有什么比自然给人的感觉更亲切。”在生活学习中启发学生感发生活的点点滴滴,小到学生中的磨擦,大到人生哲理,让学生品出其中的滋味。当学生有所领悟时,就会感到生活有时犹如琼浆一样甘醇,有时就像没有成熟的苹果酸涩。写起作文自然亲切真实。《诗大序》云:“老之所之也,在心为老,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心灵的歌”我想诗既如此,文矣亦然。
三、鼓励学生积累,学会灵活运用
学生能够写好一篇作文并非一朝一夕之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积累这个环节就必不可少,且犹为重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对积累作用的最好诠释。要想积累材料就必须提倡学生多阅读,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作为老师就应该适时推荐给学生一些好的书籍,尤其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更应该多读书弥补基础差的不足,而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积累并不只局限于阅读这一条途径:看电视、听广播、与人说古论今都是积累的好方法。要教给学生,教会学生树立大的语文观,更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学必须致用,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意思是说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积累的东西还要进行精思,融会贯通,自然贴切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体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快乐。
四、培养学生日常练笔的习惯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茅盾语)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平时多写日记就显得很重要了。写日记让学生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快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坚持每天练笔,“家事、国事、天下事”都会成为学生笔端的素材。有些内容在考场作文中就很自然的运用其中,从而减轻了作文难度。“水滴石穿”、“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其实在平时体现得最为具体。
这就是我对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的一点浅溥认识,也是在教学中总结的一点经验和感受,写出来以飨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