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专家谈老年慢病防治
——聚焦2016国际老年健康论坛
王陇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
编者按: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将达到20.2亿,其中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老年医学、慢病防治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全社会对于老年医学、慢病防治的了解和认识滞后于我国人口学的变化,老年人并没有得到恰如其分的、连续的医疗照顾和健康管理。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有尊严有保障地过好老年生活,已经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2016年9月23日,由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主办的“2016国际老年健康论坛”在山东泰山脚下召开。这次论坛邀请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原部长张立平,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以及十一位院士和国内著名医学、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的专家,在大会上做精彩的学术讲座60多场,其中主会场安排20个主题报告,分会场安排46个专题论坛。本刊记者有幸参加了本次盛会,并就其中部分精彩的观点进行整理,以飨“家”人。
人的总体健康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这一项呈下降趋势。虽然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在缓慢提高,但依旧不容乐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人群逐年增加,而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对此,我建议40岁以上的人要把握膳食结构与数量的“十个网球”原则:1.每天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的肉类;2.每天相当于两个网球大小的主食;3.每天要保证三个网球大小的水果;4.每天不少于四个网球大小的蔬菜。还有“四个一”饮食建议:每天1个鸡蛋;每天1斤牛奶;每天1小把坚果;每天1块扑克牌大小的豆腐。
锻炼上有“三要素”的建议:1.频度上每周至少三次;2.时间上平均每天半小时以上;3.强度上心率最好达到“170-本人年龄”。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也应该进行2至3次8~10种的力量型锻炼,锻炼大肌肉群。
养成习惯很重要!坚持三周可以初步养成习惯;坚持三个月就能形成稳定的习惯;坚持半年就能形成牢固的习惯。对于健康,只有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人人从我做起,“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陈香美:
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
传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是: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控制血压。2015年国际上新发布的糖尿病指南更强调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更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改善,特别针对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制定了首部2型糖尿病指南——强调血糖控制目标和方案应该个体化,考虑个人功能状态、共患或伴发疾病,尤其应考虑是否发生过心血管疾病、低血糖、微血管等并发症。根据各类患者的特点和需求,从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类别的患者提出了个体化的临床管理建议。
今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就把65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控制靶目标分为三类:1.较少合并慢性疾病,无认知功能障碍,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值不高于7.5%,空腹和餐前的血糖靶值在5.0~7.2毫摩尔/升为宜。2.合并至少3种慢性疾病,需要2种以上工具辅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轻度或中度认知功能受损,预期寿命中等,治疗负担重,容易低血糖,有坠落风险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不高于8%,空腹和餐前的血糖靶值在5.0~8.3毫摩尔/升为宜。3.长期被护理,或慢性疾病的终末期,中度或重度认知功能受损,预期寿命短,不确定血糖控制是否获益,健康状态差的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不高于8.5%,空腹和餐前的血糖靶值在5.6~10.0毫摩尔/升为宜。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根本在于对“血糖”的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指标达标需个体化,应遵循稳妥、逐步地降糖、降压策略。
刘德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药分子生物学专家
衰老表现为四层,每一层代表不同的生物学尺度,四层间是广泛联系的。第一层:生物分子维持不良。这象征着我们的衰老是不可以改变的,俗称为“命”。第二层:细胞功能紊乱。第三层:系统性免疫、代谢、内分泌功能紊乱。这两层细胞和组织的变化是可以改变的,俗称为“运”。二三层的变化最终影响第四层: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学服务占8%。受环境因素影响的衰老是重大疾病共同的致病机理。但如果我们正确利用机体内在的适应机制,如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延缓衰老,并且有最小的副作用。
我们应从“分病而治”到“异病同防”,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美国健康老龄化研究院高级副院长斯坦衰老研究所主任
D i l i p V . J e s t e:
据我们调查分析,健康长寿人群具有以下的特点:1.韧性。这类人往往身患疾病,虽伴随病痛,但能够积极自我保健、治疗和坚持锻炼。2.乐观。种种研究表明了乐观的心态可以让人拥有更好的心血管状况、免疫功能状况、癌症预后以及更低的死亡率。3.社会参与。有社会参与和支持的人比不参与的人要多50%的生存概率。
我们主张健康老龄化,除了上述三个特点还得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1.饮食策略:我们要限制热量的摄入,可以选择间歇性禁食并饮用大量的水;推荐地中海饮食(即蔬菜、水果、豆类、谷物、坚果、鱼类和橄榄油的搭配);喝低脂肪或无脂肪牛奶和酸奶;补充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E;注意姜黄素的摄入对身体非常有益(咖喱中含有)。2.活动策略:选择可行并且有趣的活动(即认知上具有挑战性,但非过于紧张);每周可以有剧烈运动3次、力量训练3次,轻度运动若干次;听音乐或画画,再就是要学会冥想。3.卫生策略:定期健康检查;避免吸烟或使用烟草产品;红葡萄酒(1~2杯)对身体有益,避免任何类型的过量饮酒;睡前进行低强度的运动或喝一杯牛奶安眠,避免精神、化学刺激或经常使用镇静药物。
秦伯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
我自己是学医的,但没有做过医生,一直从事医学研究。随着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开始研究一些老年问题。我认为老年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是责任已尽,负担已除,经济无虞,身体尚健,经风历雨,无怨无悔,感悟人生,懂得生活。我们拥有黄金二十年,要充分享受老年的快乐。
老年的快乐包括成熟之乐,天伦之乐,个性之乐,兴趣之乐,孤独之乐。前面好理解,但孤独怎么会快乐呢?孤独有自由,你可以与古人对话,与自然对话,明月、清风、我,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脑袋里不是空的,孤独就是一种快乐。有人说要早睡早起,可我经常是“孤灯下,寒窗里,万籁俱寂,我心潮澎湃;平生事,家国史,一夜无眠,神思到天明”。养成了这个习惯,就能自得其乐。
现在我的身体状况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清楚、通畅、不高、不大。脑子,眼睛、耳朵等感官清楚;呼吸道通畅、两便通畅;血糖、血脂、血压不高;前列腺、心脏、肝脏不大。现在的化验单正常,至今没住过一天医院。关于养生,我认为国医大师王琦概括的非常贴切:养生不在养、养生不在补、养生不在同。学问做到高端,基本原则大都是一样的。
回想我这70年,30而立,我未立;40而不惑,我常惑;50而知天命,我知而不多;60而耳顺,我有进步,但不够;70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做到了。对未来有自己的展望:70不出国,80不出游,85不出京,90不出院,95不出门,100不下床。争取做到健康长寿,无疾而终。
高润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
心血管病专家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城乡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心血管病又是可防可治的,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重要手段,是优化管理模式探索的绝佳切入点。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胆固醇高、生活方式不良、水果及蔬菜摄入量低、缺少运动,这些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另外还有年龄、遗传因素,这些暂时是无法改变的,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当然过几十年以后可能会慢慢改变。这些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可以治的,糖尿病是可以治的,肥胖是可以改变的,抽烟是可以改变的,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是可以改善的,所以大部分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的治疗来改善的,我们改善了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
以高血压为例。如果正常人发生脑卒中是1的话,血压是140~160毫米汞柱就比血压正常的人高4倍,如果是160~180毫米汞柱就高10倍,如果血压大于180毫米汞柱,就比正常人脑卒中的机会高25倍。换句话说,如果收缩压平均降低2毫米汞柱,就可以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7%,降低卒中死亡率10%。可见,管控其危险因素就是从源头上防治心血管病。
王建业:
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
很多老年男性一出现前列腺肥大就想做手术。我能理解这些患者的心情,他们是希望做个手术,一次性解决前列腺肥大带来的各种问题,包括尿频、尿急、尿潴留等。实际上,不少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住院后,检查发现他们前列腺肥大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主要是患者的个人感觉不好,特别是晚上起夜多,一夜要上五六次洗手间,睡不好觉。
其实,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口服药物后,就可以明显改善症状。特别是那些良性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其实就是器官老化了,诊断正确后每天睡觉前吃一片药,就能将夜尿次数降到一夜两次,不影响生活。总的来说,随着年龄的老化,多数男性都会出现前列腺增生肥大的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改变。症状轻微的话就把它当做是正常的衰老,不影响生活就与症状和平共处。如果出现严重的问题,还是要找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别把衰老当病治,但也不能把所有的病都当作衰老,关键要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