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明月
一对老夫妻为何闹矛盾
文 赵明月
观点:2013年~2016年间,台湾学者在两岸六大城市访谈了1600多位老人。结果发现,退休后,多数女性会变得独立、自信,积极计划美好的未来,主动通过不同渠道结交朋友,发展人际关系,不愿再只为家人操劳;男性对退休后生活的想象则以家庭为主导,变得体贴、顾家,对老伴有高度依赖感。性格发生变化后,女性更喜欢外面的世界,男性倾向待在家里,如果协调不好,就会产生矛盾,对双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时间长了,甚至可能诱发“黄昏离”。
案例:儿子结婚、女儿出国、自己退休,半年内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的刘阿姨,并没像一些老年人那样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反倒兴致勃勃地计划起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她亲自送女儿到澳洲,尽情玩了一个月,刚回到北京,又和老友们商量要去骑行,并且很快做好了一年的出游计划。
老伴杨叔叔很不理解:“年纪这么大,老胳膊老腿的,搞什么骑行,万一出点事怎么办?”老两口因为这事产生了很大分歧,互不相让。憋着一肚子气,杨叔叔还是跟刘阿姨一起找到了心理医生。“我是个建筑工程师,年轻时常不在家。她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又要上班,辛苦了那么多年,现在总算退休了,孩子都不用我们管了,我就想在家好好陪陪她、照顾她,过过二人世界。可她现在整天往外跑,还搞什么骑行,我天天担心她出事。”杨叔叔的这份担心却没有得到刘阿姨的理解。在刘阿姨看来,老伴年轻时满世界跑,哪儿的风景都看过,已经玩够了。“我在家憋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孩子大了,还不许我出去玩玩?现在不出去,过几年都走不动了。”
经过两次心理咨询,刘阿姨和杨叔叔的矛盾得到了解决。现在,老两口经常一起买菜、做饭、看电影,还一起出国看女儿。用杨叔叔的话说,就像在重新谈一场恋爱。在老人产生抑郁等消极情绪时,亲人的陪伴能够减轻伤害。而夫妻的陪伴、沟通对老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其次才是亲子关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莉:明显看出来,老两口是恩爱的,只是退休后,两人的性格都发生了变化,打破了过去惯有的行为模式,才产生了矛盾和冲突。为何会出现男女性格的互换?这与补偿心理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大部分都把半生时间给了家庭、孩子,再加上忙碌的工作,常常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年轻时的梦想。男性退休前则大部分都在拼命工作,没时间顾及家庭,对妻子和儿女怀有愧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身边亲朋患重病或去世,老人们会深切感受到生命的短暂无常,所以一旦闲下来,各自都要对过去没有被满足的部分做出补偿。
在面对生活选择或矛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两人一起做晚年生活规划,尽可能同时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
2.做任何决定前,先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遇事互相商量。
3.体谅另一方的心理感受。比如从案例看,杨叔叔年轻时有外出经验,可以帮助刘阿姨制定更加安全可行的出游计划。有可能的话,结伴同行更好。
4.出现矛盾时,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处理问题,等冷静下来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