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16-07-24 17:29:12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基因组学靶点精准

导 读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最早在2008年由哈佛大学的Clayton提出,随后在医学科学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精准医学的核心是个体化治疗,通过对个体由遗传和环境引致的生物-行为学复杂特质的深刻理解,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实现准确(accurate)和精密(precise)。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实践模式,精准医学以高通量测序、大数据(包括遗传数据和大队列数据)采集和分析、蛋白质组的结构功能解析为前提,以生物标记物的识别、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和药物表观遗传学(pharmacoepigenetic)为工具,开发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干预策略,在实现针对复杂个体的有效治疗的同时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詹启敏院士等先行者的战略眼光,中国的精准医学在发展之初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并不逊于国外,而我国在开展队列研究、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规模、速度和成本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从实验室和大数据向临床应用的快速转化。

姓名:詹启敏(主编)

职称: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部

詹启敏教授长期致力于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其提出的癌症发病过程中细胞周期检验点的p53抑癌基因的系统调控机制,为研究恶性肿瘤发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了分子靶点;首次报道了中国人食管癌发生过程的遗传变异谱,可能为阐明食管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至今,詹启敏教授已在国际医学生物学期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包括Nature、J Clin Invest、Cell、J Biol Chem、Cancer Res、Oncogene、Mol Cell Biol、Science、PNAS,发表文章的SCI引用超过12 000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006)、北京市科技二等奖(2010)、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突出贡献奖(2011)、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2)。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90余次,9次担任国际(双边)会议共同主席。主编著作5部,主译1部,申报发明专利11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现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肿瘤)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专家、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学会副理事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担任《中国生化药物杂志》主编、《中华肿瘤》、《转化医学》和《科学通报》杂志副主编,担任《J Biol Chem》、《Carcinogenesis》、《Cancer Biol and Ther》和《Molecular Oncology》等国际学术杂志编委。

猜你喜欢
基因组学靶点精准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12-03 02:32:25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6:44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
同位素(2014年2期)2014-04-16 04: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