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 710049) 郝 雁 王艳丽 高 路
·调查研究·
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疾病谱分布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 710049)郝雁△王艳丽△高路▲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教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谱,为高校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某高校教职工获得省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卡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人群各类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结果:该人群患病率位于前7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肝硬化;男性总体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肿瘤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高血压、慢阻肺和肝硬化患病率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病的发生与年龄、吸烟、体质指数及体育锻炼有关,应加强高校教职工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高校教职工的身体素质和生命质量。
主题词慢性病/诊断横断面研究数据收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治愈率低的疾病总称。我国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和危害国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本研究以某高校教职工获得省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卡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该人群15种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特点和患病趋势进行分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慢性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了解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疾病谱分布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高校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以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某高校教职工获得省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卡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由校医院医保办提供。所调查的慢性病涵盖循环、消化、呼吸、内分泌和代谢、泌尿、神经及血液系统等,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15种慢性病。资料数据经校医院、省社保中心逐级审核后整理统计。本次调查对象9755例,其中男5497例,女4258例,男、女性别比为1.29∶1,年龄30~83岁。其中40岁以下1798例,40~49岁2030例,50~59岁2554例,60~69岁1316例,70~79岁1390例,80岁以上669例。
2调查方法和内容使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调查表,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公卫医师和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 性别、年龄、婚姻、民族、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睡眠、体育锻炼等)、所得慢性病病名。
3统计学方法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结果
1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比较见表1。慢性病患病总数为1565例,总体患病率为16.0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14%,明显高于女性患病率(χ2=11.181,P<0.05);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达38.68% (χ2=1181.69,P<0.001)。
2不同性别、不同疾病患病率及顺位见表2。按疾病分类,慢性病患病率由高到低前7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肝硬化,其患病率分别为10.32%、5.18%、2.44%、1.22%、1.10%、0.64%和0.39%。其中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肿瘤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而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肝硬化患病率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病率比较见表3。随着年龄增长,各类慢性病的患病率均逐渐上升,80岁以上老年人各类慢性病患病率均最高(P<0.01);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P<0.01),8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7.29%。
表1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慢性病患病率比较[n(%)]
表2 不同性别、不同疾病患病率及顺位
注:*P<0.05
表3 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病率比较[n(%)]
4慢性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4。以年龄、性别、体质指数( BMI)、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文化程度、饭菜的咸淡口味、经济状况等9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慢性病患病与否为因变量,对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将结果中与慢性病有关联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BMI和吸烟是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经常体育锻炼是慢性病的保护因素(P<0.05)。
表4 慢性病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增长迅速,发病年龄年轻化,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明显升高[2]。高校教职工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是实现国家科教兴国目标的中流砥柱,因此了解该特定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特点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某高校教职工15种常见慢性病疾病谱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旨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有针对性、指导性的依据,以保障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15种疾病中,总体慢性病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与国内有关报道相符[3];患病率前7位的依次是高血压(10.32%)、糖尿病(5.18%)、冠心病(2.44%)、脑血管疾病(1.22%)、肿瘤(1.10%)、慢阻肺(0.64%)和肝硬化(0.39%),该结果低于国内其他相关研究结果[4]。随着年龄的增长,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60岁以上患病人数明显增多,与国内报道一致[5]。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高血压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其慢性病患病率达到38.68%,国内类似研究结果较少,可能与年龄分组方法不同、涉及8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较少有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人口老龄化对慢性病患病率的影响将日趋严重,中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这可能与生理机能退化、运动减少以及多种高危因素并存相关。
研究还发现:在排名前7位的慢性病中,高血压、慢阻肺和肝硬化患病率无性别差异,男性糖尿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与国内研究结果相似[6],可能是因为高校社区男性以知识分子为主体,长期担负着教学与科研工作,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较大,同时缺乏锻炼等多种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校教职工恶性肿瘤患病率逐渐升高,恶性肿瘤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285.91/10万的全国肿瘤发病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肿瘤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5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国内类似研究表明:高校教职工恶性肿瘤的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认为由男性教职工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程度等多因素所致[7]。而本研究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反,考虑是否与该校女性机体长期受多种社会及心理因素影响、年龄增长后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目前,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已经被公认为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中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BMI和体育锻炼均是慢性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年龄、吸烟和BMI为危险因素,BMI偏高人群慢性病的患病危险性最高,是BMI偏低或正常者的5.935倍;而经常体育锻炼则是慢性病的保护因素。由此可见,体育锻炼在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本次慢性病调查是以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和相关病历资料为分析依据确认其慢性病患病情况,在调查分析过程中可能对慢性病患病率存在低估现象,但是对高校社区慢性病防控政策的制定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慢性病已成为社区中老年人群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只有在慢性病防治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方案和措施,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工作是减少或消除各种危险因素, 有针对性的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本研究中,相关危险因素均为可控制因素,因此,应积极开展和实施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健康教育,改善教职工不良健康行为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鼓励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预防疾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为群,张晴晴,蒋玲玲,等.长春朝阳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6):735-739.
[2]秦江梅,张艳春,张丽芳,等.典型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患者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5-7.
[3]李红艳,王晖,隋永杰,等.部分职业人群常见慢性病危险因子调查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4,43(9):1250-1251.
[4]李镒冲,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09-413.
[5]王诗镔,寇长贵,刘雅文,等.吉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及其疾病谱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5):3123-3125.
[6]陈丽,钱梦华,骆蔚欣,等.上海市虹口区主要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2,24(1):4-8.
[7]薛金霞, 吴攀伟.某大学教职工恶性肿瘤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11,25(6):429-431.
(收稿:2015-10-20)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5.050
Analysis of prevalence rate and the frequency spectrum of chronic disease in university facult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HaoYanWang YanliGao Lu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tus of the university faculty health and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community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Choosed a university which attend special chronic declare provincial health care clinics and ultimately through the audit data and analysis the crowd the prevalence of all kinds of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Results:The population prevalence in order before seven diseases was high blood pressure,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ance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cirrhosis of the liver. The Male faculty had a higher total prevalence rate compared with women faculty (P<0.05). The Male faculty had a higher prevalence rate of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an women faculty. Cancer prevalence of female faculty was higher than male teachers (P<0.05). The prevalence of high blood pressu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cirrhosis of the liver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erms of gender(P>0.05). 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re related to age, smoking,BMI and exercise, we should strengthen health education and lifestyle guidance for university staffs in order to improve physical fitnes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university staffs.
KEY WORDSChronic diseases/diagnosisCross-sectional studiesData collection
*中国社区卫生科研基金项目(201228)
△西安交通大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