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锋,李建新,贺 斌
(1.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江苏 常州 213176;2.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江苏 常州 213176)
理论与方法探索
小学段篮球校本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郑伟锋1,李建新2,贺 斌1
(1.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江苏 常州 213176;2.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小学,江苏 常州 213176)
篮球运动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篮球运动成为学校体育最热门的教学内容。但是,至今小学段篮球教材还没能做到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规律来科学地安排教材。为此,本文在小学段篮球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小学段;篮球;整体设计;教学
篮球运动是一种从游戏发展而来的运动项目,它是集竞技、健身、娱乐和益智为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其强烈的对抗性、战术的技巧性、活动的游戏性、配合的集体性、观赏的娱乐性等特点和锻炼价值,以及现代媒体的便捷和著名球星的效应,使得篮球运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也使得篮球运动成为学校体育最热门的教学内容。但是,至今小学篮球教材还没能做到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规律来科学地安排教材。为此,本文在小学段篮球教学内容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我们依据体育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及运动技能形成等规律,突破传统以规范的基本技术教学的观念和教材内容以“技术”理论的编排体系,通盘考虑,以整体的思路来设计小学段篮球运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其能迎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教学内容选择则是根据体育新课程理念,突出篮球运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健身性、对抗性和合作性等特点,主要以球感球性的游戏、篮球技能的游戏及篮球配合的合作性游戏为主,将篮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包括简单比赛方法、规则)、基本技术(跑、跳、抢、转身、运球、投篮、传接球等)、简单的战术配合及操作方法融入于具体的、有趣的篮球基本组合动作的游戏活动(以下简称“组合性游戏”)或比赛中,且每个组合性游戏活动中重点突出一项基本技术的教学,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组合性游戏活动中感悟篮球运动的魅力,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学习和掌握篮球基本技术,提高篮球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争抢球、投篮、配合等篮球运动意识,熟悉其球性和提高控球能力,从而让学生充分享受篮球活动的乐趣。
2.1 系统论的“整体原理”。从优化教材结构着手,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沟通教材之间的联系,使每个单元不再是点滴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链”“知识块”,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布鲁纳的整体法实验研究表明,解决问题,整体法优于部分法。
2.2 学习运动技能有其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获得的运动技能有所不同。例如,婴儿期主要获得移动(如跑、跳、投、推、拉、攀、悬等)动作技能;从进入小学开始,逐渐从游戏、比赛性活动中获得运动方面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技能也不断地得到巩固和熟练。因此,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把握好某些运动能力发展的“最适期”。小学段重点应是发展学生的运动基本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2.3 同一运动技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掌握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小学段的篮球教学具有基础性和游戏性,基础性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篮球运动中一些基本的动作,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篮球基本技术的规范性;游戏性主要是强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切忌采用成人化、竞技化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学习规范的篮球基本技术和组合动作,以免学生失去参与篮球活动的乐趣。
3.1 宏观上的整体性
依据《体育课程标准(1~6年级)》小学各水平学段球类项目的领域目标体系,从整体上把握小学段篮球教学的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框架体系。
3.2 中观上的整体性
依握新课程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维度目标,以整体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单元。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避免贪大求全,有所侧重,即每课时突出一个主目标。例如,第1课次主目标为“运动参与”,第2课次为“运动技能”,依次类推,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价要点的确立都围绕主目标来设计,在主目标的统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确保“身、心、社”三维健康目标在每个单元教学中全面实施。
3.3 微观上的整体性
就是要围绕课的主目标(重点、难点)来选择教学内容和安排场地、器材等。选择和创编的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篮球运动的集体性、对抗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即每个组合性游戏或练习要有2个以上单个基本动作构成。例如,我们设计的水平三学段的“投篮抢分”组合性游戏,就包含投篮与补篮2个基本技术动作。
游戏历来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体育课中占有重要地位。事实也证明,游戏是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和环节。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已经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传统的体育教学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发展运动技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教学的内容和项目的专业化和竞技化,使学生对体育课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因此,增强运动的趣味性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篮球组合性游戏或练习,也可称之为“非正式”的篮球运动。通过组合性游戏或练习,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篮球基本技术、技能的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篮球的集体性、对抗性和复杂性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基本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意识,从而提高小学段篮球教学的整体效果。篮球组合性游戏或练习有其很高的锻炼价值、趣味价值和激烈的竞争价值,不远的将来,将被大家所接受,逐渐将成为小学体育篮球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得到广泛开展。
5.1 趣味性与健身性原则
所选择和创编的篮球教学内容和方法有趣、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智力发展、情感和社交以及个性发展有机融为一体,达到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的目的,充分让学生在有趣的篮球活动中体验成功和享受成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快乐,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5.2 技术性与娱乐性原则
选编的游戏内容,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每一个组合性游戏力求一项篮球基本技术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玩中学、玩中练,让学生在篮球游戏或比赛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篮球基本技术的要领、方法。
5.3 继承性与发展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有益于丰富和拓展篮球知识,保护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伤害学生健康;同时既吸取原有篮球教学内容的优点,又突破传统教学的观念,开拓思路、锐意创新,组合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练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和欲望。
5.4 可操作性与可观察性原则
根据大多数学生水平,选择和创编内容和方法,提出相应学习目标;在不同的水平学段内要把握好教学、练习和评价3个重要环节,要便于学生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同时要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
6.1 教学内容的特点
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篮球运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对抗性和合作性等特点,以集体活动和组合动作的游戏形式出现,将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隐含在游戏之中,且每个组合性游戏中突出一项基本技术的教学。例如,水平三学段的“运球抢断”游戏中重点突出运球基本技术的教学;“投篮抢分”重点突出投篮基本技术的教学,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篮球组合性游戏活动或练习中学习、体验、感悟和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简单的篮球组合动作。
6.2 教学方法的特点
(1)游戏化。小学段篮球运动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游戏法,教学中选择适合小学段身心特点和篮球项目特点的单人或多人游戏、协作游戏、干扰与对抗游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练习基本技术、技能;(2)、主题化。在充分体现篮球运动教学特性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生活经验,篮球教材内容和运动素材进行整合、重组和拓展性开发,每个教学内容赋于一个具有儿童化、生活化、趣味化、游戏化的学习主题,如手部玩球:熟悉球性;篮球斗牛:运球抢断;投篮抢分:投篮补篮;手型篮球:传接配合等。
6.3 教学设计的特点
第一,选编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课内、课外教学实践的球感球性游戏、篮球技能游戏及篮球级组合性游戏活动,贴近学生实际,便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第二,在课时内容的安排上增加了拓展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用或自行安排,给教师留空间。第三,根据体育课程各水平学段球类运动教学目标,对小学段篮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编排,每学期1单元5课时,整个小学段共60课时。
6.4 器材开发的特点
根据选择和创编的组合性游戏对器地、器材、规则等进行了开发。实际上学生篮球运动中最感兴趣的是投篮得分,但传统篮筐小、篮架高通及场地的限制不能满足篮球运动教学的需要,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移动篮框和高度可自调节的篮架,而且可以从360°进行投篮,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投篮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享受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小学段篮球教学要摒弃用规范的基本技术进行教学的观念。篮球组合动作并不一定是传球与动球、动球和投篮等具体技术的组合,而是动作的组合,如跑、抛、接、转身、换位、投篮等动作的组合。水平一学段主要采用以球为活动器械的篮球游戏教学,将以玩球、运(拍)球、投篮等的基本活动和体能练习组合成游戏。教学中最好能确保人手一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多接触球,熟悉球性和增进球感。尽可能提供安全条件下的抢、运、传球与投篮机会,增强快速移动、积极拼抢的意识。水平二学段在水平一参与篮球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篮球简单组合动作。其主要采以篮球活动性游戏为主的篮球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耍中熟悉性、掌握篮球简单的基本技能和组合动作,提高控制球能力。水平三学段篮球教学的目标尽管是“初步掌握篮球运动的多种动作技能”,但不宜采用成人化、竞技化的标准来组织教学,不能过份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应采用以篮球基本技能学练为主的篮球游戏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学会和应用简单的篮球基本技术、技能,提高控制和支配球的能力,形成初步的时空概念。
G841
A
1674-151X(2016)10-11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0.059
投稿日期:2016-09-20
郑伟锋(1977—),中小学高级,总务主任,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