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民
在100多年前那场推翻清廷统治的斗争中,吴禄贞是个举足轻重却又鲜为人知的人物。
吴禄贞是我国留日第一期士官生。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期间,他结识了张绍曾、蓝天蔚,3人学习成绩突出,志趣不凡,后来被人们称为“士官三杰”。回国后,吴禄贞在张之洞的湖北新军任职时,不顾生命安危,暗中发展了不少革命党人。
武昌起义爆发前,吴禄贞已经升任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他一边应付清廷镇压山西革命党人的命令,一边暗中联络阎锡山等人,成立燕晋联军,策划直接进攻北京。不料,出师未捷身先死,就在准备发兵北京的前夜,吴禄贞被卫队长刺杀身亡。这场刺杀,改变了辛亥格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不少省份先后宣布独立,清廷统治摇摇欲坠,频频告急。10月29日,直隶滦州爆发了张绍曾所部的“兵谏”,而山西的阎锡山领导民军起义后,也宣布独立。接连出现的近畿兵谏和晋省“独立”,给清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清政府迫不得已,一方面只好接受“滦州兵谏”提出的12条立宪主张,另一方面又急忙派遣北洋新军第六镇的统制吴禄贞率部前往山西镇压革命起义。
10月31日,吴禄贞到达石家庄。当时石家庄是一个刚刚形成的小镇。他与秘书周维桢、参谋张世膺,先是借车站站长居住的3间平房,作为前线指挥办公室安顿下来,后来又计划将自己山西巡抚的行辕安置在车站附近的英美烟草公司大楼二层,楼下一层则作为六镇统制的司令部。
吴禄贞这时还派人与山西革命军取得了秘密联络。
11月4日13时,吴禄贞抵达山西娘子关,受到阎锡山亲自迎接。吴禄贞说,山西的独立使京畿震动,如果我们联合起来会师北京,是一定可以成功的。现在袁世凯在武汉捣鬼,他有阴谋,我们如果早到北京,就可以把他的计划完全打破。很快,阎锡山就认可此方案,双方达成了组织燕晋联军起义的秘密计划。接着,吴禄贞又说道,“阎都督是你们山西的主人,我是替他带兵的。”这些话让阎锡山非常感动,他表态说:“我们拥护吴公禄贞做燕晋联军大都督。”
就这样,吴禄贞被推举为燕晋联军大都督,阎锡山为燕晋联军副都督。
11月5日,吴禄贞由娘子关返回石家庄,在火车站扣留了清政府接济袁世凯在湖北镇压革命军队的一列军火。这一举动不仅使清政府慌了手脚,也使当时正坐镇孝感准备督师进攻武昌革命军的袁世凯,也大有芒刺在背之感。
11月6日,晋军先头部队在吴禄贞招抚归顺的掩护下,抵达石家庄。随后,吴禄贞便在六镇中级以上军官会议上,公开宣布了翌日起义的计划:“采取革命手段,明晨即直赴北京,并分发白布臂箍,使各缠手臂,以为符识,有不服者,即以军法从事。”
不料,7日凌晨,吴禄贞的卫队长马步周率领一部分士兵闯入办公室,即开枪扫射。吴禄贞因毫无准备,顿时倒在血泊之中。他的参谋张世膺和秘书周维桢也同时遇害。
由于六镇中革命党人群龙无首,“士兵逃亡大半,秩序紊乱”。刚刚到达石家庄的山西民军,当夜又急忙退至获鹿以西。直到次日天亮,山西民军才返回车站,将原来截留的军火和吴禄贞的尸体一并装运列车,急急忙忙撤回太原。
1911年11月9日,清政府派员到石家庄接掌六镇军权。
究竟谁是刺杀吴禄贞的幕后指使人?真相确实扑朔迷离,不仅当时的新闻报道和人们传言五花八门,而且许多当事人的追记也众说纷纭,判若云泥。再加上凶手还残忍地割下吴禄贞的首级,至今下落不明,故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重无头案。
到目前为止,此案共存有多种说法。史学界多数人依据此案导致的结果,对谁最有利来推断凶手,倾向于清政府和袁世凯为最终主使。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是谁直接指使了此次暗杀,但是,袁世凯培植的私人武装,在此次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当然,也不排除是由六镇反动军官们在没有得到外部指使的情况下,共同发动的旨在反对吴禄贞举兵计划的一场突发兵变。
尽管吴禄贞的这一壮举时间短暂,且计划失败,但他生前在石家庄组织发动燕晋联军攻打北京的计划,直接推动了直隶和山西革命形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