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山东果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橘和香蕉)之一,我国苹果面积、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和消费大国。山东省60多万公顷(900余万亩)水果,1/2是苹果,年产930万吨,年产值超过400亿元,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支柱产业。
但是,春季的调研发现,山东苹果出现了“卖果难”问题,各苹果主产区压力很大。出现这种情况,是几十年来山东省苹果产业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产量增加快。尤其是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及新疆等西部地区苹果产业大发展,对山东苹果市场冲击很大。
(二)生产成本高。山东苹果每667平方米每年的生产成本大约5000元,其中买袋、套袋和解袋3000元,清耕锄草等1000元,即山东苹果生产成本的80%是劳动力成本。这是导致“卖果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果实免套袋和行间生草免耕栽培模式是我国苹果产业的重要技术需求之一。
(三)生产主体的组织化水平低,竞争力弱。每年930万吨产量的80%以上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户的生产。
除上述主要因素外,存储苹果品种单一,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市场购买力下降等因素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卖果难”。
造成“卖果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卖果难”的选项也是多方面的。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对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引起高度重视,树立持久战、攻坚战及协同作战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山东苹果产业的特色与优势,树立产业自信,正确面对问题,紧紧依靠政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节本增效,把供给侧结构改革落到实处。
(一)扩大宣传,扩大需求。“医食同源”是发展方向。苹果果实含有较高比例的、人体比较容易吸收的游离多酚,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护肝等作用,营养保健价值高,“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都将其列为主要消费果品而大力推荐。
(二)坚定不移实施品牌战略。烟台苹果已连续多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果品类第一,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烟台市2015年启动实施了《烟台苹果品牌战略规划》,设计、出炉了烟台苹果品牌卡通形象,提炼、挖掘出烟台苹果品牌5个核心价值。
(三)优化品种结构。消费者需要多样化的苹果品种,但山东省在生产上红富士占70%,库存苹果95%以上是红富士。为满足消费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果创新团队育成了‘山农红’国光及‘红心1号’等类黄酮成分含量高、保健价值大的功能型苹果新品种,为苹果品种结构优化调整做好了品种储备。
(四)搞好节本增效。在“天花板”和“地板”的双重挤压下,节本增效是果农要持续增收的必由之路,是苹果供给侧结构改革及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五)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增值空间。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苹果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发展加工业才能维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欧美国家苹果加工量占苹果总产量的30%~70%,而我国目前的加工量不足5%。应进一步加大苹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技术研发经费支持力度。
(六)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利用科普文章、示范基地、技术培训及视频网络等多种途径或方式,把苹果产业节本增效关键技术传授给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果农。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要把产业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多写果农看得懂、用得上的科普文章,各级政府部门应切实加大技术培训的经费支持力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七)加强合作组织建设。在目前小规模兼业农户仍然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以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带动果业生产的规模化。建议进一步加大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深化合作社组织形式、产业业态、运行机制及支持方式创新,使其真正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陈学森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 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林果分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