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妮
中缅经贸合作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妮
缅甸自198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其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中缅经贸合作多年来发展良好。2015年以来,缅甸内政外交发生较大改变,这对中缅经贸合作有一定影响。长期来看,中缅两国在能源、对外投资引进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 缅甸 经贸合作 发展趋势
随着缅甸新一届政府顺利接手执政,中缅两国关系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政治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照经贸关系,中国是缅甸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中缅两国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涉及政经、人文、安全、地区和国际事务等诸多领域。中缅经贸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在国际环境和地区形势改变以及美、印、日等大国调整对缅政策的情况下,两国经贸合作在扩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中缅两国经贸合作互补性强,两国在基础设施和能源方面取得不俗的合作成果。在“一带一路”战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GMS和CAFTA的区域合作框架下,中缅经贸合作还有强劲的增长力。
1.1 双边贸易额显著下降
2015年,中缅双边贸易总额为950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有所下降。中国对缅出口60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下降38%;中国从缅进口降幅则达63.4%,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中缅贸易额占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3%,缅甸对华贸易依赖较强,中国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缅贸易总量变化对缅甸的影响比较大。缅甸对中国出口主要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对缅甸进口大幅下降。贵金属和珠宝类以及矿产类产品占中缅贸易总量的70%。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下滑,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中缅贸易额自然也出现大幅度下降。
1.2 双边贸易结构失衡
缅甸从中国进口主要是制造业产品,对中国出口主要是自然资源类产品和初级产品。缅甸第二产业发展乏力,其制造业产品种类少且不大具有竞争力,所以,国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产品是出口主力。缅甸2014年再次被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列入世界48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三项评判标准之一就是经济脆弱性。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受制于贸易商品种类单一和层次低下。缅甸经济发展落后,致使其进口力不从心,第二产业发展缓慢,导致其出口不足。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层次还处于低度开发状态,缅甸通货膨胀率高,交通基础设施陈旧,信息技术人才和设备奇缺以及政局未稳,这些综合因素都让缅甸经济短期内难有大的飞跃,中缅贸易结构不对称,会增加两国双边贸易摩擦,留下隐患。
2.1 能源合作
中缅油气管道已竣工启动,这条油气管道包含一条天然气管道和一条石油管道,缅甸境内全长771公里,每年可向国内输送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原油2200万吨。中缅原油管道是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这条油气管道线配套的还有马德岛30万吨原油码头和南坎计量站。中缅油气管道可带动缅甸石化工业发展,同时满足缅甸自身对能源的需求,拉动过境地方经济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中缅油气管道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加强中国能源供应安全以及能源渠道来源的多元化。中缅油气管道对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的地方经济发展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对缅FDI
国际直接投资(FDI),其主要作用是促成产业跨国转移和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东亚是FDI的重要阵地,缅甸与其他东亚国家相比较,并未受到FDI浪潮波及。在缅FDI规模处于极低水平。近年来,东亚地区开始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新兴经济体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迁移,寻求更低成本的投资区域。缅甸迫切希望实现工业化,开始逐步大量引进FDI。缅甸目前处于前工业化向工业化初期过渡阶段,加速工业化必须依靠引进技术和资本。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有内在资本输出的需求。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和确保能源供应安全使中国对外投资具有一定的资源需求特征。中国的对外投资战略与缅甸的引进投资战略契合度还是比较高的。
缅甸在寻求国家发展和建设的进程中,需要打开国门,更多地融入地区和世界经济当中。缅甸作为联结东亚与南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战略要道,伴随其政治民主化和市场开放,西方大国开始逐步取消对缅的制裁和封锁,跨国公司将大批涌入,其FDI来源可供选择范围变广。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必须适时调整对缅投资策略,转变投资结构和打造企业海外形象都是基本的应付之策。
2.3 农业合作
缅甸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类较丰富。农业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和投入严重不足是缅甸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中缅两国近年来在农作物品种技术交流和科研人员培训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合作。云南、四川等省份的农业部门也和缅甸开展了多项合作交流。2014年9月,中缅两国农业部签署了《关于加强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全面开展对缅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增加对缅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额。中缅农业合作在区位政策、资源互补和合作意愿三方面具有优势,中缅农业合作总体呈向好趋势。中缅农业合作重点领域包括: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种植技术推广、战略农产品加工贸易、农业机械化和网络化和畜牧兽医等。
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需要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应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完善法律法规和信息搜集发布等公共服务职能。农业援助可作为中国农企“走出去”战略的模式,通过技术援助开发,捆绑销售带动周边产品出售。缅甸农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中缅在东亚区域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多边组织框架下,可以进行多方位沟通与合作,开展重大农业合作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3.1 中缅经贸合作水平长期向好
中缅双边贸易额萎缩下滑是基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下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缅甸国内政治环境不稳,投资者交易心理趋利避害和缅甸一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中国战略利益维护和缅甸经济发展都需要对方。根据缅甸商务部的数据,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中国与缅甸贸易额突破94亿美元。其中,缅甸主要向中国出口原油天然气及农产品,从中国进口日用品和工业品。2014至2015财年,中缅双边贸易额为102亿美元,缅甸对华进口56亿美元,出口46亿美元。边境贸易在中缅贸易中占有相当地位,中缅正式开通的贸易口岸有:木姐105码、雷基、清水河和甘拜地4个。中缅交通便利,中国商品丰富,中国对缅甸工业原材料需求大,所以中缅双边贸易短期回落,双方合作长期向好。
3.2 加强能源合作的相互依赖
中缅能源合作长期以来,态势平稳良好。在对矿产、油气和电力三大领域投资,中国远超各国同行业投资。能源合作是中缅经贸合作的核心,国际地区环境变化和缅甸国内政权更迭对中缅能源合作带来若干影响。中国应继续扩大加强和缅甸政府各界人士的政治沟通,尽量减少和消除他们对中国的敌意与误解。缅甸是世界上第十大天然气存量国,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双方完全可以合作开发油气水电资源。缅甸通过向国际市场出售能源,获得客观利润可以改善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和民众生活水平。中国与缅甸接近的地缘优势,中国庞大的消费需求市场,对缅甸来说也颇具吸引力,两国能源合作是互利共赢,更是相互依赖。
3.3 大项目投资发挥引领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云南省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和缅甸国家电力公司携手共同修建了缅甸邦朗水电站。邦朗水电站是中国企业承建缅甸大型项目的样板工程,邦朗水电站大大缓解了缅甸电力紧张,对推动缅甸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邦朗水电站招标之际,正值西方对缅制裁严峻时期,美日欧跨国公司都持观望态度。但中缅双方领导人牵头,精诚合作,将政治风险降到最低,顺利完成工程。现阶段密松水电站和莱比塘铜矿项目遭遇搁置,并非事出偶然,其主要的症结是缅甸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民众的利益分割问题。随着缅甸民主进程推进,国内政治形势渐趋稳定,莱比塘铜矿项目复工各方已在磋商当中。中缅之间可以开展的大项目还有像跨国铁路、跨国高速公路等。大项目对于中缅经贸合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企业在投资这些大项目前必须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分析利弊,更要协调好与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关系。
[1] 钱树静,侯敏.缅甸农业政策及粮食安全问题的演变[J].东南亚研究,2013(3).
[2] 孔志坚.缅甸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初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
[3] 高歌.缅甸民主进程下中缅经贸合作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3 (4).
[4] 戴永红,秦永红.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运营的地缘政治经济分析[J].南亚研究季刊,2015(1).
F752.7
A
2096-0298(2016)07(b)-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