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满贵/文
陈惟壬:独行特立驰骋天下
●储满贵/文
陈惟壬(1870—约1942),字一甫,别字恕斋,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二都人,出身于官、商、儒集于一门的家庭。曾官至江苏候补道,附廕生三品衔。平生喜游名胜大川,布衣草履,足涉海内外。他的为人和成就,清翰林学部左丞章梫在著述中给予了充分肯定,称其“异于人者,自少至老能一致,其所经世变与人同,所交王公贵族以及富贵贫贱之士与人同,而立身特与人异”“一甫生当末造无尺寸之柄仅善其身与家以及其乡也”。
稽诸史籍,陈惟壬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影响深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潜心研究历史文化,搜集经史文献,并汇集成册。其许多论述对编纂志书有着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可以说,是引渡后来修志者之舟楫。再者,其一以贯之地力挺公益慈善事业,表正乡闾,亦多为世人所钦赞。
陈惟壬
陈惟壬平生喜游名山名水,足迹几遍国内名胜。后为考察海外之实业与礼俗,遂远涉重洋,先后赴日本及欧美诸国游历。志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曾远涉日本考察实业,后又于民国24年(1935)率其少子汝畅赴英国考察并游历欧美非亚四大洲10余国家,途经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海程9万余里。所至均记其概略。归国后辑为《欧美游记》,凡山城海港之雄奇,都市人民之繁富,工业制造之精奥,皆阐发无遗。并附插图数十幅,读之若亲历其境。时誉此书有“三奇”:景奇、文奇、人奇。
石埭立县,历史久远,然因县治几经撤并,县域几度更易,历史资料散佚严重。陈惟壬独笃于桑梓之谊,“夙所注念石埭文献”而留意方志,既出资复刊清康熙《石埭县志》,更力倡重修县志。自民国6年(1917)始,10余年间孜孜不倦,广征博采,搜求文献,稍有疑难则予咨访,务求翔实。凡得大事表、山川志、金石艺文目录均一一付印,同时多方访录史传、辑补人物、搜录诗文,以备补入艺文之用。并着手拟定志书纲目、表例及测绘简章,商诸县长及乡里耆旧。其在“叙例”中提出“征文考献不厌求详,人物一门关系尤重。凡前民之盛业、丰功、懿行、贞操或公牍之表彰或私家之记载,亟待详其始末以诏后贤”。人品之端正,治学之严谨,可见一斑。然奈世事纷扰,交通阻隔,绅耆四散,几致中辍。其扼腕叹息:“蓄意续修县志已历年,所屡次会商迄未得翔实完备之稿,又以愧乏三长未敢造次从事。”迨至民国27年(1938)复与县内有志之士合力,前后4年将所得资料汇集成12万余言的《备志长编》,乃为后人续修县志之张本。民国财政总长、国务总理龚心湛称其经史之作“匪独有功石埭,且裨于全皖省者实厚焉。先民有言,君子不忘乎乡而后能及于天下一丈,爱乡如此,推其所至则天下之被其泽也又当何如哉”。
陈惟壬节俭慈善,热心公益事业,举世咸称。史载“其人之大略,一曰俭,凡奢靡繁费向所不为;一曰孝,其先大夫逝世久矣而孺慕不衰”。正因其节俭而后才有余资施济于公益慈善事业。20余年间,凡遇灾荒及建桥铺路、办教育均不惜捐金巨万。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其兄惟彦、惟庚捐资开办“育婴堂”,收养社会弃婴,后又于民国7年(1918)购买官产田100余亩,以岁租作为“育婴堂”经费开支。民国2年(1913),因北京石埭会馆所购置的义园地年深月久窀穸已满,惟壬遂与乡友共同捐募资金增开义园地20亩,建屋数间,使旅京同乡故后得以厝葬。民国11年(1922),与其兄惟彦、惟庚等捐资2000余银元修缮广阳文庙,越两年又捐资重建县城文昌阁。民国12年(1923),与其兄惟彦、惟庚等捐资13万余银元,历时2年在舒溪河上建成钢筋水泥结构的永济桥。有诗赞曰:“一道长虹飞不起,年年稳卧碧流中。”民国18年(1929),惟壬捐助巨资建造钢筋水泥结构的六都华溪桥(民国23年竣工)。民国21年(1932),为石埭崇实学校扩增教室,其又独资捐助新建教学楼数间,校方以其别字名其楼曰“恕斋”。惟壬还捐资翻印了清康熙《石埭县志》、乾隆《续石埭县志》等。惟壬扶危济困,热心公益,惠及乡井,青史留名。其著有《欧美游记》《癸亥初夏追忆黄山旧游漫赋》《庚申夏游黄山》《石埭重建文昌阁记》等。(题图/陈惟壬任总经理的唐山启新水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