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91)
浅析施工企业的教育培训
黄华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91)
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一直是很多企业面临的困惑,本文通过对某国有工程施工企业教育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帮助施工企业提高教育培训效果。
施工企业;教育培训;存在问题;措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性部署,国有工程施工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肩负着经济发展的重任,其发展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如今的国有工程施工企业经营范围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市场转向综合市场,企业员工也要从单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向通用型人才转变,这就对企业的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现阶段,施工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短缺和息工待岗人员富裕现象严重,如何改善企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实现满足企业需求和员工自我提升的双赢局面,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1.1 教育培训的作用
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开展教育培训项目,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培育人才;同时通过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可以将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传达给员工,获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支持;员工也可通过教育培训机会将自身的疑问或困惑反映给管理者,获得其支持和帮助,建立流畅的沟通渠道,增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了解和理解,增强凝聚力,降低离职率。
1.2 教育培训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区别其它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项目点分布广,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作内容枯燥,生活单调;员工队伍分散,流动频繁,长期远离家人,离职率高,临时用工多,管理跨度大;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工程不同,工序和施工技术也随之不同,各项工程都需要企业员工具备各种专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企业要不断向前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能满足生产经营市场日益复杂多变的人才队伍,同时,还要在艰苦环境中留住人才。这就必须要有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又能满足员工自身发展需求的机制作为保障,教育培训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可以增强职工的业务技能、学习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企业施工生产需求,促进企业发展;也可以使员工感到企业在乎自己,在企业中有发展前景,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愿意留在企业,积极主动的为企业贡献力量。
2.1 施工企业教育培训现状
该施工企业结合其生产经营发展战略和现实需求制定了相应的培训制度、年度培训计划,每年按照国家规定提取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从制度上、经费上给予保障。最近三年该企业每年都组织了60多期各类内外培训,参培员工500多人次,占职工总数的30%左右,培训费用超过50万;培训对象上至企业负责人,下至基层项目作业工人,涵盖了企业管理、技术、财务、经营、安全、法务、物资、设备、特种作业、现场管理等企业各层级人员;培训内容涉及岗位业务、执业资格、继续教育等。另外还开展为期1年的导师带徒活动,由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专业类管理骨干带培新进大中专毕业生和转岗需要带培的员工。
从该企业近几年的培训数据可以看出企业负责人非常重视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但,实际上仍然出现人力资源相对富裕和短缺的矛盾,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息工待岗人员多,企业没有合适的岗位安排;另一方面生产经营需要的专业人才短缺,离职率高,经常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或者高薪外聘。这种矛盾说明我们的教育培训没跟上,未能有效的帮助技能单一和业务能力低下的员工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没有达到开展教育培训的预期目的。
2.2 施工企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教育培训目的,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究其缘由,主要是教育培训的配套机制不健全及认识、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对教育培训的认识不到位
个别企业领导人对教育培训认识不到位,不能从企业战略、可持续性发展等企业级思维层面上来认识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无法理解这种短时间无法立即体现出效益、业绩却要大把投入的行为,只局限于眼前,把教育培训的各方面投入看成是人财物的浪费,认为培训可有可无,只需要抓好现场施工生产就够了。部分中层干部已经习惯了颐指气使让下属完成所有工作,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上了,自己已经不愿意费心费力去学习,一些必须参加的培训,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重要,要么各种理由推脱不参加,要么找人替代;还有些参培人员把教育培训当成聚会消遣、联络感情的机会,培训期间心有旁骛,精力不能集中,扭曲参培目的,不重视培训效果。教育培训对企业、对个人的重要性,需要全员从根本上去提高认识。
2.2.2 教育培训过度形式化,缺乏监管机制
所谓形式化就是不注重实质内容,只强调行为上的形式。培训确实开展了不少,但是培训效果甚微,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只在乎是否开展了某项培训,对培训内容、方式是否科学,培训结果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满足企业需求及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缺少认真有效的分析、评价及反馈。更有甚者,为了应付各种检查,仅仅只是编补培训资料,连过场都不走,完全没有教育培训效果可言。
在过程监管方面,培训过程中员工的出勤情况、学习状态、接收程度等缺乏有效管控。特别是委外培训项目,与培训机构及培训老师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培训期间员工是否在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也很难管控,出现员工既不在企业上班,又没在培训机构培训的现象。培训考试一般都能及格,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学习情况,结果是培没培训几乎没有区别。
2.2.3 缺乏前瞻性
未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做系统的规划,针对各工程项目收集培训需求时,项目部负责人未能掌握预期所需人才,机关人事部门对企业所需人才也缺乏深入的调研,导致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对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随意性,经常是“临时抱佛脚”,生产经营中遇到某种问题或者是需要某种技术或培训证书时才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
2.2.4 基础工作不扎实
未建立员工个人培训档案,不能全面了解员工的培训简历。有的员工同一培训内容参加好几次的培训,而其他需要参加此项培训的员工有可能一次机会都没有;同一培训项目的参培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未按层级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导致部分员工能够很好的理解并接受培训内容,一部分员工却是对培训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全然不知,不能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2.2.5 员工参培积极性低
没有将教育培训开展情况与干部考核、岗位竞聘、薪酬待遇等挂钩,在其它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员工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设计培训项目时往往只考虑了满足岗位工作需求,未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想结合,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1 提高全员对教育培训的认识
①企业从上到下都应该提高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和理解,明白什么是教育培训。管理层要知道企业为什么要开展教育培训,员工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参加接受教育培训,只有明确了原因和目的,才能从企业战略规划、实施组织到员工全身心配合、从始至终地做好教育培训。②应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企业的教育培训不能只靠人事培训部门,必须全员参与进来,要有领导的支持、业务部门的配合、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③教育培训的内容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还应是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培训,企业的每个岗位都需要教育培训,才能不断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及岗位适应力。
3.2 健全教育培训相关配套机制
企业要提高员工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培训效果,就必须要制定一套系统的、科学、规范的培训机制。①要有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结合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制定的长期教育培训规划、结合企业当期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的短期培训计划,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达到既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又能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求。②完善培训期间的过程监管机制,即考勤制度、反馈机制、总结评价机制、考核机制等,只有加强了培训过程的管控,才能保证培训质量。③实行奖惩激励机制,对象包括参培员工和授课讲师,将培训效果与干部考核任用、岗位竞聘等相结合,也可引入物质上的奖惩,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老师照本宣科转换成因材施教,将要员工学转换成员工主动要求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3 夯实教育培训基础工作
为每个员工建立教育培训档案,详细记录参加教育培训经历、培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培训效果等。有了培训档案,才能确保员工有公平的培训机会,也不会产生重复培训而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有了培训档案,才可以根据员工的培训档案分层级的安排培训内容,因材施教,确保每次培训内容都能被受训员工理解并接受,让每一位职工都能通过培训得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达到培训效果;有了培训档案,也可以为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的执行提供参考信息。只有完善了教育培训基础工作,企业才可能在基础数据之上实现企业各层级、各业务的系统性、综合性的教育培训。
3.4 创新培训方式
①企业自行组织的内部集中培训,除授课讲师单一的宣讲外,职工还应主动出击,带着自己的问题与思考去参加学习,双方互动起来。②除集中培训外,应更加注重发挥老员工在施工现场的“传、帮、带”作用,将优秀老员工长期工作积累下来的业务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新员工。集中培训多为理论培训,不能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问题模拟演示,且理论转换为实践能力需要的过程也较长,而施工现场的“导师带徒”模式不仅可以节省企业培训成本,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时的及时沟通,使员工更快的掌握,弥补集中培训的缺点。③培训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教育培训也并非一定要集中培训,可以将课程摄制为视频课件,各单位、各项目可自行组织学习;互联网视频在线教育培训也是可取手段。以前局限于地域、时间、场地等多种因素,可能一项内容对一个集团型企业进行培训需要多个老师、全国各地跑、多场次培训,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可能一位老师一个场次就能解决,而且能反复跟随老师学习。从效率、成本、效果等多个方面完胜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
综上所述,目前国有工程施工企业的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在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提高全员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及转变培训方式方面下工夫,扎实基础工作,规范日常管理,加强过程控制。相信通过以上做法,定能提高培训效果,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确保企业持续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添砖加瓦。对创新培训方式上分析的不足之处,尚需进一步探讨。
[1]严萍.企业职工培训之我见[J].今日科苑,2008.
[2]陈保京.现代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战略地位及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04.
[3]罗春红.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分析[J].时代经贸,2012.
F272.92
A
1004-7344(2016)05-0003-02
2016-2-5
黄华(1982-),女,汉族,经济师,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