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建筑风情的延续
——以汶川中轴线的重构为例

2016-07-20 06:07:10胡志坚董晓欣
四川建筑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轴线汶川探索

胡志坚, 董晓欣

(四川省古典建筑园林设计院,四川成都 610000)



羌族建筑风情的延续
——以汶川中轴线的重构为例

胡志坚, 董晓欣

(四川省古典建筑园林设计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通过对汶川中轴线灾后重建项目的案例分析,探讨羌族地区重建项目的设计理念、方法。

【关键词】汶川;中轴线;灾后重建;羌风;羌韵;探索

1对羌族建筑的认识

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他们也是“逐水草而居”的民族。不仅民族古老,而且它的建筑更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羌碉更被誉为中华建筑的活化石。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那时碉楼用以御敌和储存粮食柴草,现在已变成羌族建筑的颇具民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图1)。

图1 传统羌族民居建筑与群落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m多。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

汶川县是中国4个羌族聚居县之一。在县域内保留了富有羌族特色的古寨、古村落。比较著名的古寨有桃坪羌寨、萝卜寨等。

总体来讲,羌族建筑在总平上讲究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在单体上注重使用当地片石和木材,以底层平屋顶的形式出现,以碉楼为建筑群的制高点和高潮所在,故与周边环境非常协调,犹如大山里长出来的建筑。

2汶川中轴线项目的实践

2.1建设背景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美誉。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汶川县城的地震烈度达到10°。地震除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房屋的损失也很大,许多房屋开裂、倒塌,整个县城亟待重建。中轴线灾后重建项目的规划地段位于汶川县城威州镇岷江一桥入口处,是汶川县综合文化行政区的核心,在县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项目的建设风格和建造模式将影响县城重建的整体发展,在快速形成汶川县城新城市面貌、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项目在清华城市规划研究院完成的《汶川县城市设计方案》的指导下, 由笔者所在的四川省古典建筑园林设计院设计团队完成建筑单体方案、初设和施工图设计。

2.2原有地段解析

县城威州镇,属县境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地。中轴线灾后重建项目位于汶川县城威州镇中心地带,岷江桥头东侧,处于外界进入汶川县城的主要中心入口位置(图2),故名曰中轴线。

图2 项目地块在汶川县城的位置

规划用地面积为25 430.6m2,地块呈较规则的长方形布局,现状为较平坦的用地,原有建构筑物在地震中损毁,已拆除完毕。场地现状道路不成系统。场地东面为岷江大桥和滨江路,西、南、北面均为城市道路。

3整体构思

本项目以《汶川县县城(威州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作为上位规划。

笔者本着在重建规划设计中传承、发展地域特色和文化,在重建家园中唤起当地同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宗旨,在设计中强化禹王中轴线的特殊意义,保存珍贵的历史记忆,塑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3.1功能分区

重构项目定位为极富羌族风韵的步行商业购物休闲街区。包括客栈住宅区、休闲娱乐区、商务办公区、娱乐餐饮核心区、民俗特色展示区。在后期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块的功能有适当的调整,功能分区如图3。

3.2道路交通布置

在地段外侧,靠近商务办公区规划4条内部车行道路系统,其中外侧2条4m用于解决商务办公区的车行,靠近商业街的2条7m车行道,用于商业街区交通疏散。集中打造中轴线处的步行系统,重点商业街区内部四通八达的步行系统,另外规划了沿岷江路和校场路2条商业步行流线。在1~10号楼下,布置了大型地下停车场,4个地下停车的出入口位于南北车行道两侧,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在5号楼和7号楼周围、6号楼和8号楼周围形成消防环路,以保障消防扑救要求。

3.3景观分析

确定景观主题“羌韵”。塑造“一轴多点”的景观骨架,规划“轴”、“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体系(图4)。

图4 景观分析

轴——打造以羌文化为主的中轴线序列空间及其节点。

点——中轴线空间上东西两侧入口,由碉楼和景观结合广场规划入口节点空间,中轴线中部空间放大,布置特色广场和景观小品,形成中间最活跃的景观节点。

线——沿岷江路和校场路形成的滨水景观界面和城市景观界面。

面——重点打造商业区中部最活跃的文化娱乐区,建筑提取原汁原味的羌族建筑元素符号,打造极具羌族风情的商业区。

4建筑设计

羌族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的民族,在汶川这样的羌族地区重构这么一个重要的项目,必须在尊重羌族历史文化的框架下进行。

在总平面布局上着重打造水系,用水系将主轴线、街巷和庭院联系起来。在中轴线水体景观的基础上,在街区中呼应布置水景观。在游憩小广场、庭院内部、建筑外部布局水体景观小品,构成具有羌韵特色的街道水景,增加了街区的景观的亲和力和趣味性。在岷江桥头东侧入口广场1号楼旁边设了一个碉楼,内设水箱,既解决了建筑给水的要求,又让整个重建项目建筑群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

精诚团结是羌族的民族性格,其民居布局与其民族性格一致,强调整体,群体意识强烈。在单体平面布局上,采用口字、T字、日字、S形和山字形的平面布局。这些组合从外观上看,整体连贯,形成了一体化的建筑布局。在建筑造型上,我们采用具有羌族特色的退台式四合院样式,布置成外部封闭,内部开敞的院落形式,使建筑单体错落有致,合理有序。屋顶采用羌式建筑常用的平屋顶的形式。中轴线重构项目建筑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传统的羌族民居采用毛坯石、黄泥和原木为建筑材料,所以我们在外墙壁的饰面采用了黄灰色仿天然文化石和浅灰白色外墙涂料,门窗和木构件采用板栗色,使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体现出羌族建筑的粗犷简洁风格。突出了重构项目的强烈的地域特色。

同时我们在建筑细部构造设计上提取羌式建筑的符号:门窗过梁采用圆木装饰,层层挑出的木外廊栏杆部分采用羌式装饰符号,廊子上方圆木出挑,使现代建筑上保留了羌族传统建筑的文化符号。

整个建筑群效果如图5。

5结束语

现在该项目已经完工投入使用,得到了使用业主及游客的普遍好评,成为了震后新汶川县城恢复重建的最具代表性

图5 项目鸟瞰效果图

的地标式建筑,向世人展示了汶川的新形象新面貌。我们在设计中汲取的羌式民居的碉楼、平屋顶造型以及细部构造做法,极具历史的厚重感,给当地群众亲切熟悉的感觉,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项目竣工后效果见图6。

在灾害过后的重建过程中,我们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与材料为羌族建筑文化带来的更加多姿多彩的羌族新建筑,羌族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继承与创新。使得新汶川更

图6 完工后实景照片

加绚丽,更加丰富,生生不息。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中,这种民族传统文化会在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们的努力下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任浩. 羌族建筑与村寨[J],建筑学报, 2003(8).

[2]季富政.中国羌族建筑[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胡志坚(1965~),男,工程硕士,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董晓欣(1974~),女,建筑师,二级注册建筑师。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志码】A

[定稿日期]2015-11-30

猜你喜欢
中轴线汶川探索
漫画北京中轴线(三)
《穿越北京中轴线》简介
行走中轴线 寻找城市灵魂
中国收藏(2023年6期)2023-06-08 21:13:31
云上远眺新汶川
绿色天府(2022年2期)2022-03-16 06:15:56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6:18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8:01
汶川6年
日媒:新型美中军事健康关系在互相“探索”
环球时报(2013-09-12)2013-09-12 09:23:53
北京中轴线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