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永飞 孙霁
摘要:为了解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关系,以《学校公正气氛量表》、《家庭公正气氛量表》、《同伴公正气氛量表》、《应付方式问卷》为工具,抽取贵州省乡村学校少年宫308名少数民族中学生。结果发现,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正感知处于一般水平以上,有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不同年级学生在学校公正、同伴公正、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解决问题存在显著差异;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同伴公正、学校公正对退避应对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解决问题应对有正向预测作用。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公正感知影响应对方式。
关键词: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正感知;应对方式。
0引言
公正感知又称公正世界信念,即人们一般都相信他们生活在一个比较公正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普遍能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公正感知使人们相信因果报应,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正是这种信念使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能更加积极的面对。应对方式是在应对过程中,继认知评价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应对活动,是影响个体环境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公正感知对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苏艳梅研究指出,中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刘晓秋发现,公正的事件能够增加个体的积极应对行为,减少消极应对行为;而非公正事件的影响作用相反。研究表明公正感知越积极,应对方式就越理性。但以往研究多是以大学生为例,以中小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为例的研究较少,而以少年宫学校为例的研究目前尚未搜索到,乡村学校少年宫是集德育、文体活动、科技创作为一体的实践性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是学生道德实践的最佳实践阵地[1]。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有无积极影响,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研究以贵州省乡村学校少年宫苗族、布依族中学生为例,分析公正感知的特征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德育实践提供具体的参考。
1研究程序
1.1研究对象
采取完全随机抽样,抽取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等地的乡村学校少年宫7-9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894份,有效问卷1741份,有效率91.9%。有效被试中苗族、布依族中学生308人。其中男生148人(48.1%),女生160人(51.9%);七年级183人(59.4%),八年级71人(23.1%),九年级54人(17.5%)。
1.2研究工具
(一)公正气氛量表
Dalbert&Stoeber编制,苏艳梅(2007)修订,包括学校公正、家庭公正和同伴公正三个分量表,共21个条目。采用Likert 6点量表计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6表示完全同意,从1到6表示赞同的程度依次增加,得分越高,表明其知觉到的公正性越高。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在0.770-0.830之间,重测信度在0.724-0.797之间。
(二)应付方式问卷(CSQ)
肖计划编制。共有62个项目,包括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等6个因子。评分选“是”得1分,“否”得0分。编制者将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呈应归为较成熟类,而自责、退避、幻想归为不成熟类。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6个因子重测信度在0.62-2.72之间。
1.3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调查人员均为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应用心理学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运用SPSS19.0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研究结果
2.1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的发展特征
统计发现,少数民族中学生家庭公正的得分最高(4.02),同伴公正得分最低(3.57)。可见,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正感知的得分均在一般以上水平,尤其是家庭公正感知的得分在4分以上,家庭公正比学校公正和同伴公正发展得更好。
应对方式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自责。从数据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中学生解决问题、求助的得分大于0.5,在自责、退避、幻想、自责的得分小于0.5,表明少数民族中学生有较成熟的应付方式。合理化得分小于0.5,表明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不稳定,尚处于矛盾和发展阶段。
2.2人口学变量公正感知和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一)不同性别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表明,少数民族男女中学生在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不同年级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表明(表1),公正感知方面,不同年级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学校公正、同伴公正因子存在显著差异。LSD的两两比较发现,学校公正和同伴公正因子,均是七年级与八九年级有显著差异,七年级得分高于八九年级。应对方式方面,除求助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五个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LSD的两两比较发现,合理化和解决问题因子,七年级与八年级、九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八九年级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七年级,七年级解决问题得分高于八九年级;退避、幻想、自责因子,七年级与八年级均有显著差异,均是八年级得分高于七年级。
2.3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分析发现,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在0.162-0.389之间。公正感知与解决问题、求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公正感知越高,越易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公正感知越低,越易表现不合理的应对方式。
2.4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公正感知三因子为自变量,分别以退避应对和解决问题应对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采用逐步筛选法。均是同伴公正和学校公正进入回归方程,均建立2个回归模型。数据分析发现,退避回归模型中,同伴公正和学校公正对退避的变异解释率为13.8%;对退避有一定的预测率,为29.5%和12.7%,同伴公正、学校公正对退避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解决问题回归模型中,同伴公正和学校公正对解决问题变异的解释率为10.2%;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预测率,为19.4%和18.1%,学校公正、同伴公正对解决问题应对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
3分析与讨论
3.1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分析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中学生公正感知处于一般以上水平,家庭公正和学校公正得分较高。家庭是孩子成长与发展的最重要环境,和睦的家庭、良好地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发展的最佳助力,得到的家庭支持越多,感知到的幸福就越多,因而家庭公正得分也越高。近几年,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尤其是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立,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变,因此学校公正感知得分较高。
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得分在0.39-0.67之间,解决问题和求助得分较高,自责得分最低。表明少数民族中学生有较成熟的应对方式。中学时期是个体发展较快的时期,中学生的生理发展处于高峰期,心理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思维方式、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飞速发展。身心的发展使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采取合理的应对,但中学时期是个性逐渐形成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有时会采取不合理的应对方式,因而需要老师和家长加以引导。
3.2不同性别、年级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不同性别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随着社会的发展,“重男轻女”思想不再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信念,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尽量给男女同样的机会,因此不同性别少数民族中学生在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学生在退避、幻想、自责、合理、解决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七年级的学生易采取解决问题应对,八年级的中学生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3.3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公正感知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其中学校公正、家庭公正、同伴公正与解决问题、求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同伴公正、学校公正对退避应对均有负向预测作用;学校公正、同伴公正对解决问题应对均正向预测作用。刘晓秋发现,公正的事件能够增加个体的积极应,减少消极应对。苏艳梅认为学生公正世界信念越高,越易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求助应对;学生不公正世界信念越高,越易采用幻想应对,而越不易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求助应对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学校、老师、家长要共同努力,积极构建公正的学习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