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典何来
——解开武学圣典《易筋经》之谜(下)

2016-07-20 10:58洪振快
少林与太极 2016年10期
关键词:易筋经达摩李靖

文/洪振快

圣典何来
——解开武学圣典《易筋经》之谜(下)

文/洪振快

(接上期)

三、“千年秘笈”百年身

韩志邦使出新学掌法,居然三招两式,就打败强敌,大喜若狂。他见佛像摇摇欲倒,急忙抢过去扶住,忽地眼睛一亮,瞥见佛像下有一本残旧的小书,他轻轻拿了起来,吹去书上的尘埃,揭开一看,只见里面的文字,奇形怪状,和装舍利子的盒内所刻字体一样,他一个也认不得。揭到最后,才看到两行汉字,这两行字是:“达摩易筋经,留赠有缘者。”底下有几行小字注道:“一百零八式,式式见神奇,九图六座像,第一扎根基。”最后一行小字,是“后学无住谨识,唐贞元五年九月”。韩志邦看了,仍是莫名其妙,但见此书古雅可爱,也就随手塞在行囊中。直到许多年后,他才知道,达摩禅师是南北朝梁武帝时,自印来华的高僧,也是“禅宗”的创立者,“易筋”“洗”二经是达摩禅师武功的精华,壁上的一百零八幅画像,就是武学中著名的“达摩一百零八式”真本。可惜韩志邦只学了三十个式子,而最重要的,扎根基的前六个坐式,他却根本不学,以致虽有奇遇,后来还是吃了大亏,这是后话。(作者按:据近代史学家考证,“易筋”、“洗”二经乃是明代文人假冒达摩名义的伪作。但小说是无须考证得那样严谨的。读者诸君,当“小说家言”看可也。)

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第五回写到天地会总舵主韩志邦无意中于一个山洞发现《达摩易筋经》,学会了一些招式,因而武功大进,出人意表。有意思的是梁羽生所描写的《达摩易筋经》并不是金庸所写的内功心法,而是一些实用的武功招式,这与历史上的《易筋经》有所不同。但梁羽生未必不知《易筋经》,他甚至加了一个“作者按”,言明其乃明代文人伪作,并告诉读者要当“小说家言”来看。于此看来,武侠小说作家如梁羽生对于《易筋经》的来历有相当多的了解,他们自然也都知道《易筋经》并不是真的由达摩所创,但是他们却一般不会由此进一步对达摩是少林武功鼻祖的观念进行质疑。

《易筋经》不是达摩所传已经没有疑议,如果有谁再宣称《易筋经》是达摩所创、所传那就只能显露他自己的无知罢了。但《易筋经》与少林寺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还需做一番考察。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2004年9月9日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采访时曾宣称,《易筋经》“在少林寺属于上乘功法”,“能改变一个人的体质和本能”。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上乘功法”之类的武侠小说式提法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事,我们只需按照“在少林寺属于上乘功法”这样的逻辑推演下去,就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按照少林寺现在的说法,《易筋经》是“千年秘笈”,练习《易筋经》会有一些神奇的效果。如果按照金庸小说所说,慧可将《易筋经》传给了李靖的话,那么少林寺什么时候得到《易筋经》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按照伪李靖序言所说,“《易筋经》留镇少林”,我们再假设历代少林寺僧人中有人参透或者部分参透了《易筋经》的话,那就自然会产生这样一个结果——在达摩之后,少林寺必有僧人精于内功,因为《易筋经》是内功功法。可是在《易筋经》出现于明末之前,少林寺武功并不以内功出名,也没有留下什么内功功法和练成后的神奇效用的可靠记载。恰恰相反,历史事实是,少林寺一向是“外家”拳术的代表,与“内家”拳相对,它在明末清初还经常因此而受到批评。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于清康熙八年(1669)所撰的《王征南墓志铭》中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少林武功以“主于搏人”的“拳勇”而闻名天下,与内家拳重内在修炼、以静制动相区别,这在明末清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个事实所透露的信息是,少林功夫向来不重内在修炼,所以也没有什么高明的内功。这一点在李靖序言中也有说明,序中说“至今少林僧众,仅以角艺擅场,是得此经之一斑也”,表达的正是这样的历史实情。少林僧众“以角艺擅场”,“角艺”自是指“拳勇”,而“仅以角艺擅场”,就是说没有什么高明内功,至于“仅以角艺擅场”的原因是不是“得此经之一斑也”则另当别论。这中间的“至今”一词,考察少林寺的历史,可以知道指的当不是伪李靖序所署的“贞观二载”(627年),而是《易筋经》出现的明天启四年(1624年)。从《易筋经》的传播来看,《易筋经》传入少林寺应该是清代道光前后(时已19世纪)的事,自然也不是什么“千年秘笈”。由此可知,所谓“千年秘笈”只不过是三百余年的身世,而少林寺僧人真正见到《易筋经》则更不过是一百来年的事。

说《易筋经》不是达摩所传也不是什么少林寺的“千年秘笈”大概已经让人吃惊,再进一步说少林寺历史上没有什么内功未免会让人错愕。因为,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已经给人们树立起一种观念——在武林中,少林是第一大门派,少林在武林中享有尊崇的地位靠的是武功,而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是内功胜外功,那么以武功称雄武林的少林寺自然也就必须拥有高深的内功,这是不言自明的。金庸小说所写的少林派内功,除了最神奇的《易筋经》之外,尚有金刚禅狮子吼、破衲功、金刚护体神功、罗汉伏魔神功、袈裟伏魔功等等名目。但是仔细一观察就会看出,除了《易筋经》有一点历史根据,其他种种都只是依据与佛门有关的知识创造出来的一个个名称而已,绝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内容。

事实是,历史上的少林寺并没有什么内功。

要了解少林寺的历史,乾隆十三年(1748年)刻印的《少林寺志》是不可不看的。这部书收集了历史上与少林寺有关的各种史料,其中有不少历代文人、学者的游记,为人们提供了当时参观少林寺的所见所闻。既然少林寺以武功著称,那么慕名去少林寺的人也会希望看一下武功表演,这是符合情理的事,就像现在的少林寺招待贵宾会安排武术表演一样。那么这些去少林寺参观的人看到了什么呢?在明代的一些游记诗文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当时场面宏大的演武场景,但这些武术表演都是传统的拳术和刀枪剑棍等兵器表演,并没有一句提到观看什么内功表演。

明代是少林武术发展的辉煌时期。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武术家与少林寺颇有渊源。一是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1503—1579年),曾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专门拜访少林寺,他去少林寺是对其“神传击剑之技”(实即棍法)慕名已久,却并非因为少林寺有什么内功。二是晚明的程宗猷,他在少林寺学艺前后历十余载,师父是当时少林寺“棍法神异,寺众推尊”的和尚洪转等人,在程宗猷交待其在少林寺学艺始末的文字中,我们看不到任何有关少林寺有什么内功的蛛丝马迹。程宗猷在所著的《少林棍法阐宗》中说少林以“棍法与禅宗并传不替”,明确点出少林武术闻名于世的是棍法,并且说当时“拳犹未盛行海内”。这些表述所呈现的事实是,历史上的少林寺僧所修炼和闻名的武功都是普通的武术——棍术和拳术,而不是什么内功,这与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的意思是暗合的。

在晚明《易筋经》出现之前,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说过少林寺僧修习什么内功,也没有什么达摩所传的《易筋经》。但《易筋经》出现于晚明并托名达摩所传,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历史背景,就是少林寺在当时已经因武功而名扬天下。

伪《易筋经》李靖序中所说的“至今少林僧众,仅以角技擅名”透露的信息是,少林僧人武艺高超,已因拳技而享有盛名,而少林僧人以拳技、棍术出名乃明代后期之事。按照一般规律而言,借名叨光而自高身价总是在被借用者声名正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之时,所以《易筋经》出现之机刚好也是少林寺声名鼎盛之时。编著《易筋经》的人要将之托名于达摩,主要是因为晚明万历年间少林僧人因武功而广为社会所知,所以时人想借少林之名,而达摩是禅宗初祖,是少林禅学的祖师爷,当然借达摩之名最有影响力。明代是一个制造伪书之风盛行的时代,这种现象本不足为奇。而如果“至今”是指李靖写序的唐贞观二年的话,那时达摩在社会上并不著名,而且都还没有文献提出达摩与少林寺相联系。达摩活动的地方在北魏境内,少林寺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但在北齐魏收所著的《魏书·释老志》中还没有提到达摩的名字;唐初道宣所撰《续高僧传》的达摩传中还没有将达摩与少林寺相联系,直到公元10世纪的五代时期,刘拘等所撰的《旧唐说》神秀传才将达摩与少林寺联系在一起。所以伪《易筋经》李靖序言中的“至今”实际上指的是《易筋经》出现的晚明,这与《易筋经》出现于晚明并托名达摩所传有着内在的历史逻辑联系。

四、《易筋经》实为道家功法

《易筋经》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易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北宋景德年间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实际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如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所以“易筋”原属道家思想,再加上《易筋经》中有“配合阴阳法”,是用少女少妇按摩,甚至还有类似于道家房中术的内容,以及《易筋经》第一次出现时是由天台紫凝道人宗衡公布的这些事实,可以断定《易筋经》实为道家功法,与达摩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易筋经》的内容包括了练习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和具体的练习方法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对武侠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其中的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说法。其“内壮神勇”提到练习该功法之后,“从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异寻常,以意努之,硬如铁石,并其指可贯牛腹,侧其掌可断牛头”,这些都还只是“小用之末技”,“外壮神力”练成之后,“手托城闸,力能举鼎”都算不上奇异了。从道光年间开始的武侠小说提到《易筋经》,渲染的都是《易筋经》中所说的练成后的这种神奇功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渲染深刻影响到了晚清的诸多文学作品。综上所述,《易筋经》的确是明末清初之人所造的真实之经,只不过不像武侠小说写得那么神乎其神罢了,读者和练习者在练习时应当有正确的理解。

(编辑/张 震)

猜你喜欢
易筋经达摩李靖
达摩祖师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Staff development:an essential seg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李靖的气度
圣典何来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李靖的气度
达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