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要求化解钢铁供应过剩问题。因为随着中国钢铁向国际市场的大量溢出,陷入困境的海外钢铁生产商面临关停的风险。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正处于25年来最慢,而且劳资纠纷也呈现上升趋势,中国政府担心的一大隐患是,若裁掉数百万钢铁工人,将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问题。“关停产能无法一夜之间完成,”一位与中国政府领导层有联系的消息人士称,“社会稳定是优先考量。”
2015年中国钢铁出口规模增至纪录高位,这是导致国际钢铁价格跌至10年低位的一个主要因素。印度塔塔钢铁将撤出英国的决定归咎于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品,这一决定恐让1.5万个就业岗位不保。最近,超过4万名德国钢铁业劳工走上街头,抗议中国倾销,另外也抗议产业整并等让他们担心会失去工作的议题。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年产能略超过11亿吨,过剩产能约3亿-4亿吨/年,2015年出口达到创纪录的1.1亿吨,约是英国年度钢材产量的10倍。
中国的过剩产能,很多是源起于2009年用债务助燃的刺激政策。当时中国政府向经济注资4万亿人民币,以抵御全球金融危机。这波刺激措施在2009年推动钢铁需求骤增高达1亿吨,促使钢厂利用廉价信贷大举扩充产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刘振江说,当年那些钢厂大喜过望——他们不必倒闭了,松了一口气,但也对产能过剩放松了警戒。
中国2月承诺将在五年内关停1亿-1.5亿吨老旧产能,为化解困局燃起一线希望,但由于中国当局力图尽量减少裁员及对社会的冲击,实际钢铁产量预料仍会维持高位。中钢协已经警告,今年产能将会进一步增加。刘振江指出,既有钢厂在抑制供应方面基本没有作为,许多钢厂陷入了“恶性循环”,一看到钢价有改善迹象,就加大生产。他表示,许多钢企“恶性竞争”,提高产量压低价格,企图逼走对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希望加快提升改造传统动能,淘汰落后产能,消化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但中央政府面临来自许多地方政府的强大阻力。大量“僵尸”企业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得以苟延残喘,地方政府害怕钢企倒闭造成大量失业,因而接下它们日益沉重的债务。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夏农表示,中国的“适者生存”机制仍不充分,钢铁产业依然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