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
摘 要:加快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改革步伐,形成改革政策环境,加快构建一个“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小额贷款组织互为补充、功能齐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促进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投入,满足新农村建设巨大资金需求量的关键。应根据本省农村金融的实际,未雨绸缪,使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改革法制建设符合贵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关键词: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改革
一、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现状分析
贵州省举全省之力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三农”的途径和方法,改造和新建了一批股金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社、城乡消费合作社等。“十二五”期间,共建有各类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组织105户,其中社员股金专业合作社35家,吸收社员股金7亿多元;农民资金互助社19家,入社农户达5700余户,互助金金额达6000余万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8家,注册资本金1.45亿元;资产投资公司2家,注册资本3500万元。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与当地社保部门及商业银行合作,广泛开展社保缴费和支付、存取款和POS刷卡消费等业务,使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村寨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二、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对策
(1)合力发展社员股金服务。按照社员制、封闭性、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运行规范和风险可控的原则,组建社员股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资金互助社,开展集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于一体的内部资金互助合作。以解决农民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为服务“三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打造为“三农”服务的资金互助平台。(2)积极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平台集聚各方资源,搭建网上的农村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开展P2P、P2C等资金供求网贷模式,为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公开、公平、安全可靠、收益合理、快捷方便的投融资渠道。(3)探索开展多样化金融服务。探索组建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公司,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加强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及时推出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保险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县域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存取款、小额贷款、自助缴费、刷卡消费、合作保险等综合服务,满足农民对基础金融的需求。领办试办农村互助合作保险机构,开展互助保险业务,规避和防范风险,保护农民利益。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农村金融机构要把改革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动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改革,营造以改革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研究制定有效方案,形成推动合力,扎实推进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2)完善管理制度。围绕“扎实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建立规划执行督查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以目标考核为工具,实行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制度,强化规划实施的动态跟踪分析。(3)争取政策资金。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把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工作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大局,加强与发改、财政、商务、农业、扶贫、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4)重视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发扬与农村合作金融相关的优良传统文化,不断推广“为农、务农、姓农”的核心价值理念;全面实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企业形象策划”战略,以系统内企事业单位、网点、基地、固定资产、产品为载体,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统一标识的使用,在系统内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凝聚推动全省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5)加强合作交流。各单位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主动与系统外的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在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展开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合作共赢的局面。
四、小结
设立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产业发展基金。采取市场化模式,引导社会资本以服务“三农”为导向,通过股权投入等方式共同发起设立“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产业发展基金”。基金投资方向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服务“三农”的工作大局,支持农村合作金融“四大网络”建设以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等农村合作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成立贵州省供销合作银行。贵州省供销社引导推动社有企业发起成立贵州省供销合作银行,使贵州省供销合作银行成为政府扶持农村中小企业以及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渠道和供销社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支撑,成为我省深化农村合作金融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亮点。同时鼓励资金充裕、综合实力强的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增资扩股,以股权合作为纽带,通过借鉴与学习,不断积累银行业运作经验,增强供销社对供销合作银行的风险监控能力,有力地推动贵州省农村合作金融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