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中段,东西绵延700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就位于阴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间,这里的革命历史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党史重要的一笔。它把党的理想、主张较早地传播在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今天我区各民族团结进步、和睦相处的大好局面都与大青山的红色火种分不开。
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给在晋西北的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发出电报:“在平绥铁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
于是贺龙同志认真地调查了大青山区的情况。当时曾有人说“山西是八路军的根据地,吕梁山、太行山如人之双臂,紧揽中原,而阴山如人之颈背”,真是一语中的。1938年8月底,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和有关抗日组织工作人员2300余人,由政治委员李井泉和参谋长姚喆率领,从山西五寨出发,突破敌人重重封锁和堵截,穿过平绥铁路,于9月1日胜利挺进大青山。支队多数指战员经历过红军长征,共产党员约占三分之一,是一支具有较高政治和军事素质的部队,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的钢铁之师。
在蒙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八路军就开辟了由绥中、绥西和绥南三块游击区组成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根据大青山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对敌斗争的需要,大青山支队逐步由步兵改进装备而成为骑兵,建成了八路军第一支骑兵部队。从此,中国共产党把红色革命的种子播撒在大青山南北。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中最艰苦的根据地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地区党领导的唯一武装根据地。它保卫了陕甘宁边区的北门户,扩展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外翼,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游击队发动当地各族群众,传播革命理想,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党的优秀民族工作者。
随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与巩固,绥远敌占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很大发展。1939年3月,中共绥远省委建立,党的活动分为河套、绥中、归陶、绥东4个区,积极发展党员。
位于武川县境内大青山深处的得胜沟,曾是当年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驻地。这里群山紧抱,流水环围;沟深谷险,峰回路转,是难得的天然屏障。西南端的钻天沟林木参天,是当年李井泉政委和无线电的隐蔽之处,通过这红色电波可直接与延安的党中央取得联系。而东西两头则能与红色据点井儿沟和八区政府相通,是易守难攻的理想战略要地。
196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把得胜沟列为全区重要革命文物纪念地,先后修复了大青山支队司令部驻地、八路军讲堂、李井泉司令员故居、姚喆参谋长住过的窑洞、电台等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并树大理石碑铭文纪念。同时还新建了“革命斗争陈列室”,收藏了当年八路军办公、作战使用过的珍贵历史文物及照片等史料,供人们观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者在大青山区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如今,得胜沟、李齐沟两地的革命遗址遗迹已恢复了原貌,距得胜沟司令部10公里的蘑菇窑村建成了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2005年初,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责任编辑:康红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