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二五”大水文理念的实践与“十三五”水文发展思考

2016-07-19 07:12杨汉明
陕西水利 2016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水文岗位

◎杨汉明



陕西“十二五”大水文理念的实践与“十三五”水文发展思考

◎杨汉明

◆作者系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

2009年,水利部陈雷部长要求水文工作要牢固树立“大水文”发展理念。2010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议上,刘宁副部长要求各地要积极践行“大水文”发展理念,在根植水利、依托水利的基础上,面向全社会做好服务,让水文真正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拓展领域中求发展,在扩大服务中求壮大。目前“大水文”理念已牢牢根植于陕西水文事业方方面面,“大水文”理念经过五年的发展和实践,效果如何?我们进行了调研。

一、陕西水文践行“大水文”理念的工作成效

结合陕西省情、水情特点,我们按照“大水文”发展理念要求,围绕我省水利“水润陕西、水美陕西、水兴陕西”战略,结合水文实际提出“业务立局、科技兴局、人才强局、开放式办水文”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水文行业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为依据,以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提高预测预报能力为重点,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为目标,以强化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强人才培养,注重能力建设,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水平,水文站网密度和功能进一步增强,水文服务更加全面和深化,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转变,全省水文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大水文”收获丰硕成果。

一是水文资金投入历史最多。“十二五”期间,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较“十一五”增长近6倍,是陕西水文历史以来投入最多的五年。水文事业经费、固定资产规模大幅增加,事业经费7728.45万元,形成固定资产9709.17万元,较“十一五”末分别增加约82%和53%。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建和改造各类水文监测站点1958处,仅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共新建74处、改造33处水文站,新建90处、改造2处水位站,新建1139处、改造387处雨量站;新建榆林、咸阳2个地市级巡测基地,改造9个地市巡测基地,新建1个省级应急监测队建设;改建8处水情信息中心站、建设156条中小河流预警预报系统。项目于2012年开工,计划于今年底完工。

三是水文站网发展更加适应需求。水文(位)站网密度由原来的2336km2/站提高到1054km2/站,雨量站网密度由原来的366km2/站提高到104km2/站,增加渭河流域站网密度对比,缩短了与东部省份的差距,走到了西部省区的前列,基本达到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内容广泛、满足需求的站网格局。

四是业务基础进一步夯实。启动《陕西省水文手册》修编工作,完成《陕西省水文现代化规划》编制;水文资料整汇编工作圆满完成且连创佳绩,承担汇编刊印的黄河流域第四卷第八册水文年鉴2011、2012连续两年该册年鉴总体成果质量位居全国第一;水文资料复审验收,连年90%以上的站资料整编达到甲等;自2012年起,结合省情对我省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及水文监测系统工程建设的水位、雨量站资料进行整汇编,四年累计形成整编成果3295站年。

五是服务防汛抗旱支撑有力。优化和完善水情站网,全省水情报汛站数2082处,是“十一五”的5倍;水情报送时效内传输率99.6%,网络传输率100%,差错率仅为0.12%;建设41处墒情监测站,开展了墒情监测服务;开发陕西省水情综合业务系统及陕西省雨量分析系统,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小河流预警预报工作,预警预报在防汛减灾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受到各级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高度肯定。

六是服务水资源管理能力快速提升。加强服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下大力提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评价质量,“十二五”期间布设监测站点237个,确界我省重点水功能区30余个,对110余个典型排污口及支流口水量水质实施同步监测。水文在我省“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源地饮水安全达标”五项考核目标中实现了话语权。

七是行业改革创新有效深化。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结合水文工作实际,完成《省水文局分类改革的意见》的上报。改革水文测验方式,加快推进水文巡测基地、水文中心站建设,组建各级水文巡测队,成立省级应急监测队,水文测验单值化分析研究、新设备新仪器试验对比分析以及涉水工程影响下的测验方式分析研究等取得可喜成绩。高度重视水文科技创新工作,自2011年开始每年安排了15万元用于专项科研研究,在新仪器的应用研究、科技理论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等取得突出成绩,自行设计、自行试验加工,首座跨度为635m的全自动双跨单主索魏家堡水文测流缆道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我省缆道工程建设技术获得新突破。2014年,我局获得全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延安局赵水文同志被省科技厅授予“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荣誉称号。

八是水文行政法规进一步规范。健全和完善水文政策法规体系,《陕西省水文管理条例》修订完成,上报我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提出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后的合理化措施。加强水文执法队伍建设,增加更新执法装备,水文执法手段有效强化,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得到完善,2013年荣获全省水利系统水政工作先进集体,水文对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对水文的认知度进一步提高。

九是行业管理水平有效加强。建章立制,修订完善《省水文局测验质量考核办法》、《省水文局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陕西省水文局机关考勤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健23件。加强水文重大问题研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行党务、政务、事务公开,基层测站实现精细化管理。公开公正公平,选拔任用科级干部60人,招聘水文职工38名,评审认定各级职称152人。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连续3年选送90名优秀职工到扬州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连年开展了多人次、多专业轮训学习。推行资金预算管理机制,规范资金资产管理,成立了审计稽查科,“三重一大”实现纪检、审计、财务等部门监督检查联动机制。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加强生产监管力度,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十二五”,我局连续荣获水利厅厅直系统目标考核先进单位,2012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级先进集体”,2013年,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十是全面落实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各项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增强“三个自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内生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党委、总支反腐败倡廉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水文化建设和行业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三问三解”、“为民务实清廉”、“严肃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等一系列专项活动,拨出专项资金30余万元,解决了基层测站和职工吃水难、出行难、洗澡难、看电视难、取暖难、办理工伤保险难等10多个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加强新闻宣传和水文文化教育,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投资新建职工活动中心,举办陕西水文系统职工运动会,丰富和促进了职工文化生活,提升了单位活力,凝聚了事业发展正能量。领导带头,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十一是实现了坚持事业发展我发展。积极筹措职工40%绩效工资,奋力实施“项目带水文”和“开放办水文”战略,努力拓展水文服务市场,发挥水文系统资源、人才、设备、站点等优势,主动参与东庄水库、引汉济渭等我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2012年派员赴伊拉克开展萨拉哈丁燃油电站建设水文监测及水文气象分析计算工作,水文对外服务领域得到有效拓展,在职职工年收入逐年实现8%以上增长,“开放”办水文已初显成效。

主要经验:一是坚持“大水文”发展理念是水文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二是为防汛抗旱提供优质服务是水文事业立身之本,为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是水文发展壮大之源。三是坚持“业务立局、科技兴局、人才强局,开放式办水文”是我省水文事业的发展思路。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注重能力建设,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水平”是实现水文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五是深化改革创新是水文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在践行“大水文”理念中我省水文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尽管我省水文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我们在调研中仍然发现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纠正,将制约到水文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主要集中在:一是受体制机制影响,我省按行政区域设立水文机构进展缓慢,制约我省水文事业发展。二是在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中,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困难和难度还比较大。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缺乏高素质的网络维护、水文新仪器使用、通讯仪器设备管理人才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监测站点剧增,维护运行费未落实到位,急待解决。四是多数获得工人技术等级证的技术工作,工资多年不能兑现,且部分工人已近退休。

对策建议:(一)加快推进地市水文机构设立和水文共建共管工作步伐。《陕西省水文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从法规的高度理顺了水文管理体制。截至2014年底,河北、辽宁、浙江、河南、贵州、西藏、宁夏、新疆等14省区已实现按照地市行政区划设置地市水文局。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青海等省区全面实现县级水文机构设置。然而我省相关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建议先期在榆林、铜川、咸阳、渭南四市设立水文机构,通过水文共建共管方式逐步推进县级水文机构的设立,以发挥水文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与作用。

(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招人难、留人难问题。自2011年起,我局仅2013年通过公开招聘进人36人。我局编制713人,截止2014年底实际人数655人,净减人员58人。随着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项目开工建设,水文站点大幅增加,水文站由过去的80处增加到154处,水位站由过去的5处增加到114处,雨量站由过去的556处增加到1933处,水质站由过去的29处增加到237处,基层水文单位人员严重短缺。同时,我省大部分水文站地处偏僻,近年招聘的人员不安心基层工作,先后有10余人调走或考到其他单位,基层测站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建议:1.自2015年起,连续3年,保证我局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0人/年。此后,可按照20~30人/年招聘进人。2.省市两级机关招聘工作人员与水文站分开招聘:①省市级机关参加省级事业单位招聘,要求较高专业学历;②水文站招聘工作人员与卫生、教育系统给乡镇卫生所、学校招人的程序一样。学历条件可以放宽到高中文化水平,户籍在水文站当地。

(三)加快落实水文自动监测站点维护运行费问题。“十二五”期间,我省水文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水文自动监测站点为全省江河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不可短缺的数据支持,在防汛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水文自动监测站点绝大部分在偏远、艰苦山区,站点布设分散,道路崎岖,人烟稀少,易遇到突发性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传输中断或设备损毁,日常养护工作困难重重,设备运行、养护、检测经费一直未得到落实,应根据水利部《水文业务经费定额标准》及早核算,并纳入财政预算,年年核发,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监测盲区、数据空档和固定资产的无谓损失。

(四)尊重事实,解决水文系统工勤岗位人员等级资格聘用,工资兑现问题。工勤岗位已经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技术等级资格人员难以聘用,工资难以兑现问题,在全省水文系统内矛盾比较突出,职工反映最大。2008年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时,我局工勤岗位人员约占50%,远远高于确定的18%。经过转岗、退休等方法,所占比例降至33%,但工勤技能岗位设岗数量、结构和目前我局工勤人员实际情况矛盾十分突出。我局已有近150名工人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技术等级资格,但由于无空缺岗位,除少数符合条件人员转聘到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以外,到2014年底,仍有未聘用中级工23人、未聘用高级工97人、未聘用技师17人,也因此无法兑现工资,严重影响工人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我局各项工作的开展。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根据我局所属事业单位类型、业务发展需求、我省人事政策等因素,确定我局岗位设置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体岗位,占单位岗位总量的70%,管理岗位占岗位总量的12%,工勤技能岗位占岗位总量的18%。按照我局初次设岗时的编制数723人计算,工勤技能岗位设置数量仅有130个,占时有工人总数326人的40%,设置岗位数量与现有人数相差196人,而且设置的130个工人岗位中二、三级技术岗位仅分别为7人和33人。2008年我局初次聘用以后,各级工勤技能岗位都已经大量超员。

应重新理解我省岗位设置管理政策中“对现有正式工作人员承认现状,超过结构比例部分,通过自然减员的方式逐渐消化”的原则。“承认现状”不能理解为只承认现有技术工人数量和技术等级结构,应当在承认现有技术工人数量的同时给予他们在技术等级、工资待遇方面的晋升空间,使他们在被自然减员逐渐消化之前,能够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等级、工资待遇,这样既能够保证单位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也符合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并且不妨碍技术工人数量和结构比例向单位岗位设置方案过渡。

三、“十三五”我省贯彻“大水文”理念的目标

“大水文”理念是对新时期水文工作的基本定位,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我们将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大水文”发展理念,全力为“水润陕西、水美陕西、水兴陕西”做出新的贡献。

目标任务:完善6大水文站网体系,6项监测能力体系,5大系统建设和10处水文基地、32个水文巡测队、11个水文应急机动队建设。建成与全省水利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保障型、技术型、服务型的陕西现代水文。逐步实现水文职工生活城市化,水文监测自动化,突发应急监测快速化,水文信息服务现代化的目标。

1.现代化水文监测网络基本建成。基本建成水情、水资源、水质、墒情、水土保持、城市水文等六大监测网络。形成站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密度适当、项目齐全、点面结合的现代水文监测站网体系。

2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标。对各类水文站进行标准化改造建设,加快10处水文基地、32个水文巡测队、11个水文应急监测队、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建设,使各类水文基础设施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

3.水文要素自动监测能力全面提升。实现雨量、水位自动采集和传输,实现专用站和逐步实现重要测站流量实时在线自动监测;提高泥沙、蒸发、墒情测验仪器与分析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逐步建立旱情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实验室监测和移动监测、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水质监测系统。最终实现水文要素监测长期自记、数字存储、自动传输和处理。

4.测验方式有较大改革。以水文巡测为基础,实现驻测、巡测、自动监测和水文调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已经积累较长系列资料且具有较好水位流量关系以及新建为防汛和水资源服务的测站,应按“无人值守,有人看管”的模式,采用相应的方法实现流量在线监测。加快水文基地建设步伐,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实现水文职工生活城市化,提高生活水平。通过建设省级应急机动监测队,10个市(区)组建市级应急机动监测队,组建32个水文巡测队,使全省水文应急机动监测和巡测监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5.水文信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整体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文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安全、高效的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建成各类水文基础数据库和水文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库,建立完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开发水文水资源预测预报系统等,满足行业及社会对水文业务的应用需求,建成水文信息交换管理系统,构建水文信息共享平台。切实提高水文综合信息服务能力。

6.水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建立符合全省实际,具有陕西特色的水文政策法规制度、技术标准、现代化指标体系,健全水文体制双重管理、共建共管和内部竞争激励、良性循环的运行管理机制,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开放办水文稳定增长的水文投入机制,改革水文测报方式、创新基层管理组织形式。

7.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文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科研开发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水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水文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广泛运用,水文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陕西水利

(责任编辑:王剑)

猜你喜欢
十二五水文岗位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水文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