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纪旻 文桂海
守住大山中的文化
——中国贵州省三都县水族马尾绣文化思考与研究
文:乔纪旻 文桂海
马尾绣·吉祥图龙凤
乔纪旻
1979年12月出生。2000年7月从事教育工作。小学高级教师。2000年至今在贵州省长顺县黔南州长顺县威远镇威远中心校任教。2012年撰写论文《阮略碑帖背后的辛与酸》。2013年撰写论文《怎样让农村孩子学好语文课》。
文桂海
布 依 族,1978年10月出生。现在在贵州省长顺县威远中学任教至今。贵州省工笔画学会会员,贵州省中国画学会理事,贵州省画院聘特画师, 贵州省美协会员,中国工笔画会员。
贵州省三都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到底有多长的历史?水书及相关资料都没有记载,而水族刺绣却是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水族在掌握同一技法上又有粗犷与精细之分,在掌握不同的技法上也各有所长。全靠聪明娴慧的水族妇女世代相传,口手传存才保留至今。三都县水族女孩子从小就跟长辈学习马尾绣刺绣技巧,她们十岁左右基本就可以单独完成小型马尾绣的制作。大部分妇女都精通马尾绣制作流程, 水族有养马赛马的习俗,马尾绣因此应运而生,在这山水孕育下就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化。这种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方法,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好处,一是马尾质地较硬,能使图案不易变形,二是马尾不易腐败变质,经久耐用。而这一特点就源于马尾上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养外围丝线光泽。水族妇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她们将自然万物和民俗事物经过想象加工后,反映在马尾绣工艺上,绣品上的花鸟虫鱼造型别致,色彩淡雅的单面刺绣古香古色、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图案主要有图腾,以水书为背景既古朴又典雅、抽象的图案,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极富民族韵味。
马尾绣背扇
马尾绣·嫁妆
马尾绣钱包、香包精美的图案,巧夺天工的绣法,体现了水族人的民族文化。马尾绣的一个奇特之处,就是绣品上缀有铜饰。铜饰形状做成古代钱币的样子,但很小,薄薄的,其直径只有黄豆大小,以红线穿贴于马尾绣主要的位置,如密密麻麻的小花,除了做装饰外,水族同胞还认为铜有驱邪避凶的功能。在南方人去世后入殓棺材,不能与有铁器之类的东西一起入葬。而北方的棺材需用铁钉固定,所以在南方,金属有避邪之说。在封建社会,铜是铸币之物,一些朝代严禁民间铸铜,而水族的马尾绣里却有铜饰。这是马尾有价值的又一个体现。
马尾绣·背扇的尾部
背扇局部·铜饰
马尾绣的制作方法是,将两三根白线缠绕在马尾上(白色马尾最佳),然后用缠好的马尾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绣、挑、补、梭各种彩色丝线,刺绣妇女们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敏锐思维,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所绣的这些图案还只是一个空心的框架,还需要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刺绣的技法种类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马尾绣的主要产品形态有马尾绣背带和马尾绣花鞋等。其他民族的刺绣工艺也有用马尾为原材料,但他们不是以马尾为主。如今只有水族依然在生活中坚持用马尾绣的绣品。采用此工艺制作的绣品形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夸张等特点,色彩丰富,既富有西方油画平面构成的色彩对比,又有立体主义效果的画面特色。马尾绣工艺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应用于背扇的背带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一共要经过52道工序才算完成。虽历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其造型理念和程式化符号基本不变。
制作步骤:
背扇尾部(局部)
第一步,制作马尾线。即用丝线(多数以白色为主)将二至三根马尾绕裹起来,做成马尾线。
第二步,固定框架图案。用一颗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颗稍小的针穿上同色丝钱,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专门将图案固定在布面上。
第三步,“填心”。即用各色丝线(多以黑色、墨绿色和紫色为主)将固定好的图案空隙部分填满。
第四步,镶边。用橙色和墨绿色丝线在四周挑成“花椒颗”的镶边图案。
第五步,订“金钱”。在绣品上订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
第六步,装订。由于马尾绣制作工序烦琐细致,并且每一步都是纯手工制作,人们为了方便操作,便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线将它们按次序订在一起。
六道工序完工后,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就做成了。
水族妇女从小就在长辈的精心传授下,学做刺绣和剪纸。剪纸的花样很多,主要用作刺绣。长期以来,水族妇女在刺绣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们对各种事物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并通过熟练的技巧反映在各种刺绣艺术品上。用马尾线在背孩带和鞋子上刺绣制作十分细致的图案,是各地水族妇女的拿手活。水族人也常常把是否拥有马尾绣背带看作是否体面和富有的标志。而马尾绣的背带在众多制作中更具有特色,马尾绣背带主要包括三部分,上半部为主体图案,由二十多块大小不同的马尾绣片组成,周围边框在彩色缎料底子上用大红或墨绿色丝线平绣出几何图案,而在上部两侧为马尾绣背带手,下半部为背带尾,有精美的马尾绣图案与主体部位相呼应,“歹结”成为通体绣花的完整艺术品。制作这样一件“歹结”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水族中老年妇女制作“歹结”尾花,一般不用剪纸底样,而直接在红色或蓝色缎料上用预制好的马尾绣线盘刺绣,综合运用结绣、平针、乱针,灵活自如,图案美观耐看。
例如,妇女胸牌围腰,传说是女娲娘娘生怕女子比男子聪眀,就做这样的胸牌和围腰带来把女子的心遮住,让女子一辈子从夫教子。这只是一个传说,实际上是一块刺绣华丽的装饰服装,上端两边有银链子,可以挂在妇女脖子上。它的突出特点就是不用剪纸图案做底样,只凭经验完成。首先将两三根马尾合股,用白色的比马尾毛还细的丝线(把丝线剖拆成丝来用的)缠裹成“马尾线”,然后刺绣者凭着自己的想象,用彩色“马尾线”在胸牌和腰带上镶拼成各种几何图案和花草鸟雀图案骨架(图案主要是极富弹力的草凤花纹、寿字纹、龙纹、回纹、斜纹、方格纹、蝠纹),再用针穿上白线将图案固定。最后用结线绣和螺线绣将图案骨架填满,谓之“补花”,再缀上闪亮发光的“金线”,于是便构成一幅结构完整、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缜密精致、豪华富贵的美丽画面。黑、红、黄、白几色对比,形成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不仅美观大方,而且秀丽耐用,是妇女最好的盛妆。一件马尾绣衣服往往要耗费一个妇女几年甚至十多年时间,因此它也是衡量姑娘女工功底的标准。
随着时代变迁,马尾绣艺术也在变化。与封建社会以黄色为高贵相关联,解放后的背带色调主要是红色,与今天人们以红色为吉利的观念相同。虽然制作马尾绣的人还很多,但穿戴的人已不多。马尾绣服饰多在节日里才穿戴,然而在现在的端节也渐渐失去了传统的韵味,但很大程度与当今时代相冲突,主要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姑娘们做出了衣服都压在箱底里,改穿汉装去了。
由于熟练掌握水族马尾绣制作工艺的民间艺人数量很少年,年龄偏大。而现在正在制作马尾绣的水族妇女大多是后来通过培训而非从小便开始跟随祖辈学习制作马尾绣,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便是虽然现在马尾绣的生产数量快速增长,但马尾绣工艺制作质量却在下降, 其工艺质量极难达到古代精品的水平。另外,由于传统文化的流失,现在生产的马尾绣图案蕴藏的文化价值已经失去原有的传统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