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2016-07-19 05:01:09王素萍王闪闪冯建英
干旱气象 2016年3期
关键词:旱区中东部黄淮

王素萍,王闪闪,冯建英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



2016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王素萍,王闪闪,冯建英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2016年春季(3—5月),我国华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华北、内蒙古中东部以及黄淮区域4月下旬至5月中旬旱情较为严重,存在中到重旱,西北中南部3月上、中旬有轻到中旱,西北东南部区域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2个时段有轻到中旱,局地有重旱。旱区农业、牧业以及人畜饮水等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由于大气环流异常,我国北方受平直西风控制,不利于水汽辐合,这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此外,3—4月气温的异常偏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地的旱情。

关键词:2016;春季,干旱状况;干旱演变;影响;成因

1全国干旱事实和影响

2016年春季(3—5月),我国华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图1)。

从图2看出,3月上旬,旱情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中部,青海中南部区域有轻到中旱;中旬起,青海中南部区域旱情开始缓解,旱区向东移动,甘肃陇东、陕西中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区域存在轻到中旱。4月上旬,华北大部、黄淮北部、内蒙古中东部以及西北地区东部旱情持续,以轻到中旱为主,局地有重旱;中旬,陕西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北大部、河南北部以及山东大部等地的气象干旱稍有缓和,以轻旱为主;下旬,旱情再度发展,陕西中部、河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河南北部以及山东西部等地有轻到中旱,局地有重旱。5月上、中旬,旱情持续发展,内蒙古中东部局地有重旱;下旬,内蒙古中东部和西北地区东南部旱情明显缓解,华北东部和黄淮东北部的部分地区仍有轻到中旱。

图1 2016年春季(3—5月)全国旱情分布示意图

图2 2016年春季(3—5月)华北、内蒙古中东部、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区域旱情空间分布

比较而言,华北、内蒙古中东部以及黄淮旱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旱情较为严重,有中到重旱,西北地区中南部旱区的旱情主要发生在3月上、中旬,有轻到中旱,而西北地区东南部区域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2个时段有轻到中旱,局地有重旱。总体来看,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华北、内蒙古中东部、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区域旱情较为严重的时段,从干旱站次比来看(图3),这一时段区域内有31%的站点存在旱情,9%的站点有中度以上旱情。

图3 2016年春季(3—5月)华北、内蒙古中东部、

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区域干旱站次比

(发生干旱站数占所有站数的百分比)演变特征

春季的旱情使旱区农业、牧业以及人畜饮水等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据统计[1],内蒙古区域的春旱共造成100 410人受灾,因旱灾需生活救助人口16 90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4×104hm2,成灾面积5.4×104hm2,受灾草牧场面积37.7×104hm2,因灾死亡羊6 725只、大牲畜758头,直接经济损失达20 949万元。

2旱区气温和降水变化

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为冬季风向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盛行西北风,春季降水量较少,降水变率较大[1-6];加之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华北、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东部正值春耕和冬小麦生长发育时期,对水需求量大[7-9],一旦出现无雨、少雨或降水不及时等现象就会引发春旱。2016年春季干旱主要是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此外,3—4月气温的异常偏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旱情。

从各旬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分布来看(图略),3月上旬,我国华北、黄淮北部、西北地区大部、西南西部以及华南区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成以上,华北、西北地区中东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青海中南部区域有轻到中旱;中旬,青海中南部局地旱区降水偏多2成以上,旱情开始缓解,而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降水偏少8成以上,局地气温偏高1~2 ℃,区域内出现轻到中旱;下旬,西北地区中东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旱情明显缓解,而华北、黄淮等区域降水仍偏少8成以上,气温偏高2~4 ℃,旱情持续。4月上旬,华北、黄淮等旱区仍维持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态势,旱情持续发展;中旬,华北大部、黄淮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偏多5成以上,局地偏多2倍以上,旱情得到有效缓解;下旬,华北、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东部等旱区降水再次偏少,河北、山东、陕西中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偏少8成以上,局地气温偏高2~4 ℃,旱情再次发展。5月上旬,旱区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 ℃,局地偏高2~4 ℃,大部区域降水量偏少5成以上,内蒙古中东部、黄淮北部以及华北南部区域偏少8成以上,旱情持续发展;中旬,内蒙古中东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局地气温偏高1 ℃以上,内蒙古东部局地偏高4 ℃以上,降水量均偏少5成以上,旱情持续,而黄淮北部和华北东部旱区气温虽较常年略偏低,但降水仍偏少3~5成,旱情也在持续;下旬,内蒙古中东部和西北地区东部的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5成以上,局地偏多2倍以上,同时,气温也较常年偏低1~2 ℃,局地偏低2~4 ℃,旱情明显缓解,而华北东部和黄淮东北部区域气温接近常年同期,降水仍偏少3~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仍有轻到中旱。

3干旱成因

从500 hPa位势高度场及其距平可以看出(图4a),3月,东亚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显著的异常正距平,从乌拉尔山以东至我国东北地区受较强的高压脊控制,对应距平场上除台湾附近为负距平外,沿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至鄂霍次克海的大部分地区处于正距平控制之下,且东亚大槽较常年偏弱,此种环流形势不利于我国北方降水偏多。从700 hPa风场(图4b)可以看出,我国东北、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受西北气流控制,700 hPa垂直速度场(图4c)也表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内蒙古中东部盛行下沉气流。同时,1 000~300 hPa整层水汽积分的平均水汽通量散度空间分布(图4d)显示,上述地方也表现为水汽辐散,不利于形成降水。

4月,欧亚地区为“2槽1脊”型,欧洲为低槽区,乌拉尔山及其以北地区上空为高压脊控制,贝加尔湖以东至我国东北地区为负距平控制。除东北地区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方仍然受异常正距平控制,不利于降水偏多(图5a)。其中,中旬环流形势(图5b)与上、下旬稍有差异,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地区东部以及黄淮部分区域为负距平控制,这是4月中旬上述地区旱情稍有缓解的原因之一。从700 hPa 风场(图5c)看,4月,受东北地区异常低压影响,从贝加尔湖至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和黄淮北部仍受西北风控制。 700 hPa垂直速度场(图5d)特征也表明,4月,内蒙中东部、华北、黄淮地区盛行下沉运动,这些都不利于上述区域产生降水。

图4 2016年3月的大气环流状况

(a)500 hPa位势高度场(等值线)及距平(彩色阴影)(单位:gpm),(b)700 hPa风场(单位:m·s-1),

(c)700 hPa垂直速度场(单位:Pa·s-1),(d)1 000~300 hPa整层水汽积分的平均水汽通量

(箭头,单位:kg·m-1·s-1)及水汽通量散度(彩色阴影,单位:10-5kg·m-2·s-1)

图5 2016年4月的大气环流状况

(a)4月500 hPa位势高度场(等值线)及距平(彩色阴影)(单位:gpm),(b)4月中旬500 hPa

位势高度场(等值线)及距平(彩色阴影)(单位:gpm),(c)4月700 hPa风场(单位:m·s-1),

(d)4月700 hPa垂直速度(单位:Pa·s-1),(e)4月1 000~300 hPa整层水汽积分的平均水汽通量

(箭头,单位:kg·m-1·s-1)及水汽通量散度(彩色阴影,单位:10-5kg·m-2·s-1),

(f)4月中旬1 000~300 hPa整层水汽积分的平均水汽通量(箭头,单位:kg·m-1·s-1)

及水汽通量散度(彩色阴影,单位:10-5kg·m-2·s-1)

另外,从水汽通量散度空间分布也可以看出,4月(图5e),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以及华北地区表现为水汽辐散,同样也不利于降水。但4月中旬西北地区东部表现为明显的辐合(图5f),水汽积聚使该区域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5月上、中旬(图6a),中西伯利亚高原至贝加尔湖地区为广阔的低槽区,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黄淮至鄂霍次克海附近仍为正距平所控制,不利于降水产生。下旬(图6b),低槽东移,直接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导致降水偏多,旱情开始缓解。700 hPa风场特征表明,5月上、中旬(图6c),内蒙古、华北、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东南部区域仍受偏西气流控制,不利于降水。下旬(图6d),西南风加强并北进,西北地区东南部和黄淮区域受西南风影响,产生降水,缓解了部分旱情,而华北东部区域仍受西风控制,降水偏少。从2个时段垂直速度(图6e、图6f)和1 000~300 hPa整层水汽积分的平均水汽通量散度(图6g、图6h)可以看出,内蒙古中东部、华北西部以及西北地区东部的部分区域下旬下沉运动较上、中旬有所减弱,下旬水汽通量辐合区域也较上、中旬有所扩大,皆有利于降水产生,缓解旱情。

图6 2016年5月的大气环流状况

(a)、(b)分别为5月上、中旬和下旬500 hPa位势高度场(等值线)及距平(彩色阴影)(单位:gpm),

(c)和(d)为5月上、中旬和下旬700 hPa风场(单位:m·s-1),(e)和(f)为5月上、中旬

和下旬700 hPa垂直速度场(单位:Pa·s-1),(g)和(h)为5月上、中旬和下旬

1 000~300 hPa整层水汽积分的平均水汽通量(箭头,单位:kg·m-1·s-1)

及水汽通量散度(彩色阴影,单位:10-5kg·m-2·s-1)

4结论

(1)2016年春季,我国华北大部、内蒙古中东部、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区域存在轻到中旱,局地有重旱。

(2)华北、内蒙古中东部以及黄淮旱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旱情较为严重,有中到重旱,西北中南部旱区的旱情主要发生在3月上、中旬,有轻到中旱,而西北东南部区域3月下旬至4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2个时段有轻到中旱,局地有重旱。总体来看,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春季华北、内蒙古中东部、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区域旱情较为严重的时段。

(3)大气环流异常使得旱区大部在平直西风控制下,不利于水汽辐合,导致降水异常偏少,这是造成2016年春季我国华北、内蒙古中东部、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区域干旱的主要原因。此外,3—4月气温的异常偏高,使得蒸发加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春季旱情。

致谢:感谢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科研启动项目( KYS2015BSKY01) 和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放课题(LTO1607)资助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网站. http://www.imwb.gov.cn/xwzx/fzjz/573035.shtml.

[2] 祝从文,何金海,谭言科. 春夏季节转换中亚洲季风区副热带高压断裂特征及其可能机制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2004,20(3):237-248.

[3] 陆日宇. 与华北地区春季降水量异常关联的大气环流异常[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6(4):400-408.

[4] 周连童,黄荣辉. 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的探讨[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11(4):441-450.

[5] 闫峰,王艳姣,吴波. 近50年河北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 地理研究,2010(3):423-430.

[6] 顾伟宗,陈海山,孙照渤. 华北春季降水及其与前期印度洋海温的关系[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4):484-490.

[7] 张天圣,尤卫红. 我国春季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5):553-560.

[8] 高留喜,刘秦玉. 山东春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2005,24(5):811-815.

[9] 马柱国,符淙斌. 中国北方干旱区地表湿润状况的趋势分析[J]. 气象学报,2001,59(6):737-746.

收稿日期:2016-06-18;改回日期:2016-06-23

作者简介:王素萍(1979-),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干旱监测及干旱气候变化.E-mail:sp_wang07ami@sina.com

文章编号:1006-7639(2016)-03-06-0584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3-0584

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识码:A

王素萍,王闪闪,冯建英.2016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J].干旱气象,2016,34(3):584-589, [WANG Suping, WANG Shanshan, FENG Jianying. Drought Events and Its Influence in spring of 2016 in China[J].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2016, 34(3):584-589], DOI: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3-0584

猜你喜欢
旱区中东部黄淮
吉林一号卫星在吉林省中东部松林变色立木监测中的应用
卫星应用(2022年3期)2022-05-23 13:44:38
黄淮麦区Fhb1基因的育种应用
作物学报(2022年3期)2022-01-22 06:50:22
水利诚信单位风采展示(驻马店市黄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中东部地区历史文化古城镇色彩的表现特征
流行色(2020年9期)2020-07-16 08:08:36
中期天气预报
中国农资(2018年15期)2018-02-11 07:41:38
寒旱区水工混凝土结构常见病害及修复技术
华北寒旱区3种根茎作物初霜后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宁南旱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宁南旱区有机培肥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