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一洁 勾艳华
“老百姓的贴心人”刘贞哲
文/邓一洁勾艳华
【人物名片】刘贞哲,男,九三学社成员,现任临城县副县长。为十一届省政协委员。
“我们这儿的富硒小米、面粉出产啦,欢迎大家品尝!”每次见面,省政协委员、临城县副县长刘贞哲总要宣传他的新成果。近些年来,他关注民生、心系发展,在岗尽责、在位担当,一心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被誉为“老百姓的贴心人”。
刘贞哲
临城县地处太行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为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刘贞哲发挥九三学社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到河北农大邀请山林专家,就临城山区适宜种植林果木进行研究。
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探索,临城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薄皮核桃生产基地,推行了生态立体农业——“树下种草,林间养鸡(散养)、养牛(圈养),鸡粪、牛粪用作沼气原料,沼液沼渣育果树”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
“刺槐头、板栗腰,苹果核桃占山脚。药材花生林间种,绿色银行揣腰包。”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顺口溜儿,成为临城实施开发扶贫的生动写照。目前,全县已发展薄皮核桃21万亩,年产量12,000多吨,产值6.3亿元,全县直接从事薄皮核桃种植生产的群众达4万多人,项目区人均年增收3500多元。
为提高核桃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和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刘贞哲又带领他的团队把薄皮核桃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实现了以绿岭、绿蕾、新惠通等为品牌的核桃原果深加工,生产精制核桃食用油、保健油、核桃饮料、降脂胶囊等10余种产品。
“你可不要小看了核桃,这东西浑身是宝。在我们临城,单单用核桃壳加工活性炭、制作工艺品,就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税收12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200多个。”刘贞哲告诉笔者,从核桃青皮中提取医药中间体等技术正在探索研发之中,如果成功其经济前景更加不可限量。
山绿了,民富了,刘贞哲并不满足。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在他眼里,也是赚钱的“聚宝盆”。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现代旅游业,虚心请来专家商议,召开研讨会,利用出差机会上门请教。
付出终于换回了累累硕果:在几年时间里,临城陆续建设了邢瓷博物馆、天台山旅游景区,并成功地将崆山白云洞——岐山湖——天台山打造成旅游金三角,同时又与赵州桥、天河山、汉牡丹园等景区联合打造冀南旅游黄金游线路。不但如此,临城还加盟石家庄市游客集散中心,打入了省会旅游经济圈,实现了区域联合营销。
临城多山,有些光秃秃的山坡虽寸草不长,底下却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前些年由于无序开采、矿渣倾倒情况严重,形成的大量铁尾矿,不仅占用大量空间,还形成了面源污染。
“铁尾矿占用土地、污染环境,但又是宝贵的‘二次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铁尾矿一直是刘贞哲的愿望。
从2008年春天开始,大学地质专业毕业的刘贞哲就自己开始查找资料、搜集信息,并多次赴江苏镇江韦冈铁矿考察调研铁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在此期间,他亲自绘制项目工艺流程示意图,分析项目建设的优势、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又多次采样送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化工研究所化验,验证出临城尾矿渣含有丰富的可利用资源。
最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铁尾矿综合利用“3+2两转两吸”工艺,临城县建成了年可利用铁尾矿146万吨,生产铁精粉6.5万吨,工业硫酸14万吨,阴极铜1000吨,空心砖6.4亿块的尾矿综合利用项目。
“该项目完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到80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吸纳剩余劳动力600余人,这将是我县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又一个利好工程。”刘贞哲自豪地说。
河北是一个资源大省,铁尾矿利用问题不止临城独有,近年来铁尾矿综合利用一直面临着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综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刘贞哲对此进行了认真思考,在总结临城再生资源再利用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关于加强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提案,建议加快建立和完善反映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资源利用与环境补偿机制;制定出台更为具体的鼓励支持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实际,适时调整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扶持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
这份提案经省政府领导签批后,其经验和做法在全省进行了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临城发展核桃产业的“绿岭”模式
刘贞哲为临城县残疾人就业中心开业剪彩
临城县是革命老区,总人口21万人,残疾人1.2万人,脑瘫患儿100余人。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可脑瘫却使这些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医疗救助扶贫,首先从脑瘫儿童做起!”有了目标就激发了动力,刘贞哲利用节假日逐个走访患儿家庭,了解病情,为他们四处奔走呼吁,筹措资金,并开展了“让百名脑瘫儿童站起来”的康复行动。
2014年,在刘贞哲的奔波努力下,九三学社河北省委雪中送炭,联系石家庄脑系医院专家三到临城,为患儿进行逐个诊断,一一确定手术方案。截至目前已为49名脑瘫患儿免费成功实施了手术,术后患儿肢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来站都站不起来,现在不仅站了起来,而且可以行走了。孩子们得到了救治,家长没出一分钱!
每一批手术患儿出院后,刘贞哲都要抽空儿对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回访,直到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预期手术效果为止。在他去探望一个患儿时,被这家贫苦的状况惊呆了:低矮破旧的屋内凌乱不堪,唯一的家电是上世纪的黑白电视机,于是他掏出当时身上所带的500块钱,递给了孩子的父亲。
为了术后的孩子们有更好条件做康复训练,刘贞哲联系了县医院的康复科并说明情况,然后又联系县农合办、县民政局、残联、妇联及动员社会力量等为孩子的康复治疗奔走,最大程度降低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两年来,他自掏腰包为部分患儿及家人担负生活费、营养费等近2万余元。
一例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一天天的康复训练,改善了孩子们畸形的身体,更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一面面“关爱弱势群体情系残疾儿童”的锦旗送来了,一句句“谢谢党,谢谢政府”的由衷感谢,一次次的,患儿家长紧紧握着他的手,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这些,都让刘贞哲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全省范围内,我做了统计,我省15岁以下的脑瘫患儿有3万人左右,他们都盼望着能得到康复治疗,我建议河北尽早启动3万脑瘫患儿康复工程。”2016年省两会期间,为使更多的脑瘫患儿得到救治,刘贞哲提交了《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尽早启动3万脑瘫患儿康复工程》的提案。
刘贞哲在提案中建议,我省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医院要把脑瘫治疗纳入新农合,加强京津冀合作提高脑瘫治疗水平。同时,要形成社会合力,广泛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吸引更多机构、企业参与这项工程,从而构建更大层面上的医疗扶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