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孝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2)
任可澄研究综述
谢孝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2)
任可澄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贵州近代社会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诗人,是贵州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旨在通过对任可澄研究作一尽可能详细的学术史回顾与考察,来总结这一研究已取得的成果与创获,条分缕析其同样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其原因,以适应“总结过去,开创未来”之要求,推动任可澄研究向纵深拓展。
任可澄 研究 回顾 综述
任可澄(1879-1945年)①关于任可澄的生卒时间与逝世之地,各种记述多有矛盾出入之处。根据白之翰《代任泰撰任公志清事略》与向义《拟文定先生私谥议》所言,任可澄生于清光绪四年戊寅腊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879年1月14日,卒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二月九日,享年六十六,虚岁六十七。逝世之地为贵阳里第。任泰乃任可澄长子,按过去的规矩,父母去世,由家中长子主事,任泰倩人为父作事略行状之类自是分内之事。向义、姜凤翔等为任可澄高弟,出于敬重师德、感念师恩而为师拟私谥也是情理之中事。长子、门生皆任氏最亲近之人,故其所言所述可据以为实,信以为是。参见:贵州省文史馆编《民国贵州文献大系》第三辑上册任可澄著《匏斋集》,2015年版,第348-349页。,字志清,原名文爃,字仲湘,别号匏叟,贵州安顺普定人。任可澄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贵州近代社会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诗人。他的一生主要从事了三件大事,即兴教、从政、修志。任可澄生活在晚清民国新旧交替、变革动荡、内忧外患交逼、民族觉醒的特殊时代,他的身上无疑负载着这一时代浓重的气息,也打上了这一时代深深的烙印。同时,他的家世,他的兴教、从政、修志的人生轨迹,他的教育理念、政治理想、学术追求、价值判断、道德操持,既具有他个人的特殊性,也具有他同时代千万儒家士大夫在社会历史转型时期所具有的共性。通过对任可澄的研究,可以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晚清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生态和人文生态。任可澄是一个富含学术价值的历史文化名人,以此他成了贵州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对象。
作为贵州乃至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尽管人们对他有不同的评价,但是在研究和书写贵州近代史以及与之紧密相关联的专史贵州辛亥革命史、贵州近代教育史、贵州近代文化史、贵州军阀史、西南军阀史等之时,他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这也正是任可澄对于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一)研究著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贵州史学界前辈在编纂《贵州近代史》《贵州军阀史》《西南军阀史》等专史时都有涉及任可澄内容的篇章,这可视为任可澄研究的肇始。而作为任可澄的的专论则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迄今任可澄研究表现有如下几种形态:
1、专史著述 《贵州近代史》①周春元、何长风、张祥光主编:《贵州近代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贵州军阀史》②贵州军阀史研究会、贵州省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贵州军阀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西南军阀史》③谢本书、冯祖贻主编:《西南军阀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贵州通史》④何仁仲:《贵州通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月。第四卷《贵州古代教育史》⑤张羽穷:《贵州古代教育史》,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新学入黔——贵州近代教育的源流及发展》⑥何幼兰:《新学入黔——贵州近代教育的源流及发展》,贵州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都有涉及任可澄的相关内容,但未列专门章节。孔令中主编的《贵州教育史》⑦孔令中主编:《贵州教育史》,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贵阳市政协文史委编的《贵阳历史人物丛书·文化教育卷》⑧贵阳市政协文史委编:《贵阳历史人物丛书·文化教育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贵州文化出版名人传略》⑨肖先治、何明扬:《贵州贵州文化出版名人传略》,贵州省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贵州版史研究》⑩何明扬:《贵州版史研究》,贵州省史学会近代史研究学会编,1997年1月。则辟专节介绍了任可澄兴教劝学和编纂史志、保存贵州文献对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2、人物传记 刘毅翔著《贵州辛亥革命人物传稿》⑪刘毅翔著:《贵州辛亥革命人物传稿》,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贵阳市政协文史委编《筑人行迹——贵阳历史文化人物传略》⑫贵阳市政协文史委编著:《筑人行迹——贵阳历史文化人物传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冯祖贻等主编《辛亥革命——贵州事典》⑬冯祖贻、曹维琼、敖以深主编:《辛亥革命——贵州事典》,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厐思纯著《民国贵州风云人物》⑭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编、厐思纯著:《民国贵州风云人物》,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12月。对任可澄的生平都作了传记。
3、期刊文章 截至2015年12月底,我们能够搜集到介绍和研究任可澄生平事迹的期刊文章、论文有十余篇,现依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罗列如下:彦夫《任可澄生平一夕谈》⑮彦夫:《任可澄生平一夕谈》,《贵州文史天地》1994年2月15日;鉴真《贵州近代改良派的代表、著名教育家、学者——任可澄》⑯鉴真:《贵州近代改良派的代表、著名教育家、学者——任可澄》,《贵州档案》第六期1994-12-10;刘毅翔《戴戡、任可澄与护国运动》⑰刘毅翔:《戴戡、任可澄与护国运动》,《贵州社会科学》第六期1996年2月15日;邓汉祥《对任可澄的点滴回忆》⑱邓汉祥:《对任可澄的点滴回忆》,《贵州文史天地》1996-08-15徐泽庶《任可澄先生传略》⑲徐泽庶:《任可澄先生传略》,《贵州文史丛刊》2000-11-05;何幼兰《缅怀外祖父任可澄》⑳何幼兰:《缅怀外祖父任可澄》,《贵州文史天地》2001-03-30;何幼兰《任可澄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㉑何幼兰:《任可澄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贵州文史丛刊》2001-07-30;罗正副《任可澄及其<黔南丛书>》㉒罗正副:《任可澄及其<黔南丛书>》,《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第一期2004年1月30日;罗正副《任可澄文献思想与实践》㉓罗正副:《任可澄文献思想与实践》,《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五百九十周年学术论文集》2004年6月3日;顾久《近年来任可澄研究简述》㉔顾久:《近年来任可澄研究简述》,《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四期2006-10-30;陈琳《任可澄与<黔南丛书>析》㉕陈琳:《任可澄与〈黔南丛书〉析》,《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四期2006-10-30;何静梧《贵州著名文人任可澄》㉖何静梧:《贵州著名文人任可澄》,《贵州文史》2006年11月10日。;何幼兰《任可澄<金缕曲·咏史>评价》①何幼兰:《任可澄<金缕曲·咏史>评价》,《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第二期。;何幼兰《兴学、从政、修志——探任可澄先生文人从政的心路》②何幼兰:《兴学、从政、修志——探任可澄先生文人从政的心路》,《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八期。;杨汝祥《任可澄二三事》③杨汝祥:《任可澄二三事》,《当代贵州》2012年7月25日。;阎登科《夹缝中的应对与坚守——论任职民国教育总长之际的任可澄》④阎登科:《夹缝中的应对与坚守——论任职民国教育总长之际的任可澄》,《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3月第三期2014年3月15日。此外尚有与任可澄生平事迹有较大关联的期刊文章。如:邹明德《一九一五年唐继尧任可澄致袁世凯漾电的考证》⑤邹明德:《一九一五年唐继尧任可澄致袁世凯漾电的考证》,《学术月刊》1980年11月26日;李独清《续修<贵州通志>和征集文献经过》⑥李独清:《续修<贵州通志>和征集文献经过》,《贵州文史丛刊》1981年6月30日;金冲及《云南护国运动的真正发动者是谁》⑦金冲及:《云南护国运动的真正发动者是谁》,《复旦学报》(人文社科版)1956年3月1日;杜文铎《辛亥革命时期贵州宪政会耆老会的夺权和滇军侵黔》⑧杜文铎:《辛亥革命时期贵州宪政会耆老会的夺权和滇军侵黔》, 《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5月1日;熊宗仁《贵州军阀统治形态走向成熟的三部曲》⑨熊宗仁:《贵州军阀统治形态走向成熟的三部曲》,《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3月2日;熊宗仁《联省自治中的贵州》⑩熊宗仁:《联省自治中的贵州》,《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10月28日;何祖岳《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校后谈》⑪何祖岳:《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校后谈》,《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3月5日;刘毅翔《辛亥贵州军政府组织机构考》⑫刘毅翔:《辛亥贵州军政府组织机构考》,《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二期。;黄万机《三代儒商—贵州华氏家族——兼论儒商的特点》⑬黄万机:《三代儒商—贵州华氏家族——兼论儒商的特点》,《《贵州文史丛刊》第二期;刘恒、厐思纯《暗潮汹涌的“大汉军政府组织”》⑭刘恒、厐思纯:《暗潮汹涌的“大汉军政府组织”》,《贵州文史丛刊》第三期;周渝《风雷激荡——大汉军政府兴亡录》⑮周渝:《风雷激荡——大汉军政府兴亡录》,《贵州文史》2012-05-10;安尊华《大汉贵州军政府失败的原因》⑯安尊华:《大汉贵州军政府失败的原因》,《安顺学院学报》2012-08-15;邓江祁《唐继尧、任可澄“漾电”新考——纪念护国战争一百周年》⑰邓江祁:《唐继尧、任可澄“漾电”新考——纪念护国战争一百周年》,《云梦学刊》2015-11。
4、网刊文章 任可澄之名也出现在众多的网站上,打开“百度”搜寻,已有上千条与任可澄相关联的信息。其中刊发和转载的一些文章或信息,对于任可澄的研究和宣传也有一定的价值。如贵阳市《金阳时讯》就转载了何静梧的《任可澄对贵阳教育的贡献》;中国广播网网站全文转载了罗正副的《任可澄文献思想及其实践》;“人物ABC”网站刊载了《任可澄简历》;广东电子商贸网转载了鉴真的《贵州近代改良派的代表、著名教育家、学者——任可澄》;贵阳市委网站有《历史文化名人——任可澄》;“天涯社区”网站有《煮酒论史·近代风云·诸黔传之任可澄传》。而如北京师范大学将任可澄列为原校长,清华附小网站也谈及任可澄与清华附中的关系等,这些信息和线索对于任可澄研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⑱有关任可澄的网络信息介绍,我们援用了顾久先生《近年来任可澄研究简述》一文的资料,特此说明。。
(二)著述内容 以上是目前所能搜集到的任可澄研究的成果。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平介绍 生平介绍占据目前任可澄研究文章的大比例。如:刘毅翔著《贵州辛亥革命人物传稿》、贵阳市政协文史委编《筑人行迹——贵阳历史文化人物传略》、冯祖贻等主编《辛亥革命——贵州事典》中的任可澄传。彦夫《任可澄生平一夕谈》、鉴真《贵州近代改良派的代表、著名教育家、学者——任可澄》、徐泽庶《任可澄先生传略》、何幼兰《缅怀外祖父任可澄》、何静梧《贵州著名文人任可澄》、百度、维基等网站的“任可澄”介绍,“人物ABC”网站刊载的《任可澄简历》、广东电子商贸网转载了鉴真的《贵州近代改良派的代表、著名教育家、学者——任可澄》、贵阳市委网站有《历史文化名人——任可澄》、“天涯社区”网站有《煮酒论史·近代风云·诸黔传之任可澄传》等都主要是介绍任可澄的生平事实。
2、政治得失 任可澄生逢风云激荡,变革剧烈的晚清民国之际,早年身涉政治,晚年则游离于政治之外。人们在评价他的政治生涯和政治活动之时,对以他为首的宪政派勾结兴义土豪刘显世发动“二·二政变”,颠覆大汉贵州军政府以及引唐继尧滇军入黔镇压革命人士、屠杀贵州人民的行径进行否定和批判,“引狼入室,涂炭黔省,任可澄是有责任的。”①贵阳市政协文史委编:《筑人行迹——贵阳历史文化人物传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第101页。这类文章如杜文铎《辛亥革命时期贵州宪政会耆老会的夺权和滇军侵黔》、安尊华《大汉贵州军政府失败的原因》等;而对他在护国讨袁中所起到积极作用和功绩则一般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参加反袁斗争,是他一生历史最光荣的一页”,②贵阳市政协文史委编:《筑人行迹——贵阳历史文化人物传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第101页。如刘毅翔的《戴戡、任可澄与护国运动》、金冲及的《云南护国运动的真正发动者是谁》。
3、教育贡献 兴教劝学是任可澄造福乡邦、贡献贵州的大公德,为贵州后人感念和称道。在目前的任可澄研究成果里有专文专章论述了他对贵州教育的贡献。如何幼兰的《任可澄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何静梧的《任可澄对贵阳教育的贡献》等。然而,任可澄对教育的贡献并不限于贵州,从1925年至1926年,他曾两任民国教育总长,为时虽短,且面临南北对峙、北方军阀内讧及教育经费极为艰窘的局面,但他仍克服重重困难,维持教育行政机关的运转、整顿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努力应对时代潮流的冲击,力图有所作为,表现出他可贵的使命感、责任心和担当精神。阎登科《夹缝中的应对与坚守——论任职民国教育总长之际的任可澄》一文即对任可澄在民国教育总长任上这一经历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研究。阎文不仅将任可澄在教育的贡献从贵州本土引向全国,拓展了研究的视野,而且发掘利用了当时的两大著名报纸《申报》和《世界日报》上所刊载的当时教育部以及内阁会议的消息和文件,对任可澄任职教育总长期间的国内形势和他的作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使人们对任可澄在教育总长任上的事迹和其为人有了比较多的了解。阎文对于任可澄研究,尤其是在他教育方面的研究可谓具有开创之功。
4、史学成就 主持修纂民国《贵州通志》和编辑《黔南丛书》是任可澄对贵州历史文化的重大贡献,使他因此载入了贵州历史文化史册,受到后人永远的敬重和纪念。修纂民国《贵州通志》和编辑《黔南丛书》是任可澄研究的重要内容,也产出了一定的成果。如李独清《续修〈贵州通志〉和征集文献经过》、何祖岳《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校后谈》、罗正副《任可澄及其〈黔南丛书〉》《任可澄文献思想与实践》、陈琳《任可澄与〈黔南丛书〉析》等,对任可澄主持修纂民国《贵州通志》和编辑《黔南丛书》的经过及相关事宜作了论述。
5、思想学术 一个历史人物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他的事功业绩,更在他的思想精神。研究历史人物的深度,不仅在于研究他的事功业绩,更在于研究他的思想精神。作为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名人,任可澄当然不仅有他载入史册的事功业绩,也同样有他传之后人的思想学术。事功基于学术,业绩源自思想。因此,思想学术的研究,是任可澄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目前在任可澄思想学术研究的领域虽然还没有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但在诸如政治思想、教育史想、文献思想等方面已有所开拓。如何幼兰《任可澄〈金缕曲·咏史〉评价》一文,通过对任可澄《金缕曲·咏史》一词分析,评价了任可澄文人从政的心路历程、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何幼兰《任可澄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对任可澄教育兴国的思想及其实践略有所论。罗正副《任可澄文献思想与实践》一文对任可澄“文献者,一国家民族精神之所共寄,有之则虽亡而若存,无之则虽存而如毁也”③罗正副:《任可澄文献思想与实践》,《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五百九十周年学术论文集》2004-06-03。的重要思想以及任可澄在他自己这一思想指导下修志辑书的实践和成就进行了阐述。
6、诗文赏析 任可澄生于仕宦之家,自小受祖父之教,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加之敏而好学,遂于早年即扎下了深厚的旧学功底。青年时代又受时代风潮的影响,接受新学,任可澄因此成为身兼新旧之学的学者文人。任可澄古文诗词,政论文告从内容到形式,既出传统的窠臼又接近代的轨迹,反映了传统与近代交接的时代特征,具有思想底蕴和艺术成就。但是,对于任可澄的文学成就,目前学术界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1995年8月,贵阳市志办《金筑丛书》编辑室编辑出版的《贵阳五家诗钞》①贵阳市志办《金筑丛书》编辑室编辑:《贵阳五家诗钞·匏斋诗存》,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其中包括了任可澄一家《匏斋诗存》,这是解放后贵州文化界出版的任可澄文学遗著的第一个集子。但迄今,这一集子出版了近二十年,却还没有看到一篇研究这一集子的学术论文。何幼兰《任可澄<金缕曲·咏史>评价》算是对任可澄文学著作研究的拓荒之作了。
7、文献考证 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流传的歧误,有些历史材料会出现舛错,导致研究结果的失实失真与失误。因而,文献的考证求真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任可澄研究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邹明德《一九一五年唐继尧任可澄致袁世凯漾电的考证》;邓江祁《唐继尧、任可澄“漾电”新考——纪念护国战争一百周年》就是这方面的实例。
(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以上林林总总对任可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梳理。所取得的成就创获自然弥足珍贵,而存在的问题不足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缺少问题意识和全局观 问题意识不仅能够引领学术研究的方向,开阔学术的视野,触及学术的前沿,也能使学术研究具有哲学的思辨与思想的深度。无疑,问题意识在学术研究与科学实践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从现有成果来看,任可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还非常的单薄。已有的成果大多集中在对任可澄生平行状的介绍上,而对任可澄思想学术的发掘很少,对任可澄生活的历史环境和时代风潮缺少全局的审视和把握,表现在新史料、新论点、新方法、新结论者少,从而使任可澄研究基本停留在平面描述上,缺少思想与学术的深度。而且,现有的研究不仅缺少历史全局的视野,更缺少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从而使任可澄研究在多年来难有创新突破。比如,兴学、从政、修志是任可澄一生主要做的三件大事,那么,他兴学、从政、修志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与时代风云、时局变化又有什么关联?从兴学到从政再到修志,任可澄的一生主题可谓有三変,但为什么会有此三変呢?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他的三変?引起这种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条件都需要我们去追究、去探讨。好在何幼兰的《兴学、从政、修志——探任可澄先生文人从政的心路》一文,实际已经开始在寻根溯源,用一种问题意识来分析任可澄文人从政的“心路”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宜当深入下去。又比如,任可澄与兴义刘显世在贵州近代史上同是以办学起家,他们办学的目的、方式、特点、成就、影响等等有何异同?为什么刘显世后来会成为民国初年贵州著名的军阀之祖②熊宗仁:《论贵州军阀的开山祖刘显世》,《贵州文史丛刊》1987-05-10,而任可澄却最终游离于政治之外,选择了他修志的名山事业?又如,任可澄与贵定戴戡③刘毅翔《贵州辛亥人物传稿》将戴戡列入“耆老会及关联人物”,但对于戴戡与耆老会的关系,比如戴戡在何时组织或加入耆老会的,他在耆老会的活动等等却却语焉不详。戴戡与任可澄跟梁启超关系渊源深厚,都赞同君主立宪,将二人同归于贵州立宪派应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参见:刘毅翔《贵州辛亥人物传稿》,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419-421页。又,冯祖贻、曹维琼、敖以深主编《辛亥革命——贵州事典》就是将任可澄、戴戡二人同归于贵州立宪派人物的。参见:冯祖贻、曹维琼、敖以深主编:《辛亥革命——贵州事典》,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版,第249-256页。同是贵州宪政派和护法讨袁的重要人物,他们在贵州近代政坛发挥的作用有何异同?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呢?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任可澄研究值得探讨的课题。
2、时代色彩的浓度不够 任可澄生活于晚清民国时代,这是一个内忧外患交迫,国家民族危机重重,中华民族历经苦难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英勇地反抗内外敌人,推翻压在头顶上的三座大山,争取独立自主、民主自由这样一个风雷震荡,社会剧烈变革与转型的时代。应该说,这是一个宏大的叙事场景。但是,我们现有的研究,由于对任可澄生活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缺少全局的审视和把握,因而缺少时代大背景下叙事的气魄,时代色彩的浓度不够,时代的气息略嫌贫乏、平淡而欠大气。这是大多数文章的通病。
3、生平细节粗略模糊 任可澄一生经历丰富,每一生命阶段都有许多的细节。但已有的成果对他生平的记述却大多是粗线条的,缺少细节描写。当然,也有例外。如阎登科《夹缝中的应对与坚守——论任职民国教育总长之际的任可澄》一文,对任可澄在民国教育总长任上一年半时间的经历和作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研究。这一细节显示了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研究的深度。
4、思想学术层面研究不够 前面已经提到,作为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名人,任可澄当然不仅有其载入史册的事功业绩,也同样有其传之无穷的思想学术。事功基于学术,业绩源自思想。因此,思想学术的研究,是任可澄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目前的任可澄研究,虽然在诸如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文献思想等方面已有所开拓,但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讲,这些研究还有待于深入,何况还有任可澄的学术思想、史学思想、文化观念等多方面的研究尚未涉及到。
5、人际交游研究欠缺 任可澄作为贵州近代的风云人物,他的交游亦非泛泛之辈,与贵州本土的何麟书、李端棻、陈夔龙、于德楷、唐尔镛、华之鸿、刘显世、戴戡、王文华、何应钦、袁祖铭等等交游颇深自当不论,与外省的梁启超、蔡锷、唐继尧、沈瑜庆、章士钊、柳诒徵等等名人名流也渊源颇深,皆非泛泛之交。因此,人际关系与交游研究应是任可澄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欠缺的。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仅刘毅翔的《戴戡、任可澄与护国运动》一文稍稍有所表现。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在现有的任可澄研究中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受政治风气的影响 由于以任可澄为首的宪政派在辛亥革命胜利并建立贵州大汉军政府之后,与兴义豪强刘显世一道发动“二·二政变”,颠覆了大汉贵州军政府。继之又引唐继尧滇军入黔镇压革命人士、屠杀贵州人民。这些行为是任可澄倍受诟病的主要原因。有人评曰:“引狼入室,涂炭黔省,任可澄是有责任的。”①贵阳市政协文史委编:《筑人行迹——贵阳历史文化人物传略》,贵州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第101页。以一眚掩其德,任可澄被认为是政治有失,德行有亏的反动人物。受这种评价与政治风气的影响,自然而然使任可澄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学术界视为禁区,避之犹恐不及。从上述已有的成果来看,涉及任可澄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开始,此时离任可澄去世已近半个世纪。即使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政治上也多集中于滇黔政争、护国运动而不及其余。
2、重视程度不够 与政治风气的转移相类似,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学术风气随着社会风气也在转移。在市场经济下,实用研究受热捧,基础研究则被冷落。历史研究更因为很少能够创造和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冷门。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关注和研究任可澄的人自会大为减少,当然也就无法产生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3、研究人才短缺 任可澄是贵州本土的近代历史文化名人,对于他的研究,自当以贵州本土学者为主体。但是,贵州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省份,人才短缺严重,历史研究的人才相对而言更是短缺不足。目前还存在新老断层、青黄不接的严峻形势。因此,且不论研究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能够进入任可澄研究队伍的人已是很少了。这自然也无法产生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4、文献严重不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文献条件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任可澄生前虽然著述颇丰,著作等身,但由于诸多不可逆料的原因,他的许多文献资料已亡佚无存。劫灰之余,也大多深锁尘封于馆阁之中,整理出版而能为研究者所用的极少。2015年之前,仅有贵阳市志办《金筑丛书》编辑室编辑、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出版的《贵阳五家诗钞》中录有任可澄的《匏斋诗存》。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了任可澄研究的展开与深入。
任可澄研究是贵州近代史研究的一个缩影,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正是贵州近代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些问题与不足也表明,今后的任可澄研究与贵州近代史研究还有着广阔的空间与领域,还大有可为。
对于任可澄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贵州学术界和文化界的有识之士早有认识,并提出了良好的改进建议。如现任贵州省文史馆馆长、贵州省文联主席顾久先生,早在2006年就殷切地希望能够改变任可澄研究单薄的局面,并为之后的任可澄研究指明了一个重要的方向。他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人也能感动一个世界,其形象大于所有概念。”“如能有一本详实的《任可澄传》,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地分析其时代背景、家庭影响、个性特征、行为倾向、价值取向、师友交际、爱情生活等,展现其豪放、无奈、悲凉、旷达等复杂情感,描述那个虽一去不返,但也殷鉴不远的时代、社会氛围,当能再现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任可澄先生。”①顾久:《近年来任可澄研究简述》,《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四期。离顾先生说这一番话的时间又已过去将近十年,里程碑式的综合性任可澄研究著作《任可澄传》并没有产生,这未免令人遗憾。同时,也说明,任可澄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贵州近代史的研究,已经严重滞后了。不过,事情也在往好的、有利的方面转化,任可澄研究的条件渐渐成熟,新的机遇也出现了。
(一)条件渐渐成熟 时代的变化也带动学术研究的变化,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任可澄研究起步,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任可澄研究的环境渐渐宽松,条件渐渐成熟。
1、研究环境渐渐宽松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崛起和政治环境的改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思想的回归,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成为史学研究的共识与遵循的指导方针,政治导向向着有利的方面好转,对任可澄的评价也趋向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已有人说:“宪政党的首要人物任可澄,道德文章,都有很高的地位,说他是反革命分子,未免太冤枉了。”②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贵州省档案馆、贵州大学历史系编《贵州辛亥革命资料选辑》(一),1980年油印本第111页。这种观点在当时的思想界与学术界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说明对任可澄评价在政治领域风向的转移。
2、成果已有积累 随着政治风向的转移与学术研究环境的宽松,任可澄研究不再是人们避开的禁区了,任可澄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关注。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历程,研究成果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这为我们今后的任可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文献资料的不足得到弥补 文献资料的不足是制约任可澄研究向纵深拓展的短码,好在这一短码也将有所弥补。由何幼兰、王尧礼搜辑整理的任可澄《匏斋集》,已于2015年7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匏斋集》是贵州省文史馆整理出版《民国贵州文献大系》丛书的一种,是贵州近代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匏斋集》的出版为任可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也为贵州近代史研究提供了的新材料,对于推动任可澄研究与贵州近代史研究必定有所助益。
(二)新的机遇出现
目前,乡贤文化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的生发点,也给任可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任可澄是普定本土的历史文化名人和著名乡贤,普定县对任可澄藴涵的人文价值与巨大的名人效应是有充分认识的。为此,普定县人民政府将任可澄列为普定乡贤文化研究项目的第一个对象,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委托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来承担“任可澄研究”课题,从而,给任可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任可澄研究”课题的开展,必定会团结和聚集省内外任可澄研究的力量,同心协力,极大地推进任可澄研究向纵深发展,任可澄研究也会产生更多的优秀成果。
责任编辑:王尧礼
The Thorough Explanation of Ren kecheng's Research
Xie xiaoming
Ren Kecheng is a famous Guizhou Modern social politics,educationist,scholar,poet wh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ver China.And he is a important subject of the research towards Guizhou Modern times and Chinese modern times.The paper did a detailed survey towards Renkecheng and the academic lookback or observe in order to have a conclusion towards the achievement and obtaining of it, having a thorough analysis to its existed issues,shortcomings and causes.We should also apply the demand of “Conclusion towards past, opening to the future” in order to deeply carry out some research to Renkecheng's works.
Ren Kecheng, Research, lookback, thorough explanation
K81
A
1000-8705(2016)02-110-117
谢孝明,湖南桂阳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书院与儒学传播、湖湘文化与湖南人才群体研究、湘黔文化交流史等。
普定县人民政府乡贤文化研究项目之“任可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