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 李建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包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更替、时差三部分。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限,这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注意依据课程标准修订后的变化,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入深地剖析地球自转特点及运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地球自转。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运用地球仪、手电筒等简单工具学会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及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等地理现象,掌握自转的基本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演示、观察、小组讨论等活动,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差现象,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演示与小组互助探究,养成观察并思考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意识,增强地理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
方法:演示探究法、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用具:大地球仪(改造)、小地球仪、手电筒、不干胶贴纸、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朗读图片中的诗句。(播放有关日出日落的图片与诗句,欣赏图片,师生齐读诗句)
师:刚才欣赏的这些诗情画意的画面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日出和日落。这种现象和地球的自转密切相关,今天学习内容就是“地球的自转”。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现象——太阳的东升西落引入课题,既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
1.温故知新——认识自转特点
师: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这些特点大家知道吗?举手回答。(课件展示:①地球绕着 不停地旋转,叫作地球的自转。②地球自转的方向?③地球自转的周期)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师:同桌之间用地球仪互相演示自转,在演示过程中请用箭头贴纸在地球仪上贴出自转方向。
学生互相演示,贴箭头,教师巡视指导。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演示地球自转,师生评价。
师: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当观察角度不同时,描述会有所不同。请大家从以下角度观察自转方向。(课件展示:从赤道侧面观察;从北极上空观察;从南极上空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演示、观察、讨论。请一位学生演示并说明观察结果。(演示的大地球仪南北两极贴上红点,便于观察)
学生总结:从赤道侧面观察,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观察,自转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观察,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地球自转方向始终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只是因为观察角度不同。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并正确描述出来,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动手演示可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地球自转的特点,建立空间概念,从而得出结论,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这一环节教师不但关注知识,更关注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细节上也做了很好的设计:一是在演示中学生最难把握的是方向,教师通过醒目的贴纸来标注方向,能很好地突破难点;二是教师在学生演示的大地球仪南北极的附近事先标注红色圆点,学生可以观察得更清晰。
2.模拟实验——观察现象说明自转
昼夜更替
师: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的事物都随着地球转动,因此大家感觉不到地球的转动,看到的只是太阳的东升西落。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地球的自转?下面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不干胶贴纸;实验要求: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用贴纸标示出来,手电筒光线保持水平,自西向东轻轻拨动地球仪)
师:仔细观察北京,看到什么现象?
生:昼夜不断更替。
教师继续询问学生演示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引出晨昏线的概念,展示FLASH动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晨昏线特点,区分晨线和昏线。
师:展开想象,假如地球不自转,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地球一半永远是白天,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不考虑公转,的确是这样。因为地球不透明、不发光,面对着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对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而地球每天都经历昼夜更替,说明地球在自转。(展示课件:人们是怎样顺应地球自转的规律安排活动?请举例说明)
生:白天工作、学习,夜里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时差
师:人类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请看一个生活片段。(课件展示:生活片段,如图1所示。引出地球上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
师:这种时间差异是怎样产生的?通过模拟实验来说明问题。(课件展示:如图2所示在赤道上标注A、B两点,手电筒光线保持水平,自西向东轻轻拨动地球仪,注意观察哪一点先迎来曙光,哪一点先送走落日?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根据要求演示实验,小组讨论观察结果。
生:同纬度地区,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
教师播放演示过程的动画效果,验证学生的观察结论。
师:时间差异与地球自转有关,请看大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任意找到一条经线并在上面标注许多点,随着地球的自转,当太阳直射这条经线时,这些点太阳高度达到一天当中最大,时间都是正午12点,因此同一条经线上的时间相同,而不同经线上的时间不同。 (课件展示图3:动画演示空间中不同经线的时间差异)
师:不同经线上的时间差异有什么规律?一起来推算时差。(展示课件,师生推算时差: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 1小时)
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时差对人的影响。
生:观看一些国际比赛有时需要半夜起来,我国新疆的学生比我们上课时间要晚……
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动画相结合,学生观察到昼夜更替和时差现象,既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又能达到突破难点的作用。“生活故事”小栏目,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事先在大地球仪的某条经线上贴上多个红色圆点,可使学生看到比较形象的演示,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突破重点,此处引导也比较恰当,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经线的时间不同。
拓展延伸
师:昼夜更替、时差现象都说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其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现象也与自转有关(展示课件),如北半球的河流会冲刷右岸使其陡峭、南北半球台风中心旋转方向不同等。如果有兴趣可以查找更多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现象。
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生:知道地球自转的特点,学会演示地球自转,明确昼夜更替、时差现象都说明了地球在不停自转。
师:说得不错,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仔细观察,大胆实验,留心生活,争取有更大收获。
达标检测
课件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课后拓展
动手体验:观察洗手盆水流的旋转方向。鼓励学生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说明地球在自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专家点评:这节课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下思路:一是将实验引入课堂,使难以想象的空间问题形象化。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生活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球自转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感性到理性,降低难度,克服难点。课堂教学从太阳的东升西落引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昼夜更替、时差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三是注意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形式有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这些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并树立合作意识。(山东省东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建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