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体验与反思,构建生命力课堂

2016-07-18 08:12苏海玲
考试周刊 2016年54期
关键词:卷尺测量方法工具

苏海玲

【课例背景】

《校园中的测量》“是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版块中“综合实践”的内容。教材在设计上突出了“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典型特点:重问题、重过程、重综合,鼓励学生“从头到尾”地思考问题,活动最后还要“自我评价”。

本节课我们主要设计四个活动环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回顾测量方法;组织实地测量;反馈交流提升。

下面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反馈交流提升”为例谈谈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凸显体验性与反思性。

【课中实践】

片断一: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注重体验,开展有效的活动指导。

【原方案】

教师出示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卷尺、钢卷尺、软尺、皮尺、测绳、三角尺、标杆等。询问学生:认识这些工具吗?什么时候需要用到这些工具?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用这种“问答式”认识测量工具及测量事项,学生没有切身体会,认识只停留在表面上,这一环节就显得苍白无力。

整改思路:基于三年级孩子的特点,“情境创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收到“示范模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设置一个“猜测老师的身高”现实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猜一猜”“估一估”“说一说”“量一量”“比一比”,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在多种实践中自主探索,从各个角度丰富对测量工具的认识,感受合理选择工具的重要性,使学生经历测量的全过程,充分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调整后方案】

师:在学习之前,谁想猜猜看老师有多高?

师:你们是怎么猜的?

生:因为我妈妈的身高是1米60厘米,老师比我妈妈高一点。

师:哦,原来你是借助妈妈的身高进行估计的,是吗?

师:看来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估测本领,恭喜你!那要想知道老师的实际身高该怎么办?

生:需要测量。

师:要测量,我们就要用到测量工具,谁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测量工具呢?

师:请你上来测测。可以请人帮忙。其他同学注意看他们是如何分工的?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学生上台实际测量)

师:如果用三角尺测量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如果用卷尺来测量文具盒的宽度,那么你们觉得合适吗?

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我们要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合理选择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板书:合理选择)

片断二:反馈交流提升——引领反思,深入推进活动的再创造。

【原方案】

1.测量校园中规则图形长度的方法。

教师先请测量沙坑的小组汇报怎样测量沙坑的长?选择的测量方法是什么?在测量过程中都注意些什么?(小组汇报)然后教师小结:像沙坑这种规则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卷尺直接测量,这种方法称为尺测法,用尺测相对比较准确。

2.测量校园中不规则图形的长度的方法。

教师请测量一段跑道长的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并追问是怎么进行步测的?步测要注意些什么?除了步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然后提问步测与利用卷尺等工具进行的测量有什么区别?

3.测量一棵树高度的方法。(用目测法)

教师让测量小树的小组汇报测量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什么是目测法及它的重要特点。

整改思路:这个环节如果只是单纯地对“事实性”的数据进行回忆与机械介绍,就达不到对“已有的思维结果进行检讨性地再思考”的反思。这里,可以从数据的分析、对比入手,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反复思考、自我调整……

【调整后方案】

1.测量一段跑道的长

(小组展示交流)

师追问:为什么测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老师,我认为数据会相差这么大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他们在走的时候步伐大小不均匀,步数不一样。

师:看来,你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孩子。走的时候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不然测量结果误差就会较大。

师:为了使得测量结果更准确,我们也可以多走几遍,再取它们的平均数。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吗?带上汇报单。

师:这三个数据都不一样,到底用什么方法测出的数据更准确呢?

2.测量小树的高。

(小组展示交流)

师:这两个小组在估测小树的高出现数据也不相同,产生这种误差允许吗?

师:是的,目测不是精确测量,只要工具合理,方法正确,误差就是允许的。

3.测量羽毛球场地的长。

(小组展示交流)

师:刚才三个小组测出来的数据是一样的,这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他们测的时候认真、细心,尺测是较精准的测量,测出来的结果一般都会相同。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如果用步测可以吗?目测呢?

师:其实测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测量时只要我们懂得合理选择测量工具,正确使用测量方法,就能顺利解决测量问题。

师:那谁知道这些测量方法在生活中哪里用得到呢?

生:我认为用尺测还可以测量学校花坛、旗台等;用步测还可以测量教室、走廊的长等;用目测还可以测量校园里旗杆、教学楼的高,等等。

师:如果老师想知道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有多长,那么你认为该用什么测量方法比较合理?

【课后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提供多种素材,把生活中的“活水”引进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嬉水”中学会生存和创新。片断一的原方案教师让学生说出认识了哪些测量工具及测量事项,虽然学生也回忆了原有知识,但只是匆匆而过,这种设计减少了学生猜测、探索、思考的机会,淡化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整改后的方案先让学生估测老师的身高,然后尝试测量,通过交流感悟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验证估测结果,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素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增强测量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关键就是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让学生的智慧停留在模仿与记忆上,要努力挖掘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练习背后隐含的价值,用我们的智慧点亮学生生动的思考。在片断二的汇报反思中,学生通过实地测量记录了大量数据,这时教师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用富有表情的质疑与追问,触动学生的反思。他们发现了问题,思考从简单走向深刻;他们互相倾听、互相启发,从数据与逻辑的角度进行再创造,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思维已经开始在数学课堂上放飞……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大胆实践中不断发现,在积极反思中不断地成长,在实践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得实一点、细一点,这一特殊课程定会展现独特的魅力,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猜你喜欢
卷尺测量方法工具
为大树量身商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卷尺的4个秘密
准备工具:步骤:
带铅笔芯的卷尺
“巧用”工具
基于迭代稀疏分解的介损角测量方法
基于应变原理随钻钻压测量方法研究
一种高效的PCB翘曲度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