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织金县林业局 贵州织金 552100)
林业资源分析及林业造林方法探究
刘勇
(织金县林业局 贵州织金 552100)
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林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面对着不断增长的人口,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木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环保的压力也让林业保护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建设现代化林业,让林业的生产与消费达到合理的均衡,这一目标的实现前提,就是建立起现代化的林业产业体系。作者通过分析林业资源现状,对可能的发展趋势作出预判,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科学管理与利用林业资源,让林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青山不改,绿水常流,从而造福于社会。
林业资源;造林方法;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林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我国林业资源有了极大改善,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一大支柱型产业,林业工业化进程也明显加快,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织金县林业资源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构成了我县林业资源的现状。
1.1 林业产业发展迅速
作为一个产业,近年来,我县林业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不断壮大。仅2015年,全县开展以新一轮退耕还林、重点区域和县乡村绿化为载体的“绿化织金”行动,全县共完成营造林15.15万亩。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为20.13km2。
天然林保护工程呈现新局面。通过编制《织金县2015年天保管护实施方案》,指导乡镇(街道)编制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实施方案,落实管护面积万亩201.58万亩,聘请管护员1248人(其中临时管护民员920人)。兑现公益林面积168.26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122.86万亩,地方公益林面积45.4万亩。兑现资金为资金1988.18万元,其中:国家级公益林补偿基金1842.9万元,地方级公益林145.28万元。
新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7家,发展林下经济2万亩,林业产值达5000万元;争取省级林业扶持资金20万元。完成2015年市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自查,逐步实现生态和经济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新局面。2015年底森林面积为2219853.9亩,森林覆盖率达51.62%。
1.2 林业已成为我县一大支柱型产业
截至2015年底,我县森林面积达到2219853.9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62%、林木绿化率达到52.4%、经济林面积达到37.6万亩、人均森林面积达到1.9万亩、人均经济林面积达到0.3万亩。林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型产业。
1.3 林业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从2001~2015年这15年间,林业第二产业占比由30.4%提高到55%,据统计,林业工业企业中,具有全国规模以上的就超过了3000家。
2.1 林业发展中的问题
2.1.1 林业资源质量低、存量小
虽然森林资源总量不少,但是因为人口众多,这二者不协调,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相对贫乏。林业资源具有森林质量低、存量小、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等特点,同时,经营管理方面的水平不高,也导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木材市场经常供不应求,木材价格也一路走高,导致林业资源无法满足木材供应和生态环保这双重任务。2.1.2人造板工业差距明显
木材加工业,尤其是人造板制造业,大量存在着设备落后、规模小、生产效率低、技术力量弱、产品质量差等问题。此外,由于管理水平不行、木材价格较高及原料浪费严重等一些原因,人造板工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明显。
木材加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人造板工业最为突出。目前,人造板工业规模小、投资少、设备老旧、技术弱,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无法提高。其发展水平大大低于世界标准,导致发展十分不稳定。
2.2 林业发展前景
2.2.1 林业资源发展空间广阔
森林面积逐年增长,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从数量上走出“低谷”,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下降局面,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实现了“双增长”。这是森业资源的发展现状,也是它的发展趋势。目前,林木的生长量超过了使用量,可使用林木在增长,森林面积也有了实质增长。林业资源的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空间广阔。
2.2.2 竹资源丰富
我县的竹产量世界最大,竹子的种类也最多。除此之外,我县也称得上是竹子加工技术最先进的地区,竹子加工产品,无论数量,还是品种,均居全省首位,竹笋已经成为我县重要的出口商品。
考虑到林业资源的种种不足,增大林木存活率,提高林木质量与数量,就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正确的造林方法尤其重要,以下简要介绍几种普遍使用且十分有效的造林方法:
3.1 播种造林法
是一种将种子直接播种于造林地的方法。它无需育苗工序,而且操作方便,非常适合大面积造林。但是它对造林地要求较高:造林地土壤必须水分充足,灾害性因素少,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区更为适宜。同时,幼林的抚育与管理也有着较高要求。播种造林法有:缝插、穴播、条插、块状播种和撒播等。
3.2 分殖造林法
是一种以树木的干、枝、根等器官和竹子的地下茎为造林材料的造林方法。它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费用低廉,操作简单,而且成活率高。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柳树、松树、泡桐、杨树和竹类等。
3.3 植苗造林法
顾名思义,就是移植培育的苗木来造林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适应不良的环境,生长稳定。这是一种应用最广的造林方法。
这种方法所使用的苗木,主要是营养繁殖苗、播种苗和移植苗,1a以上的树苗最好。
有了造林方法,还不能万事大吉,需要留意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3.3.1 选择树种要因地制宜
现代生态学的原理提醒人们,造林要讲究实效,提倡因地而异、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等原则。适当提高阔叶林种植面积,一方面,能加快土壤环境结构改善、提高林分质量,另外一方面,也可改变森林面貌,增加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旅游的可观赏性,丰富森林景观,提高抗击病虫害能力,同时,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3.2 选择最佳造林时间
造林,过去多以春季为主,近年来,由于树种多样性增加,技术推广到位,造林时间普遍提早。冬末春初时,由于气温低,蒸发小,起苗栽苗不致失水,栽后易成活。此时,树苗根系已经活动,造林后,先扎根,再长叶,同时抗旱能力强,生长量与春季造林相比多20%以上。但冬季干旱、严寒的地区,仍然宜在春天造林。栽树当天,要选阴雨天或者雨后晴天,连续大雨、土壤过旱、霜冻结冰期间或者刮大风天气,均不宜种树。
3.3.3 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整地翻垦土壤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一些灌木、竹类、杂草以及砍伐树木地上一些枝丫、倒木、伐根等杂物清除掉。清理的方法分为带状清理、块状清理和全面清理这三种方式。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统称局部整地。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上运用的那些块状整地方法包括:块状、穴状、鱼鳞坑;平原上运用的整地方法包括:块状、坑状、高台等。全面整地要翻垦造林地上的全部土壤,主要适用于那些平坦地区。此外,亦可喷洒化学除草剂,来除掉杂草、除掉灌木等植物。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林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林业资源有了极大改善,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一大支柱型产业,林业工业化进程也明显加快,特色产业迅速崛起……这就是林业资源的现状。在林业生产活动中,林业工作者需要注意一系列问题,包括造林整地、树种及造林时机的选择,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防治与森林防火等一些“管、护、防”措施,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林业发展,支持林业生产与服务,让青山绿水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藏。
[1]周辉,黄小林,陈颜颜.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的应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5(12):152~153.
[2]井伟民,刘凯明.浅谈林业资源与林业造林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2(27):375.
F326.2
A
1004-7344(2016)11-0186-02
2016-4-3
刘勇(1970-),贵州织金人,中级,大专,主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