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面包藏着幸运符号

2016-07-18 08:09
环球时报 2016-07-18
关键词:塞尔维亚当地人面包

本报赴塞尔维亚特约记者 纪双城

早前到访塞尔维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刚下飞机,当地人就献上面包和盐。这种高规格迎宾礼在俄罗斯等国家也有,但塞尔维亚人会告诉你,区别在于面包的口味,把面包做得好吃可是当地人的绝活儿。塞尔维亚人常开玩笑说,德国人一说自己爱吃面包,塞尔维亚人就该笑了。虽然在吃面包的量上赶不上德国,但在塞尔维亚,面包是绝对主食,一日三餐少不了,而且吃法很有特色。

塞国小麦让邻国赞不绝口

在欧洲国家吃早餐,烤好的面包多半会变得干瘪,配上各种果酱或是早餐肉以及蔬菜才会更可口。但在塞尔维亚的餐馆里,这些配料往往都不需要,店家直接将烤好的面包递到顾客面前的盘子里,除了散发麦香外,面包变得更加松软,一口咬下去,口感极好。

至于晚餐,塞尔维亚人就更离不开面包了。这其中的原因,只要品尝过当地餐的人们都会知道。“塞餐”的三大特点是:“味咸”“量大”“肉多”。虽然塞尔维亚和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相比,物价低廉,但食文化却一点不逊色。很多塞尔维亚人都擅长做奶炖小羊肉、熏野猪肉、甜辣椒酱,而这些菜肴用面包来配餐,再合适不过。

在塞尔维亚,一欧元买的面包可以供一家四口吃上一个星期。价格如此便宜和当地农产品丰富有关。由于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农业一直是塞尔维亚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塞尔维亚人认为,自家种出的小麦品质很好。对于这一点,欧洲邻国也赞美有加。当地人开玩笑说,虽然塞尔维亚还没有加入欧盟,但塞尔维亚人的小麦,面粉早已经入欧盟了,成为保证欧洲食文化高品质一个重要因素。

面包蘸盐不能随便吃

面包好吃不贵,随便拜访一户塞尔维亚人家,只要一进门,主人都会邀请你吃点儿什么,每家的餐桌上总要放些面包。但一些吃面包的方式,却不是塞尔维亚人一日三餐可以随便选择的。比如在当地传统中,面包蘸盐不是随便吃的,而是对贵宾的一种高规格礼遇。

面包蘸盐意味着主客双方绝对相互信任,能带给对方安全保证。古代欧洲的部落、家族成分极为复杂且经常对立仇杀,同时陌生人之间的杀掠、抢劫行为几乎是家常便饭,看似宁静和平的小村庄,可能瞬间把过往旅客洗劫一空,或被过往旅客洗劫。这种没底线的打劫习惯显然不利于古代的商品流通、人员往来和部族交往,为保障共同的利益,人们最终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宾客权利。面包蘸盐就是这种道德规范的体现。只要来访者在主人地盘内食用了主人提供的食物,双方就正式确认了宾客权利,即使有家族血仇,双方也不能在现场动刀动枪。这种形式在中世纪的欧洲十分普遍,最终在东欧发展为一种礼仪。

使用面包和盐,并非表示这两种食物的珍贵,而恰恰因为这两者的简单和普通。主人主动端出面包和盐,就代表主人送给你最宝贵的礼物。对于远离家乡的古代人来说,最宝贵的不是食物,也不是钱财,而是安全。但反过来,你吃了面包,也表示给主人带来安全的保证。

在塞尔维亚还有一种名叫“切斯尼查”的小麦面包,格外出名。每到1月份,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迎来圣诞新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做“切斯尼查”。人们在烤面包时放入一枚钱币,用餐时只能用手掰面包。人们相信谁得到了那块藏有钱币的面包,这一年就是幸运年。

面包博物馆讲述面包故事

在塞尔维亚,烤面包几乎是人人必备的生活技能。在塞尔维亚军校,实践培训课就包括让学员们学会烘焙面包的技巧。

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附近有一座面包博物馆。创始人是当地人斯洛博丹·耶莱米奇,这位出身农民家庭的当地画家,经过25年的努力,走访了7500多个村庄,收集到2000多件实物,在1995年自费在家乡佩钦奇小镇开设了一家面包博物馆。

在这里展览与面包有关系的钱币、邮票、海报、旗帜、徽章。另外,和面包“血缘关系”格外紧密的麦子,也是重要展品。在四个展室里,参观者可以看到数百年来不同时代的人如何制作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面包。▲

猜你喜欢
塞尔维亚当地人面包
英拉获塞尔维亚国籍
看到和走到
信一半
看到和走到
“好吃”的面包灯
“蛇来了”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