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对农业的影响※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2016-07-18 08:12刘红利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1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变动变量

刘红利,高 峰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淄博 255049)



·问题研究·

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对农业的影响※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刘红利,高峰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淄博255049)

摘要文章利用1990~2013年间的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在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农业发展的机制总结基础之上,利用VAR模型针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显示: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确会对农业总产值的变化产生影响,并且不同食物消费对农业总产值产生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农业发展VAR模型影响机制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消费市场报告》,我国消费增长动力转换已基本完成,整体消费结构调整与升级进程将进一步的提高。而面临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食物消费在整个消费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也将会发生变化,其自身结构也将会进一步的优化升级。当前阶段,农业作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一环,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这一有利机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农业发展机制分析

食物消费作为农业生产的需求端,对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不同农业产品的供给状况。而更深层次地讲,这些变化更能影响农业发展中的规模扩大、生产率提高、农产品价格波动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

1.1农业生产率提高效应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农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第1阶段为解决食品供给问题,主要是改善激励机制与市场环境,通过提高稀缺要素生产率增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1]。这一阶段居民食物消费中粮食消费所占的比例最高,此时进行消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生存与解决温饱。第2阶段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在这一阶段中,随着农业生产率的逐渐提高,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政府则通过政策措施激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且通过政策干预提高农产品价格等途径来增加农民的收入。第3阶段又称为“刘易斯拐点”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过去的经济发展方式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而不论农业发展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中,农业生产率的水平都至关重要。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则又是诱致农业技术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根据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来对其进行解释。诱致性变迁理论的观点认为技术变迁的方向与速度是对需求增长率与相应的资源条件的回应。居民对某种食物需求的增长会促进相应的食物产品生产技术的变革速度,从而带动农业的整体发展。相关的研究可见格里克斯 (Glick,1957)通过对美国杂交玉米的发明与推广研究,解释了市场需求对技术变迁的作用。施默克勒 (Schmook Le,1966)同样指出促使技术发生变革的决定因素不是科学技术,而是市场需求,引致发明的因素在于市场力量的作用。国内关于资源禀赋与农业技术选择的研究,林毅夫 (1991)利用中国26个省的数据,通过对中国杂交水稻的创新与扩散的个案来研究市场需求诱致的技术变迁在计划经济仍然有效。

1.2农产品价格波动效应

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稳定的农产品价格,而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则会通过影响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从而对农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根据微观经济理论,当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中对某种农产品的消费比例增加时,会提高对这一农产品的需求,并带动该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是根据蛛网模型,当期该产品的价格上涨,会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对下一期该产品的市场预期,因此在下一期中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既会增加产品的供给,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又会造成农产品价格的下跌。所以,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会从需求端改变原有农产品的需求,改变农产品最初的供求状况,最终会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影响[2]。通常的理论认为,居民收入增长是造成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始动力,在国外的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是通过Bennett定律来对这一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解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增加,相应的原有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进一步的,受国民消费结构等因素的进一步推动,一些食物产品价格因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造成了对其消费的增长使其更加的缺乏价格弹性,换句话说,消费的增加使其从相对的“奢侈品”变为“必需品”。所以,当市场中某些农产品的供给出现大量短缺时,国内市场中相关的食物供求关系就会收缩变紧。

1.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农业发展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具体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1)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用于消费。食物消费使得农业生产出的产品的最终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投入得到了补偿,也为农业生产积累了资本,有利于农业产业的深化与产业链的延伸。(2)食物消费产品更新乃至新替代产品的出现等,都会促使农户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追逐利润动机驱使下调整生产策略、创新生产技术,进而由于产业关联效应与价格引导效应吸引大量投资与存量资产进入对应的生产领域,从而引起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3)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除了受宏观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科技进步、政策引导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来自食物消费变动的影响,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的变动带来农产品市场结构的变化,从而对整个农产品产业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决定了农户与企业的生产行为与产业绩效,促进了整个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进而实现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最终导致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3]。最后,食物消费结构调整会对市场中的投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并会引起农业发展中社会资本结构的变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例如,食物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消费结构的高级化将促使生产与服务向纵深发展,从而大大改变产业结构的组成、匹配关系与运行方式[4]。相反,食物消费结构不合理,如食物消费领域狭窄、层次低、结构失衡等,会导致生产资源流动不畅,进而减缓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进程,加大产业结构调整难度,从根本上制约农业的长远发展。

2 实证检验

希姆斯 (C.A.Smis,1980)开创性地将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引入经济学研究,这种非结构化模型旨在把经济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视作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从而揭示变量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与建立在经济理论基础上的结构化模型相比,VAR模型更有助于研究随机扰动对多变量时间序列系统的动态影响[5]。鉴于此,该文将首先构建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农业发展的VAR模型,之后基于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从而对食物消费的不同结构变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

2.1指标选取

该文中,我国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分别选取了粮食、鲜菜、食用植物油、肉类 (包括猪肉、牛羊肉及禽类)、鲜蛋、水产品、鲜奶及鲜瓜果等8类,相关的数据来自于1990~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各变量分别用1nGrain、1nVeget、1nOil、1nMeat、1nFregg、1nSeafood、1nMilk及1nFrefruit表示。农业发展的代理指标选取的是农业生产总值,用1nAGDP表示,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3年。其中均对各个变量进行了取对数处理。

2.2VAR模型构建

在构建VAR模型之前需要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2.2.1平稳性检验

一般而言,VAR模型要求变量的平稳性,如果变量是非平稳的,则只有存在协整关系,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因此,采用单位根检验对各个序列的平稳性进行验证,该文选用具有普适性的ADF检验对所选取的指标1nGrain、1nVeget、1nOil、1nMeat、1nFregg、1nSeafood、1nMilk、1nFrefruit及1nAGDP进行平稳性检验。

表1 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根据表1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各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I(1),即原始数据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处理后序列都平稳,因此可以直接选变量的一阶差分进行VAR模型检验。

2.2.2VAR模型最优滞后期的确定

为使得VAR模型参数具有较强解释力,需对模型的滞后期与自由度进行权衡,使之既能完整反映模型的动态特征,又可保证模型的自由度。所以,基于LR(似然比)检验统计量、FPE(最终预测误差)、AIC信息准则、SC信息准则与HQ信息准则等5个常用指标对滞后长度进行选择,结果如表2所示。

在选择滞后阶数时,一方面要使滞后阶数足够大,以便能完整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另一方面,滞后阶数越大,需要估计的参数也就越多,模型的自由度就减少。表2显示5种准则中,有3种倾向于建立2阶滞后模型,所以在综合考察模型拟合度、残差的自相关性、异方差性及正态性之后,最终将最优滞后期定为2。

表2 VAR模型滞后期选择准则

2.2.3VAR模型的构建

基于上述变量平稳性检验与最优滞后期选择,结合VAR模型的基本思想,建立如下VAR模型:

式中,Yt是所选取的9个变量指标,εt为扰动项,A、B、C为参数矩阵。由于模型的分析结果严格依赖于随机扰动项为白噪声序列这一假设条件,经上文对模型的时间序列向量进行平稳性检验,表明原序列是平稳的。这说明,所选指标组成的经济系统,从长期看具有均衡关系。在短期内由于随机干扰,这些变量有可能偏离均衡值,但这种偏离是暂时的,最终会回到均衡状态,即所选指标适用于上述VAR模型。

2.2.4VAR模型的稳定性

有意义的VAR模型必须以稳定性为前提,因而对VAR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由图1可见,该VAR模型特征方程所有根的倒数值均位于单位圆内,因此,VAR模型是稳定的,这为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与方差分解提供了基础条件。

协整检验既可以决定一组非稳定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也可以用来判断线性回归方程的设定是否合理(高铁梅,2006)[6]。为避免伪回归,该文选用Johansen检验对VAR模型一阶差分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其中Δ1nAGDP与Δ1nVeget、 Δ1nFregg、 Δ1nFrefruit、 Δ1nGrain、 Δ1nMilk、Δ1nMeat、Δ1nSeafood及1nOil分别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了“至多一个协整向量”的假设,说明两两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图1 VAR模型中AR根

2.3脉冲响应函数

该文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考察其对内生变量当前值与未来值的影响。所加冲击不仅影响该变量,并且通过VAR的动态结构影响其它内生变量。在此基础上,该文重点关注各个变量对国内通胀的冲击影响。

2.3.1脉冲响应模型

由方程 (1)得到的向量移动平均模型 (VMA)为:

式中,ψp=(ψp,ij)为系数矩阵,p=0,1,2,…。则对yj的脉冲引起的yi的响应函数为:ψ0ij,ψ1ij,ψ2ij,…。

2.3.2各变量对农业总产值的脉冲分析

根据图2中的结果,在所有的食物结构中,鲜果、鲜蛋及肉类等3个指标中若对每个变量开始都赋予一个正向的冲击,其对农业发展指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鲜果在3个指标中对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变动的影响最小,而且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对鲜果冲击的响应速度也最慢,在第3期之后才达到最高的响应度;鲜蛋与肉类食物消费对农业总产值变动所起到的正向作用大小非常接近,并且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对其变动的相应速度也较快,在第2期左右就达到了最高的响应度。

表3 食物消费结构指标与农业发展指标两两协整检验结果

图2 各因素结构冲击引起的第一产业产值变化的相应函数

其它食物结构如粮食、鲜奶、食用植物油、水产品及鲜菜指标在给定一个正向冲击的前提下,其对农业农业总产值存在负向的影响。并且鲜奶与鲜菜食物消费对农业农业总产值的影响虽然具有波动性,但影响的方向一直为负向,其中鲜奶的正向冲击发生的第3期,农业农业总产值的响应度达到最高点,而同期发生的鲜菜冲击2年就达到了最大影响。其它食物结构如粮食、食用植物油及水产品在给定正向冲击的情况下,其对农业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方向先是负向后逐渐转为正向,呈现出“U”型特征。

2.4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提供了另一种描述系统动态的方法。脉冲响应函数是追踪系统对一个变量的冲击效果,相反,方差分解则是将系统的均方误差分解成各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通过将一个变量冲击的均方误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的随机冲击所做的贡献,然后计算出每一个变量冲击的相对重要性,即变量冲击的贡献占总贡献的比例。

该文中所用的方差分解模型为:

式中,ψq,ij是脉冲响应函数,δij是白噪声序列第j个分量的标准差,yit是自回归向量的第 i个分量,RVCij(S)表示第j个分量对第i个分量的方差贡献率。

该文仅考虑各工具变量对Δ1nAGDP(即y1t)的方差贡献率。其经济意义为,如果RVCij(S)较大时,意味着第j个分量对 Δ1nAGDP的影响大;相反地,RVCij(S)较小时,可以认为第 j个分量对Δ1nAGDP的影响小。

图3 各食物消费结构对农业总产值变动的贡献

根据图3所呈现的方差分解结果的趋势图可以看出,在所有的食物消费结构中,粮食、鲜菜、鲜奶及水产品等食物对农业总产值的变动所起到的贡献较大,起到的贡献都在10%左右。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度较小的为肉类、鲜蛋、食用植物油及鲜果等食物对农业总产值的变动起到的贡献相对较小,起到的贡献低于5%。

2.5结论

基于以上的VAR模型研究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确会对农业总产值的变化产生影响,并且不同的食物结构对农业总产值产生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也不同。其中,鲜果、鲜蛋及肉类对农业发展的初始影响为正向,影响的程度先增大后减小,肉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逐

渐变为负向,呈明显的倒“U”型特征;粮食、鲜奶、食用植物油、水产品及鲜菜指标在给定一个正向冲击的前提下,其对农业农业总产值存在负向的影响。并且粮食与水产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先负后正,表现出“U”型特征。

3 政策建议

鉴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为了更好应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效应,需要针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动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构建相应的政府引导机制来对其进行引导。相关引导机制的构建分别包括:居民食物消费与经济同步增长的联动机制;食物消费与农业产业结构良性互动耦合机制;居民食物消费环境优化的市场监管机制;食物消费需求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与调控机制。

(1)居民食物消费与经济同步增长的联动机制主要是指建立居民收入增长为枢纽的经济增长联动机制。通过完善原有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缓解居民在其它消费领域的支出压力,从而可以增加居民对食物消费的支出。另外,还应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联动机制与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增长的联动机制,通过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来引导居民食物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7]。

(2)食物消费与农业产业结构良性互动耦合机制的建立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农业产业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并对现有的宏观调控机制做进一步的完善来实现[8]。具体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制定实施公共项目规划、财政、金融、购买价格补贴、消费税减免等途径,以此可以达到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鼓励消费、促进消费需求结构与产业供给结构的同步发展的目的。

(3)优化消费环境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通过市场的监管对影响消费环境的行为采取严格的管制[9]。具体的方法包括完善价格监管机制,通过制定并实施制止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歧视等相关法规,来加强农产品价格的管控力度。

(4)食物消费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离不开科学的消费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对食物消费需求结构优化的引导应从科学消费价值观的引导开始[10]。通过文化引导机制、政策调控机制,多渠道、多目标、分阶段的引导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结构的优化升级。充分利用新闻、报纸及广告等途径对健康合理的食物消费进行宣传并从宏观层面,针对当前居民的食物消费特征与行为,制定长远计划,按照计划的目标来合理引导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优化,将总目标分阶段与分领域逐步完成。

参考文献

[1]何鹏,李晓,赵颖文.关于尽快建立四川省农产品数量安全监测及风险预警体系的对策建议.四川农业科技,2013,(08)∶5~6

[2]何蒲明,黎东升,王雅鹏.市场化改革前后中国粮食生产和价格波动比较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5)∶1~5

[3]郑必清.农业结构调整需要食物消费发展做支撑.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2)∶3~7

[4]孟繁盈,许月卿,张立金.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演变及政策启示.资源科学,2010,(10)∶1333~1341

[5]Adrian,JL,Daniel R.Impact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on Consumption of Selected Food Nutr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Amer.J.Agr.Econ.,58(1976)∶31~38

[6]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鄢姣,赵军.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基于协整和向量自回归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3)∶113~119

[8]曹志宏.基于谷物当量的中国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需求分析.资源科学,2013,11∶2181~2187

[9]宋则.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制约因素分析和消费政策评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3)∶5~9

[10]Kolleen J,Rask,Norman Rask.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ood production-consumption balance∶A growing global challenge.Food Policy,2011,36(2)∶186~196

·问题研究·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 OF URBAN RESIDENTS ON THE DEVELOPMENT AGRICULTURE——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VAR MODEL

Liu Hongli,Gao Feng
(Business school,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Shandong 255049,China)

AbstractBased onthe urban residents'food consumption data from 1990-2013,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that the change of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impacting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nd analyzed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 and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using the VAR model from general impulse response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of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of food affected the gros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nd the degree and direction of the influence were different.

Keywordsfood consumption;structure change;agricultural development;VAR model;influence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F126.1;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1-0099-07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116

收稿日期:2015-10-19

作者简介:刘红利 (1989—),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Email:1326033559@qq.com

*基金项目:山东社科基金项目“中等收入条件下山东省要素价格变动与现代农业建设研究”(14cjjj18)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变动变量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变动的是心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