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枪击案的“背后推动者”

2016-07-18 11:31:46文丨孙慧敏
遵义 2016年13期
关键词:奥马尔同性恋者奥兰多

文丨孙慧敏

奥兰多枪击案的“背后推动者”

文丨孙慧敏

控枪一直是美国的老大难,因为美国是一个“拥枪”理念深入骨髓的国家,加之美国陷入的越反越恐的怪圈、愈演愈烈的美国大选。奥兰多枪击事件无疑成为美国政治敏感期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6月的一个凌晨,美国一名29岁的穆斯林男子奥马尔•马丁手持AR-15半自动步枪,向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一家同性恋酒吧实施袭击,该枪击案已造成49人遇难,53人受伤。这是美国死亡人数最多的枪击案,也是美国本土“9•11”事件以来最严重的恐袭。奥兰多枪击事件发生后,全球各地都自发举行了哀悼仪式,但又有多少人思考这起惨剧的“背后推动者”到底是谁呢?

控枪与枪击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2014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3年的7年间,平均每年发生16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另据不完全统计,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的15年间,美国大规模枪击案已超过30件。甚至在奥兰多酒吧枪击案发生的前一天,美国“好声音”的一位女歌手也在该市被枪杀。

当地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奥兰多枪击案中,枪手行凶时使用AR-15半自动步枪属于致命性轻武器,为什么枪手能够轻易获得致命性轻武器?

据报道,奥马尔此前是佛罗里达一家少年管教所的保安,拥有佛罗里达州两项合法持枪许可。另据全美步枪协会网站的资料显示,佛罗里达州的居民想拥有一把冲锋枪、猎枪或手枪并不需获得许可证,只需填一张身份信息表格,交8美元做背景调查即可轻松过关。如需购买一把小型手枪,从下单到寄送会强制购买者等待3天,但购买大型枪支几乎现场就可以拿到。

作为对枪击案的回应,奥巴马总统12日当天剑指美国“枪支暴力”窘境,呼吁严格控枪。据美国一电视台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奥兰多枪击案后,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支持禁止在全美国境内使用自动武器。但是,控枪一直是美国的老大难,因为美国是一个“拥枪”理念深入骨髓的国家,美国有3亿多人口,私枪保有量逾3亿支。

拥枪是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呼吁“禁枪”就不可避免要提到修宪,而修宪难如登天。任何有关枪的提案,都关涉几乎所有美国人的利益,更不用提枪支生产商的幕后力量了。控枪窘境并非一次枪击案所能改变,其中包含着历史之争、党派之争和利益之争,奥巴马总统曾经为此洒热泪也无济于事。

越反越恐?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此次袭击事件发表讲话时表示“这是一场残忍的谋杀和一场可怕的大屠杀”,并将其定性为“恐怖和仇恨”的袭击。

据外媒消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称对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脉动奥兰多”酒吧的大规模枪击案负责。就在奥兰多枪击案发生前几周,“伊斯兰国”发言人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纳尼发布录音,呼吁追随者斋月期间在世界各地发起袭击,并表示这一呼吁“尤其针对身处欧洲和美国的战士和支持者”。

“伊斯兰国”认领奥兰多枪击案的动作再次凸显这一组织近期一种“惯用方式”:鼓励“同情者”发动袭击,事发后不论是否对其行动提供实质性支持都宣称“负责”。

警方透露,马丁开始行凶前,曾报警声称他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效忠。一段时间以来,行凶前后宣称效忠“伊斯兰国”已经成为极端主义“同情者”所发起袭击的“标志”之一。

美国联邦调查局承认,奥兰多枪击案枪手奥马尔•马丁早在2013年就引起当局注意。当时他因为向同事发表煽动性言论,疑与恐怖分子有关系,而遭联邦调查局问话。2014年,联邦调查局又因他与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基地”组织成员莫内尔穆罕默德有接触而召他问话,最终还是将其释放,官方给出的解释说:“我们判断他们的接触很少,在当时不构成实质性关系或威胁。”媒体引述一名反恐官员的话说:“我们到目前为止知道的是,他(与‘伊斯兰国’)的首个直接接触是他在大屠杀时作出的效忠誓言。这家伙似乎相当困扰而没有得到任何帮助。”

一名情报部门官员表示,“伊斯兰国”这一极端组织近期频繁“认领”多地袭击事件,可能意在借此“刷存在感”,以挽回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节节失利的颓势,该组织需要一些胜利的消息来虚张声势。

不过,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斯兰国”是否与这起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枪击案有直接关联,还有待证实。奥马尔虽然声称自己效忠于伊斯兰国的领袖,伊斯兰国也宣称这是他们的“战士”发动了这场屠杀。不过,根据现有的信息看,奥马尔更大可能只是同情伊斯兰国,而他也只是一头“独狼”。

自2001年阿富汗战争以来,美国反恐15年过去,却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而且,恐怖主义威胁已从过去主要由境外恐怖组织领导层集中策划实施,已经发展成为更加难以预防的“本土式”或“独狼式”行动。

对大选的影响

有分析指出,如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这是一起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有关的袭击事件,这或将对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产生不小影响。

枪击案发生几小时后,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在微博客网站“推特”猛批奥巴马“软弱”,针对枪手的穆斯林身份,推销自己反移民的极端主张,尽管警方已经表示枪手奥马尔•马丁是出生在纽约的美国公民。他在总统竞选打人气的第一阶段就鼓吹要暂时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

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同时强调控枪,说美国街头不应有“战争武器”存在,而特朗普反对禁枪。昆尼皮亚克大学一项民调显示,选民认为希拉里在处理国际危机上比特朗普更有经验,但在应对“伊斯兰国”威胁上,选民认为特朗普更有能力。

有报道指出,虽然奥兰多枪击没有明显改变总体支持率,但此事件的确改变了其他衡量指标的趋势。比如枪击案发生后,认为美国处于正轨的受访者占比由发生前的27%降至19%,对总统奥巴马的工作满意度由55%降至51%,

媒体就此话题发表言论称,虽然目前穆斯林已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议题,特朗普暂时会从中受益,但是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与禁枪问题,也能帮助希拉里获得人气。最终影响到底如何,还看双方的议题设置能力,以及如何在这些议题上做出反应,能否影响后续舆论风向。

恐同还是恐袭?

媒体人吕宁思在节目中给出了这样的言论:“枪支和民族种族的控制在美国都存在问题,并不是说马上就能解决,特别是对于LGBT这个群体的仇恨才是此次事件主要的事发原因,但是各个政客都没人敢谈社会对LGBT这个群体的歧视。”

去年6月,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美国同性恋群体权利平等诉求至少在法律层面已实现平等。虽然环境已经相对宽松,但同性恋仍然承受着“恐同”的压力。如果你询问路人对同性恋的态度,很多人会回答说,“我支持”、“我理解”。如果你接着问,“假如你的孩子是同性恋呢”,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恐同又称“同性恋恐惧症”,是指对同性恋行为以及同性恋者的非理智性的恐惧和憎恨。比如,看到两个同性之间的亲密举动,就无比愤怒,激动地全身发抖,破口大骂,甚至产生攻击性的暴力等。在美国电影《断背山》里有这样一幕惨剧,两位男主角的同性恋情曝光后,杰克被小镇里的人打死。

还有一些人是从道德层面的恐同,认为同性恋者违反了社会道德,一提到同性恋就会想到性交的场面,因而产生打压和消除同性恋者的心理,把自己想象成道德卫道士,让社会道德变得更加“洁净”。而更多恐同人士完全是因为无知,仅仅因为同性恋者与自己不同便加以歧视。

心理学家发现,恐同者会有一系列的情绪反应,他们不仅会歧视、排斥同性恋,还会产生恐惧甚至仇恨的情绪。近些年,恐同暴力与极端的宗教组织相结合,恐同仇恨与恐怖主义联系越来越紧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曾以同性恋者侮辱了伊斯兰教义为由,多次处死同性恋者,或将同性恋从楼顶上推下。

猜你喜欢
奥马尔同性恋者奥兰多
特朗普与穆斯林女议员同时遭批
环球时报(2019-04-15)2019-04-15 08:27:17
澳大利亚“网红猫”体长1米2或打破世界纪录
奥马尔·莫雷诺
青春(2017年1期)2017-02-09 16:11:21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评《掩饰:同性恋者的双重生活及其他》
反歧视评论(2016年0期)2016-07-21 14:54:47
阅读《奥兰多传》——对人、自我和世界的理解
中国诠释学(2016年0期)2016-05-17 06:12:32
苹果CEO宣布出柜
汽车生活(2014年11期)2014-12-03 12:51:05
云南大理同性恋酒吧低调开业
云中漫步者
美奥兰多市全球寻找“微笑夫妇”
环球时报(2009-06-05)2009-06-05 08:40:15
永远的B角
意林(2009年3期)2009-05-14 16: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