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将军”陈沂

2016-07-18 11:31文丨
遵义 2016年2期
关键词:右派日报社陈毅

文丨 白 科

“文化将军”陈沂

文丨 白 科

从山乡书生到新中国军队首任总政文化部部长,从三次赴朝到率团出访东欧四国,从毛泽东三次肯定的“左派”到全国闻名的大“右派”,从21年的生命炼狱到沪上再铸人生辉煌——这就是享有“文化将军”称誉的陈沂。

1912的冬天来得特别早,12月4日凌晨,在贵州遵义新舟镇一个教师家中,一个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夜的宁静。这个婴儿本姓佘,名万能,字孟秋。但在后来的岁月中,他的本名很少被人知道,人们所熟悉的名字叫陈沂,他曾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是赫赫有名的“文化将军”。

陈沂,曾用名佘立平,笔名陈毅。党内一度有“大小陈毅”之称。后为避与陈毅元帅重名,改名陈沂。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曾任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校务部主任、冀鲁豫日报社长总编、八路军115师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首任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被错划右派,下放黑龙江劳动21年。1979年平反,同年六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1996年被聘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2002年7月26日,陈沂因病在上海逝世。

以笔为枪战沂蒙

在战争年代,陈沂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文化、新闻工作。1942年到1946年,他曾担任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及大众日报社社长,转战在沂蒙的崇山峻岭。

1941年秋冬,“青纱帐”落了,日伪军开始对我抗日根据地“铁壁合围”,“扫荡”极其残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持续了两个多月。1942年春节刚过,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李竹如调任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秘书长,中共山东分局委派陈沂同志任大众日报社社长。

大众日报社与山东根据地在此次“扫荡”中都蒙受了巨大牺牲,生存十分艰难。山东分局给陈沂的任务是,不管情况如何,要保证报纸出版,要把延安的消息收到。

陈沂到任后的第一项工作是组织恢复出报。

铅印机还掩埋在蒙山,每期只能出五百份油印报,不敷需要。那就先恢复石印。报社各部门分驻在沂南县牛旺庙村周围七八个村子里,石印厂所在高家庵离据点只有十几里地,工人们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机器安在梨沟,装订则在清泉峪。为防敌人来袭,在驻地挖地洞,白天生产,晚上把洞口掩好。工人们甚至挖了双层地洞,上层半公开,石印机安装在底层,大碗油灯照明,发现敌情即把底洞口封死,并施以伪装。首次复刊的第311期《大众日报》便发行到3000份。

就在这时,日寇又以两万人的规模开始了春季“扫荡”,报社跟随分局进入到游击状态,并数次与敌短兵相接,其间石印报坚持出版。敌人不断派出小股敌人袭扰,石印也不可能了,报社就近利用印书的小印刷机出版缩小了的《大众日报》“战时版”,容量仅2200来字的报纸,报头、消息、言论一样都不少。

这时,山东分局决定机关转移到滨海区,包括报社在内的部门编为7个中队,立刻整装出发,经过两天一夜的长途行军,于3月20日到达临沭县朱樊村。3月27日,第321期八开小报迅即出版。在一一五师战士报印刷厂的帮助下,终于在4月13日实现了第326期四开铅印大报复刊。

几个月的游击转战,陈沂跟同志们一样疲惫不堪。同时,大家心里明白,陈沂还忍受着另一巨大伤痛——在大青山突围中他的爱人马楠受伤被俘,生死不明。

1944年8月2日,山东军区在莒南县坪上召开了首次群英大会,到会的各战略区英雄256人,大众日报社组织记者团赴会,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为此,报社编辑部搬到了坪上北面的大坡村。

20日,正参加分局全省地方报纸工作会议的陈沂接到通知,敌人集结了11000多兵力开始“扫荡”。陈沂当即宣布休会,各单位准备反扫荡。战斗英雄们立即返回部队参战,路远的就地加入分局各部门,有五名战斗英雄加入大众日报社。

这次“扫荡”,敌人一反常态,青纱帐未落就出动了。报社有条不紊,分成五个战时新闻小组分散坚持报道,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战斗英雄。编辑记者们或跟随主力部队,或深入敌清剿区,白天领导民兵战斗,实地采访,晚上参加转移物资,抽空写稿,坚持出版战时油印版。

21日,陈沂和总编辑白学光带领大家跳出敌合围圈。松了一口气后,电台工作人员开始值机,忽然收到苏德战场苏军节节胜利的消息,陈沂把这些消息汇报给了山东分局书记罗荣桓同志。躺在担架上的罗荣桓向陈沂介绍了战局,说已经派部队到敌占区,实行翻边战术,敌进我进。

陈沂决定增出号外,要通过报纸把这些情况快速告诉抗日军民。大家行动起来,誊写、刻版、油印,一气呵成。这时,莒南县委来取报的同志说,此地仍处在敌合围圈内。陈沂命所有人不得脱衣睡觉,次日清晨,全队向西转移到了古城庄,冲出了敌合围圈。

1943年8月,被俘近两年的马楠经我地下党组织和武工队的精心策划,被营救出来。

陈沂终于与妻子团聚,马楠随后也成为了大众日报社的一员。

1945年8月10日,陈沂同大众日报社员工们一起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陈沂参加革命前也名陈毅,以后他觉得与陈老总同名不大好,就把“毅”改成“沂”字。抗日战争胜利了,陈沂才在临沂第一次见到了陈老总。陈老总就改名的事说他道:“改不改有啥关系!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哩。俄国有大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法国有大仲马,小仲马。我们中国有个大陈毅,小陈毅,也可以嘛。”1946年,陈沂向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提出要跟随罗荣桓同志去东北,得到了陈毅的批准。

在陈沂的带领下,大众日报社六十多名员工渡海北上。他们像一粒粒新闻事业的种子,落地生根,在东北先后创办了《大连日报》《安东日报》《辽东日报》等十几家报纸。

“严峻的考验”

1955年10月,在中南海怀仁堂,陈沂被授予少将军衔,他的军衔是周总理授予的,勋章由毛主席颁发。由于他是当时军队文化工作者中唯一的将军,人们因此称他为“文化将军”。这是陈沂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谁想到,这位“文化将军”在1958年3月初被打成右派,不仅被撤销了领导职务,还被开出了党籍和军籍,是当时军队系统中级别最高的“右派”。他被发配到北大荒劳动改造。这一年,陈沂46岁。

陈沂对齐齐哈尔并不陌生,1946年6月,他作为中共西满分局委员、分局宣传部长兼西满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在齐齐哈尔工作一年多,领导创办了西满日报和新华社西满分社。1947年9月陈沂离开齐齐哈尔,随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去哈尔滨,黄克诚任东北野战军后勤司令员,陈沂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他没有想到,10年后再次回到齐齐哈尔不是作为功臣战地重游,而是带着右派的帽子来劳动改造。

陈沂被打成右派,他很不服气,他在宣布的会场上对宣布人说:“你们开除了我,我自己没有开除。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继续做一个共产党员、解放军战士。”不过,陈沂深感遗憾的是,在他任总政文化部长的岗位上,一是没有把三大战役的剧本写出来,二是“军人之家”未建设好(主席已批了三千万元),三是没有建成解放军交响乐团。陈沂被打成右派,他的许多老战友都没有把他当右派,他从北京来齐齐哈尔时在哈尔滨停留两天,等待省委分配工作;其间,他在哈尔滨工作的老战友,如市长吕其恩、哈军工副院长刘居英少将、政委谢有法中将都先后来看望他。当时,陈沂认为自己最多在齐齐哈尔呆3年,就可以回到党内、军内。可他没想到,这一呆就在黑龙江呆了21年。

陈沂把这看作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相隔21年的漫长的时间里,他写过两首诗。在第一首诗里他写下:受自己党的处分/哪怕再重/甚至处理错误/唯一正确的态度/更加忠贞……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不容易啊/受自己的党错误处分不发怨言更难/有朝一日/哪怕日子再长,一年,十年,二十年/党总会收回他/这一片赤心的“流浪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胡耀邦的关心下,陈沂的问题得以彻底的平反,他重新回到党内、军内,并被安排到上海担任市委副书记。

陈沂任总政文化部长时,萧华任总政治部主任。在他们的主持下,军队创办了《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歌曲》等刊物,创作了《万水千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地下长城》《战斗里成长》《董存瑞》《上甘岭》《杨根思》《南征北战》《保卫延安》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军队文化工作,对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鼓舞士气,提高战斗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陈沂一生笔耕不辍,代表作有《白山黑水》《陈沂散文、诗歌选》《陈沂小说、纪实文学选》《我们从朝鲜回来》等。曾主编《志愿军一日》《星火燎原》《辽沈决战》《当代中国的上海》《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等书。

猜你喜欢
右派日报社陈毅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看青
大学生右派林希翎的下落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
忆『七月分兵』和陈毅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