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建梅 邹 继 记者 李佳旭
青茶村之“变”
文丨刘建梅 邹 继 记者 李佳旭
青茶村副主任刘顺勇(右)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青茶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由于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经过村支两委近20年的不懈努力,如今这里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互帮互助,不仅领先全镇率先脱贫,更被务川自治县评为最文明村寨。
青茶村位于务川自治县浞水镇东北部,距离集镇17公里,全村有7个村民组共2736人。20年前的青茶村是出了名的“虎狼之地”,这里的民风彪悍,邻居间常常为争田边土角大动干戈,兄弟间常常为多赡养父母两天而打得头破血流,小偷小摸的事情更是时有发生……
如今的青茶村已经连续十年来无一例上访、无一件治安案件、无一例民事纠纷进镇,“三农”相关政策在这里落实最快最好,这里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互帮互助、井然有序,不仅领先全镇率先脱贫,更被务川自治县评为最文明村寨。而这一切的转变都来自于村支两委近20年的不懈努力。
近日,记者在务川自治县浞水镇党委副书记肖明顺的陪同下,来到了青茶村,体验青茶村之“变”。
走进青茶村,恰逢该村正在开群众会。“今年的低保不能评我,刘兴爱大叔年纪大,身体也不好,这次低保应该评他!”贫困户肖勇主动将低保名额让出来。“不行,你家孩子上学急需用钱,低保应该评你!”刘兴爱说什么也不接受。联合组的80多号人开的低保评议会议不仅民主、而且和谐。两个低保名额经过大家伙儿的公开评议后,在一片掌声中定了下来。
“低保、一事一议工程、公益事业建设,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事儿都必须开群众会,大家商量,民主决策!一句话,村里的事儿乡亲们自己做主!”青茶村村总支书记、村主任张永松拿出一摞厚厚的资料:《青茶村群众自治章程》《青茶村群众公约》《邻里纠纷连带责任制》……“这些都是村民自己定的规矩,违反了规矩就得接受处罚,不忠不孝罚200元,吵架双方罚50元,相反的‘好婆婆’、‘好媳妇’、‘光荣家庭’奖励200元、100元、50元不等”。
张永松告诉记者,村委组织成立了“和谐平安理事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禁赌协会”、“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等群众组织。这些群众组织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发现违规操办酒席苗头的,“红白喜事理事会”的成员们就会上门走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其主动打消违规办酒的念头;发现邻里间有矛盾的,“和谐平安理事会”就会以和事佬的角色及时登门造访,了解情况,及时化解隔阂;发现哪里有赌博行为的,“禁赌协会”的代表们就会及时劝阻,禁止赌博行为发生;而“老年协会”成员则主要由退休老干部组成,他们不仅组织开展系列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还负责了解村里老人的生活情况、身体情况,若发现有老人遇到困难,则报告村委会,让村委会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同时,群众组织还采取召开座谈会、举办乡友会、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并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每年评选一批尊老孝顺标兵户、平安家庭榜样户、遵纪守法模范户,并选定日子由村民敲锣打鼓,将奖牌和奖金送到这些文明户家中。
文明活动的开展孕育了淳朴民风,村民文明素质日渐提高,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前不久,在务川自治县文明办举办的“我身边的好人好事”推荐、评选活动中,青茶村推荐的好人好事就多达60余件。
“老百姓很纯朴,我们当干部的心里只要装着老百姓,一心为老百姓着想,和老百姓多沟通,多交流,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张永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这样,张永松成了群众心中最好的当家人,而这个当家人一当就是20年。
青茶村是浞水镇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一个村,老百姓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是靠出外打工,现在村里的常住人口仅占全村人口的一半,劳动力不足800人。
村委会副主任刘顺勇一直生活在青茶村,据他分析,造成贫困的原因虽然不少,但最主要的方面就是交通和产业。“以前村里主要发展烤烟、蔬菜和养殖,除了蔬菜,都没有形成规模性的产业,就算发展了产业也运不出去,因为青茶村的入组公路一直没有硬化。”
2005年以前,青茶村的通村公路路况其实也不错,砂石路、路面宽敞又整洁。副主任申学辉2004年开始种植蔬菜,村里的自然村银广村也在他的带动下发展蔬菜产业,并且成立了高山反季节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时间风生水起,连隔壁镇村的种植户都挂靠在合作社里来发展蔬菜。后来过路车太多,加上养护不及时,路面变得坑坑洼洼,反季节蔬菜虽然销路不错,但是超过一个时间段没有运送到市场去的话,剩下的菜就只有烂在地里,交通成为了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
在大家都无计可施之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来了。“开始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时候,对政策吃不透,到镇里学习了多次才知道应该怎么来做。”刘顺勇介绍,四个村干部都是本地民选干部,对村里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综合评估,在精准识别上都能达成共识。在精准扶贫所采取的方式上,几名干部之间也有过争议,但都会及时到老百姓家中实地协商解决,要做什么、要怎么做,都由老百姓自己做主。
“你想做什么产业,你就先做起来,中途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再商量,总有解决的办法,只要你在做,政府就有政策来帮扶。”在刘顺勇看来,“扶贫先扶志”是脱贫攻坚的第一步,不能仅仅是靠“想”,而是要摆脱“等靠要”的观念,要贫困户是认认真真地已经在做事、在搞产业了,那就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现在村里还有一些文化不高、年龄偏大、自家土地不适应发展经济作物、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用刘顺勇的话来说,这些都是相对比较弱势的群体,他们想要发展但是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
在刘顺勇看来,农村根本不愁没土地种,现在全村也还有近一半的土地荒芜着。青茶村的老百姓也非常纯朴,如果某户出外打工去了,家里的土地没人做,另一户想要利用起来,只要打个招呼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流转费用。要想把产业做起来就需要劳动力,但是附近的村镇根本就请不到人,从远处聘请工人的话成本就会增加很多,难免得不偿失。这些“弱势”村民正好可以到另外的村民地里务工,由于用工量很大,只要肯做的话,一个月2000多元钱的收入是不成问题的。
“去年,通村公路拓宽硬化了,7.5公里的入组路硬化也在今年初启动,更好的日子就快来了。”刘顺勇说,蔬菜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增加到了40多户社员。
1993年,高中毕业后的张永松回家后发现,家乡之所以民风差,关键问题还在于父老乡亲们很贫困。1996年,成功当上了“村长”的张永松找到落后的根源,他决定以他所学的知识和理念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去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
张永松认为,要管理好一个村,首先得有村民自己定的章程,让村民参与进管理中来,相互监督、相互约束,自己管理自己。但是有了有力的制度还不能完全服众,也不是管理好全村的法宝,老百姓最需要的是找一帮致富带头人。
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缺乏也是当地贫困户徘徊贫困线的原因之一。为了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张永松带头发展烤烟,也动员群众种植,也进行一些专业性的指导,仅1996年,青茶村烤烟产值达到了200多万元。尝到甜头的老百姓对这位年轻的村官刮目相看了。
联合村民组的刘顺洪,由于文化低,找不到门路去脱贫,一直靠种粮食维持生计,房子也年久失修,变得破败不堪,两个孩子都在读中学,家里就两口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赚取基本的生活开销都比较拮据。为了摆脱贫困,看到同村的人有的通过发展烤烟脱了贫致了富,张永松等村干部也开过多次群众会,传授了一些基本的种植要领,刘顺洪就开始种植烤烟。种植烤烟每个环节都很关键,但是刘顺洪由于技术不过关,没能很好地付诸实践,又不好意思去求助别人,所以种了两年倒亏损了不少。
在张永松看来,村干部只会说不会做不行,只会做不会说也不行。当好村干部必须是要会十个指头弹钢琴、能说会道、熟悉农村工作、能带头致富的行家里手。因此,他要求,村干部必须每人亲自示范发展一项产业,以此带动全村人脱贫致富。2015年,作为村支书记的张永松,亲自带头发展烤烟60亩,村委副主任申学辉发展蔬菜150亩,村委会副主任刘顺勇发展猕猴桃300亩……
在张永松的带领下,村里的四名干部格外的团结。“要想管好近三千人的村,核心组织必须紧密团结。青茶村能脱贫,靠的就是协作能力。”四名民选村干部都是“70后”,思路观念也相近,遇到任何事都能有商有量,最终总能达成统一的意见。
2014年,通过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刘顺洪种植了40亩烤烟,张永松等人对刘顺洪种植烤烟的每一个环节都手把手地教,从育苗、移栽、管理、烘烤、销售等,都认认真真地详细讲解,做每一项工作时都赶到现场指挥。刘顺洪年底一算账,净收入就超过10万元,2015年就直接搬到了集镇上去居住了,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刘顺洪现在也是街上的人了!”
2015年,青茶村有贫困人口160户603人,贫困发生率16.24%。为了实现脱贫目标,青茶村干部们严格按照农户申请、召开群众会和村名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帮扶计划等步骤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并认真走访贫困户,把国家和省、市、县的惠农政策,扶贫开发政策宣传到户,引导贫困群众摆脱意识和思想上的贫困,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发展的内动力。2015年全村发展产业户105户,其中发展烤烟1500亩、蔬菜400亩、养鸭3000多羽、养牛60头、养山羊500多只。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03元。
“你们既要干好村里的工作,又要发展产业,能兼顾好吗?”
“首先,我们的电话24小时开机方便群众,同时,我们把全村所有的电话号码都存在手机里的,随时有事随时联系!”刘顺勇说,哪里有民事纠纷的,就马上联系当地说话有分量的人去协调,如果协调不好的,就联系组长调解,如果组长调解不好的再到村里解决。青茶村十多年没有发生一例治安案件,没有一例上访案件,所有的矛盾都几乎在组里消化掉了。
“他们村所有的工作都推行得最好。”浞水镇党委副书记肖明顺说,2015年农村合作医疗费青茶村只用了5天时间全部收完上缴财政;2013年修务彭公路过青茶村10公里路段时,老百姓不需要任何补偿;修双联村跨村青茶村路段4公里,老百姓无偿送地;在青茶村建的50间烤房,老百姓无偿送地;集资修建一事一议工程时,一个月集资50万元……
“牵涉群众利益可不是小事啊,你们有什么窍门?”
“盘活人力资源啊!”张永松说,只要村里有什么大发展大建设,首先就组织召集各片区支部书记、党员、退休干部、在职干部及当地知名人士开会做动员工作,然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他们去各家各户做工作,这样就能理顺了。
四个人管理一个近3000人的大村,他们依靠的不是单纯的四人,他们在全村织了一张大网,他们只是负责收网的人。3000人,有条不紊、安居乐业!
针对今后的发展,张永松别有一番看法。他打算,以“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行以农户入股和到村集体当员工等方式大力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以村委会牵头,以部分有识之士带头,抓准机遇,通过电商平台将青茶村的土特产品推销出去,把符合该村的产业引进来。2016年,计划围绕“五个一批”和“六个到村到户”的惠农政策,发展养殖户15户、生态移民搬迁18户等,为2018年达成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了难题就连夜协商解决成为了青茶村干部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