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丽, 朱顶贵
论著-外科手术美容思维专题
经耳内切口行髁突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
戴 丽, 朱顶贵
目的 调查经耳内切口行髁突骨折手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华盛顿大学头颈肿瘤生活质量量表(UW-QOL),比较经耳内切口及耳屏前切口行髁突骨折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结果 接受耳内切口手术患者创面愈合后,面部两侧对称,瘢痕不明显,咬牙合关系、张口度恢复正常,面神经无损伤,患者术后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结论 经耳内切口入路行髁突骨折手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髁突骨折; 生活质量; 耳内切口; 耳屏前切口
据统计,因意外伤害而导致的颌面部损伤越来越多,其中伴发颌面部骨折约35%[1]。髁状突骨折按照骨折块移位的程度可分为4类:Ⅰ类,骨折块没有明显移位;Ⅱ类,骨折块移位偏离骨折线(一般标准为小于30°);Ⅲ类,骨折块有明显移位或者重叠,但仍在关节窝内;Ⅳ类,骨折块脱位且不在关节窝内。对于Ⅲ、Ⅳ类移位明显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2-3]。髁突骨折的传统手术入路可分为口内入路及口外入路,其中口外入路常采用耳前切口或颌后下切口[4-5]。南京市口腔医院采用经耳内切口行髁颈骨折手术,对患者面部外观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术创恢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被看做重要的术后评估项目[6]。自2013 年 1月至2014 年12月,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华盛顿大学头颈肿瘤生活质量量表(UW-QOL)[7-8],比较了经耳内切口及耳屏前切口行髁颈骨折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进而评估不同手术入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研究对象 本组共63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龄11~68岁,平均39岁。经全景片和锥形束CT(CBCT)检查,确诊为髁颈骨折并不伴有其他部位骨折,所有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张口受限及咬牙合紊乱,骨折移位明显或下颌升支高度有明显降低。其中,耳内切口28例(观察组);耳屏前至头皮冠状切口20例(对照组1);耳屏前拐杖切口15例(对照组2)。
1.2 经耳内切口行髁突骨折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排除全身绝对手术禁忌证后纳入手术。所有患者均予以拍摄上下颌骨全景片和CBCT。将传统耳前切口置于耳内(耳屏后方),以增加其隐蔽性,并自耳轮脚斜向前约45°上延伸切口(呈曲棍棒样)。术区局部注射含1∶10万~1∶20万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一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颞浅筋膜层,于皮下组织深面潜行分离,将皮瓣向前翻起,至此颞浅血管清晰可见。自颞浅血管前缘切开颞浅筋膜层,并亦将其向前翻起,至此已显露颞肌筋膜层;用组织剪或骨膜剥离子分离颞肌筋膜浅深两层,显露关节囊,在其表面做“T”形切开,显露病变区域。术中根据骨折具体情况,能复位者采用钛板,予以坚固内固定;不能复位者则摘除游离髁突。术区彻底止血,关节盘复位,缝合于周围结缔组织韧带,并采用5-0可吸收线分层对位缝合,皮肤切口用6-0美容线间断或连续缝合。
患者于术后2周开始行开口训练,极小部分患者给予颌间牵引,1个月内不得咬硬物。术后1、3、6、12个月复诊,检查咬牙合关系、张口度、颞下颌关节症状、面形和面部瘢痕情况。
1.3 调查工具 采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量表有90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没有”“轻”“中等”“偏重”“严重”5级评分法,分值0~4,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量表由10个分析因子组成,每个分析因子包含若干项目。采用UW-QOL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的生理健康状况。UW-QOL问卷由12个疾病特定领域及3个全球性的问题组成。12个疾病的具体问题中每个问题均由3~6个选项组成。每个项目的评分0(最差)~100(最好)。
1.4 调查方法 以患者易理解的文字或语言形式描述研究的目的、内容及用途,患者详细了解后填写或回答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63分,回收有效问卷63份。
全部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恢复原有咬牙合关系,无感染、面瘫等并发症。其中,观察组28例患者术后7 d拆线,患者面部两侧对称,开口度2.8~4.0 cm,颞下颌关节区无疼痛,面部瘢痕不明显,对面部美观较为满意。对照组35例患者不同程度表现出对面部瘢痕影响美观的担忧,其中对照组1患者心理焦虑状况明显。
2.1 患者术后生理健康状况评估 3组数据中,咀嚼、吞咽、味觉、唾液、语言等功能项目的得分较低,分数最低的是咀嚼(对照组1:42.32±1.35;对照组2:42.49±1.29; 观察组:43.16±1.09)。3组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是外貌(对照组1:59.43±1.32; 对照组2: 60.30±1.13;观察组:63.14±7.96)和肩功能(对照组1:79.12±6.11;对照组2:80.16±6.07;观察组:82.87±4.73)2项。当患者被要求选择他们最看重的3个项目时,咀嚼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外貌和语言。见表1。
2.2 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对照组1、对照组2的患者在抑郁、焦虑、敌对3个项目上的因子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的患者(P<0.01),见表2。
表1-1 UW QOC量表分数结果
表1-2 UW QOC量表分数结果
注:*对照组1与观察组相比P<0.005;*对照组2与观察组相比P<0.001
表2 SCL-90量表分数结果
注:*对照组1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2与观察组相比
迄今为止,对于髁突骨折治疗的方式尚存在一定争议[9-10]。正确的选择应视患者年龄、损伤情况等因素综合决定。髁状突骨折无明显移位者,或者无严重张口受限、明显咬牙合紊乱或明显面部畸形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可以避免手术创伤带来的关节结构损伤,但较难完全恢复髁突形态,且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颞颌关节紊乱等症状。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解剖复位,恢复髁状突的外形,但手术有可能损伤面神经和关节结构。此外,手术治疗会对患者面部美观造成一定影响。采用何种手术入路,既能恢复患者功能,又能兼顾患者面部美观,是颌面外科医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髁突骨折可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中、低位骨折多选用耳屏前切口、下颌下切口或颌后切口入路[11-12]。下颌下切口及颌后切口对面神经颊支及下颌缘支损伤概率较大,手术后多见关节强直,开口受限等并发症。此外,该手术自下颌骨骨面翻起咬肌,会导致部分咬肌功能丧失,术后咬肌萎缩、瘢痕明显、切口较长,对面部美观影响较大。
传统的耳屏前切口是沿耳前皱襞切开皮肤,沿面部与耳轮皮肤交界处做切口。此切口易损伤面神经颞支及颧支。由于年轻人耳前天然皱襞的缺乏,不易准确判断切口的位置,往往会加重术后瘢痕形成。耳屏前至头皮冠状切口,切口以能暴露术区方便操作为准,长为15.0~20.0 cm。耳屏前拐杖切口长为6.0~8.0 cm。
我们采用耳内切口入路,将传统的耳屏前切口后移并置于耳屏后方。此入路容易确定切口位置,切口为经外耳道内的耳内切口,对面部神经损伤概率较小,术后瘢痕在面部基本不显露,充分兼顾了美观的要求,是髁突骨折手术的较理想入路。
[1] 黄文荣, 刘柳芳, 周筱怡. 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11(6):754-755,758.
[2] 刘 刚, 张朝奎. 髁状突骨折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效果比较[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12(8):1266-1268.
[3] 谢奕文, 林玉娇, 王友山, 等.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9):531-532.
[4] 赵悦涛. 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30(3):503-505.
[5] 李亚娣, 黄永清, 乔光伟, 等. 耳屏前直线切口直视下行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及其疗效[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8,24(4):547-549.
[6] 周月爽. 健康信念模式对改善创伤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J]. 职业与健康, 2014,30(4):571.
[7] 童辉杰. 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变迁之研究[J]. 心理科学, 2010,33(4):928-930.
[8] 严颖彬, 毛 驰, 彭 歆, 等. 应用UW-QOL评价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质量[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9,7(6):495-499.
[9] 杨 亮, 刘 磊. 髁突骨折治疗方法及其选择[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7,34(1):33-34.
[10] 陈 瑶, 张志光, 郑有华. 髁突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17(3):279-281.
[11] 张治忠, 高春莲, 任江涛. 颌后切口入路髁突骨折的手术治疗[J]. 广东牙病防治, 2009,17(4):161-163.
[12] 王卫红, 朱 谨, 夏 斌. 耳前、下颌下切口治疗咽旁颞下窝肿瘤[J]. 口腔医学研究, 2010,26(1):113-115.
Investigations of quality of life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condylar fracture surgery through endaural incision
DAILi,ZHUDing-gui.
(NanjingStomatologicalHospital,MedicalSchoolof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08,China)
ZHUDing-gui,Email:zdg0805@sina.co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ondylar fracture who had undergone reconstruction surgery through endaural incision. Methods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after the surgery through endaural incision and tragus incis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UW-QOL). Results After wound healing, the patients who accepted the endaural incision surgery achieved facial symmetry, scarring was not obvious, occlusion and mouth opening were normal. There was no facial nerve injury. Moreover, the pati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ere sound. Conclusion Condylar fracture surgery through endaural incision has fewer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s.
Condylar fracture; Quality of life; Endaural incision; Tragus incision
南京市医药卫生科研课题(YKK08050) 作者单位:210008 江苏 南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 儿童口腔科 第一作者:戴 丽(1983-),女,江苏南京人,主管护师. 通信作者:朱顶贵,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电子信箱:zdg0805@sina.com
10.3969/j.issn.1673-7040.2016.12.008
R622
A
1673-7040(2016)12-0729-03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