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纪芳(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崔纪芳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本文在对小群体教学的模式的意义、价值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改善建议,以期能推动小群体教学的模式得到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群体教学模式;高校健美操教学;应用
小群体教学的模式指的是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将学生按一定原则分为几个小组,对这些小组进行监督并给予指导,让各个小组之间的成员互相交流并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以此来达到教学的目标。该教学模式与以往的合作学习之间并不完全相同,区别在于合作学习属于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为满足实际需要而使用的教学策略。小群体教学的模式是教学模式中的一种。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要组成一个小组或是形成一个群体是需要经过一定过程的,这是小群体教学方式最大的特征。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需要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评价以及对小群体学习的评价互相结合,还应将学生学习的个人目标与小群体学习的目标进行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群体在学习时,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小群体教学的模式中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该教学模式是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来开展教学活动,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运用该教学模式是将教师与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通过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教学,并且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该教学模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团队意识也能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教学进行评价主要采取3种评价方式,分别是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将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互相结合的评价。教学方式主要是有2种,分别是教师讲解和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2.1小群体教学模式是将学生分为小组,以小组互相学习为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营造出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互相合作、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管理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加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善于与别人交往。
2.2运用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各小组成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充分交流,同学间互相帮助学习,共同合作,缩小彼此之间成绩上的距离。
2.3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增强学生集体的荣誉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2.4要想将小群体教学模式进行运用,就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教师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培训,提高自己教学设计的能力,管理组织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1教师与学生自身因素的限制
要想将小群体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到健美操课程的教学中去,就需要教师拥有更高的能力,它对教师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还要了解与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的知识。学生也需要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组织的能力,还需要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只有做到这样,才能顺利在健美操课程中将该教学模式进行运用。但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一些教师会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而且部分学生的能力还不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该教学模式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3.2课堂时间不足,设施不完善
除了受到教师与学生自身因素的限制外,课堂时间少也是阻碍小群体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该教学模式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有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这需要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来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但从目前高校的教学情况看来,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去参与体育活动,而高校为健美操课程提供的设施也对该教学模式的发展造成影响。目前,大部分高校在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非常有限,在体育设施方面无法满足所有健美操活动的需求,这样也会导致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健美操课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3.3教学环节与内容较多,学生难掌控
小群体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设置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知道应该将哪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学生也不知道所学内容中哪部分比较重要。在参与小群体活动时,部分学生对健美操活动的兴趣不浓。而一些教师受到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不能对每个小群体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对他们进行监督并提供所需的指导。部分学生自主性比较强,难以掌控,因此偶尔会出现一些小群体失控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健美操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下降。
在高校健美操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小群体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首先,高校健美操通识课采用小群体教育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帮助教师了解和把握每一位在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构建小群体教育教学模式既能有效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从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又能确保高校健美操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其次,在高校健美操通识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时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方式作出适当的改善和调整,转换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观点,从而更好地构建小群体教学模式,调动和提升高校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满足并激发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学习的兴趣。再次,高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培养学生集体参与感和自豪感,挖掘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学习的潜质,激发高校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在实际的课外比赛活动中,高校学生应积极主动参加健美操运动,培养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最后,在高校健美操课程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小群体教育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善于观察各个小组成员的学习状况,及时指出各小组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仔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原因,从而能够科学有效地宏观调控整个健美操课程教育教学过程。
小群体教育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课堂实践锻炼,而且也缩短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构建和采用小群体教育教学模式对高校健美操通识课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5.1优化分组原则
在健身操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构建小群体教育教学模式,需充分考虑到每个小组成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遵循合理的分组原则。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直接因素。因此,合理分配不同学习层次的组员,发挥各个小组健美操学习的核心力量是构建小群体教学模式的关键前提,也是影响高校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学习的主要因素。
5.2建立目标原则
高校健美操教师在构建小群体教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明确提出和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组织并协助高校学生完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舒适的教学环境,合理规范地进行对健美操课程考核和评估。
5.3遵循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原则
在高校健美操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融入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此外,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中心力量,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升,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5.4教师调控原则
在构建和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而绝非“一盘散沙”式的教学形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索精神。此外,在必要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旁协助指导学生,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和启迪,使得学生在得到教师的反馈之后,自然能够体验到自我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具体的健美操课程教学中,教师还应渗透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每位高校生在小群体教学模式之下能够收获更多实用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5.5多角度课程评估原则
在健美操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应组织和开展丰富多样的健美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运动的需求,塑造和增强学生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因此,高校需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形式,遵循多角度课程评估原则,建立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平衡评估体系,采用现代化的自我、师生评估形式。评估内容上也需要调整和改善,不仅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而且还要包含内在人文素养、小组合作与沟通意识、集体荣誉感等多方面的培养内容。由此可见,遵循多角度课程评估原则对高校构建小群体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还是普遍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是明显不利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仅仅强调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注重个体之间的竞争,缺乏集体之间的合作与团结。因此,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利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体育教育教学模式应融入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之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中国高校健美操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和采用小群体教育教学模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健美操运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有效地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增加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实践证明,在所有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中,小群体教育教学模式对高校教育教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汪慧.健美操小群体教学论析[ J ].当代体育科技,2012(14).
[ 2 ]董亚会.小群体教学模式在健美操专项课中的实验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2013 (29).
[ 3 ]耿宁,张传峰.小群体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投稿日期:2016-04-03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5-104-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9.055
作者简介:崔纪芳(1970—),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