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越远,离教育越近

2016-07-17 05:34徐海鸥朱志林严和平
人民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旅行生活老师

徐海鸥 朱志林 严和平

迷失的我:在困惑失意中踏上旅程

“终于,考试已经结束;终于,可以大口喘息;终于,所有的一切暂告段落。感谢七月,终于如约而至……这一刻,我只想去远方,离开南京,哪儿都是风景。”2009年7月1日,暑假的第一天,我怀着烦躁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登上去西北的列车,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写写画画。列车渐行渐远,南京成了一片模糊的背景。

2007年9月,大学毕业的我来到北小工作,此前我在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内心很自信,渴望在工作中施展拳脚,像其他优秀老师一样做出成绩。然而,刚工作时的热情,被日复一日的繁杂琐碎磨得“苟延残喘”,上课、备课、改作业,学生之间闹矛盾,家长的不满,领导约谈……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纠缠在一起如同织就了一张巨大的网,将我牢牢捆缚。渐渐地,我不禁对这份丁作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分管教学的领导几次听我的课,指出了很多问题。如“眼里要有学生,不要心里只想着走教案”“对学生的发言你要有所反馈”“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入浅出你是深入深出”,等等。他们说得没错,课堂上我似乎竭力维持一个师者的尊严,高高在上,不苟言笑,学生也正襟危坐,噤若寒蝉。连我自己也能感觉到,课堂上的我“无趣无味地唱独角戏”。有一次听课的领导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小徐啊,备课不仅仅只是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啊,我觉得到现在你还没摸到语文教学的门啊!”那一刻,我内心“轰”的一响,觉得有些东西瞬间坍塌了。

大概因为近处失意,我特别向往远方,就像汪国真说的那样:“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到远方去,到远方去……”每当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总渴望用一场旅行来荡涤工作上的疲惫感。我不止一次想过,大概我的生活只能“在别处”绽放。

走在路上的我:重新发现教育和生活的意义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起初,我像一只得到自由的鸟儿,随着心意尽情地行走,少则20天,多则一个多月,假期只要有时间,我几乎都泡在路上。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在夜色中赶赴机场,飞到当晚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一一长春。接下来,哈尔滨、北京,忽而一张机票又飞到重庆去大足县看佛教石刻,去成都寻觅美食,在凤凰卉城沱江边缅怀沈从文先生,想象《边城》里的翠翠……我就这样天马行空地四处游荡着。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心底最深处总觉得有点空。旅行于我而言,更多是逃避。

又快到一年暑假,我去欧洲旅行前去找孙双金校长办理工作证明,在等待过程中,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孙校长,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点不务正业,一到放假就四处乱跑?”他一边批复,一边笑着说:“海鸥啊,这样说就太狭隘啦!一个老师只有自己的专业生活,没有自己的更大范围的人生生活,这个教师是不完美的。有什么样的人生,才能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开阔视野,对自己和学生的成长都很重要!”

我从未去想过关于旅行的意义。当我静下心来,除了看到那个慌乱逃离的我,也回忆到很多积极的一面:在高山之巅顿感人之微小,在流水之侧悟“逝者如斯夫”,在庄严的庙宇中看满脸虔诚的信徒,在高耸的教堂里听牧师讲道……我的心灵也在不经意间一次次净化。挑担子沿街叫卖的越南小贩心满意足地侍弄着水果,奔波不息的柬埔寨突突车司机滔滔不绝地介绍吴哥窟,科隆教堂旁拉大提琴的情侣双双陶醉于乐声中,驾驶快艇教授浮潜的泰国小伙始终满脸灿烂,新疆草原上哈萨克牧民在马背上气定神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也许他们并不富裕,然而他们脸上的微笑和眼中的光亮写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有一年寒假,我来到芬兰,踏进北极圈,来到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罗瓦涅米,在白雪皑皑的冰天雪地里看见圣诞老人的小木屋。推开一扇门,突然看到喜气洋洋一身红衣的白胡子老爷爷。他胖胖的,坐在那就像一张厚实温暖的大红沙发,脸上始终带着慈祥的微笑。他询问孩子们圣诞节过得如何,收到了什么礼物,许下了什么愿望。想到此前在这里看到无数的孩子,我出于职业敏感,好奇地问:“您每天不停地跟孩子说那么多话,觉得辛苦吗?”他微笑的目光从鼻子上架着的小眼镜里透过,“不,不,不,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每天能见到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看到他们惊喜的样子,给他们送去祝福,我太快乐了!”我的思绪飘到了国内,让我想到了那些恭恭敬敬喊我“老师”的孩子,想到自己是否已经忘了初心……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抵达任何地方一一而在于发现你在那里,向来在那里,已经在那里。你永远处在纯粹创造的时刻中。因此生活的意义就是创造——创造出你的身份和本质,然后去经验它。”一位哲人如是说。在路上,我越来越意识到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发现自己,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正确看待自己、尊重自己,也才能获得工作的动力和激情。一个念头在我心中生起:希望我也能如那些积极乐观的人们一样坚守,创造美好。

归来的我:诗意栖居享受爱的教育

又是一次听课,这次是教导处的吴静主任,她特别善解人意,一再告诉我放松。

当天我上的是《玩转甲骨文》,这是我的教师个人研究课程。旅行让我更加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能给他们播下怎样的文化种子?我想到了汉字,它是我们的活历史,也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古老的文字。孩子下课后,吴老师和我交流对这节课的印象,她欣喜地评价我的课堂教学比以前生动多了,师生间互动到位,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领略了汉字的魅力。评课之余,她说:“你写的游记我读过了,很佩服你的勇敢。你的学生一定特别喜欢你,让每个学生爱生活,这才是教育的最成功之处啊。”她热情洋溢的话,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动。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呼唤、相遇,是平等的对话。旅行归来,我与学生更平等地相处,在开放、友好的氛围中获得了巨大充实感。学生季可菁在作文里写道:“徐老师特别喜欢旅行,回来总喜欢和我们分享世界各地的見闻。每当投影上播放各地的照片时,我们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不想错过丝毫。她告诉我们荷兰人是如何的高大,自行车的车座比她的腰高出好多;凡,高为了把握色调的变化,把好多种颜色的毛线绕成小球照着画;传说中严谨的德国人喜欢把靠路边的窗台打理得格外温馨;超市、饭店、商场里,芬兰的小孩总是沉默的,有些大人却把头发染得格外鲜艳……我很享受这样的‘旅行时刻,我想同学们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吧。”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也大方、主动地走向讲台,将自己旅途的见闻与大家分享。

学校附近鸡鸣寺的樱花开了,如霞若雪,又在数步之遥,遂向学校申请“去樱花树下晨读”。教导处吴贤老师不仅同意了,还对我的行为大加欣赏,说那一定会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清晨。欣赏着玲珑剔透的花朵,背诵着国学经典,朗朗书声如玉石相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那一刻,古诗勃勃的生命力在我们身上得到了延续。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教育不能只单纯追求眼前的成绩,更要注重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念。一位10岁的女孩2015年刚开学不久被检查出患有I型糖尿病,因为她身体酸中毒很严重,进医院那天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一星期后,我去看望她。她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小小的身体缩成一团。见我来了,她蜡黄的脸上露出一丝惊喜,虚弱地问妈妈:“妈妈,过段时间春游我能去吗?我想跟大家在一起野餐。对了,妈妈你知道吗,徐老师去过很多地方,等我病好了,我们把徐老师去过的地方都去一遍,好吗?徐老师常告诉我们‘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要多看书,多走走。”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也有着万千感慨,我在心里默默下决心:我要做更多的带给学生幸福和憧憬的事,带给他们更多的正能量,旅行的故事我还会继续讲下去的。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声唱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柄居在大地上。”能够在精神的家园诗意美好地柄居,这是无上的境界,而北小这座兼容并包的校园,让我感受到了这样的诗意,不再是失意。感谢旅行,更感谢这所宽容自由的学校,感谢善意满满的同事们,让曾经有些迷茫的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如今,我和学生“相看两不厌”。

路,在脚下,我们将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旅行生活老师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夏日旅行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