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只有学业

2016-07-17 05:51周君力钟斌
人民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校本基地德育

周君力 钟斌

“学校并非知识的仓库,而是启蒙的灯塔。”以培养“完整的人”为旨归,一所建校110周年的老校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2 0 0 6年的百年校庆让厦门一中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为顺应时代发展对未来人才的新要求,学校把办学思想定位为“人文·创新·为发展而教育”。“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创新”是新时期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为发展而教育”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人格为育人目标。学校还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指导思想,从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基地开发、社团活动入手,开启了基于学校文化的人才培养新路径的探索。

三维校本课程:原来老师这么有趣

学校课程是对学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为了实现培养优质、多样化人才目标,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个体差异,学校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开发出了十类极具特色的“人文、创新校本课程”,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拓展、人文与社会、科学、实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厦门环境与人文、厦门科技与产业等供所有学生选择。

从课程形态上,学校校本课程可以分为“通识型”“拓展型”和“实践型”。

“通識型”是指基于学科教学的基础性校本课程以及常识性生活素养课程。如初高中衔接系列课程、硬笔字书写规范指导、英语报刊阅读、生活中的物理等。

“拓展型”可分为广度上拓展型课程与深度上拓展型课程。广度上拓展型课程如鲁迅研究、风水文化与地理、物理学史与物理思想方法、物理与摄影等。深度上拓展型课程主要是指学科竞赛类课程,如高中数学竞赛等。

“实践型”主要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社团活动、青少年发明与创造、校园志愿者工作、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富有学校传统特色的课程,如模拟联合国协会AIMUN、青少年创新实验课题研究等。

众多校本课程中不乏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课程,有地理老师谈《风水文化与地理》,政治老师教学生《天天理财》,生物老师传授《季节性食补与科学养生》。由语文老师开发的《中外电影经典赏析》、历史政治老师联袂开发的《纪录片中的历史与政治》两门课,因为加入了“电影、纪录片”元素,大受同学欢迎。

电影、纪录片课程并不是仅仅看视频那么简单。从对影视作品的筛选、解析,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老师起了很大的作用。选修了《纪录片中的历史与政治》的陈璇安同学说:“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们看了三部纪录片,两部为历史,一部为政治。通过老师的讲析和纪录片的播放,原来历史包含着更丰富的细节,经济学中不仅有马克思,还有影响深远的凯恩斯与哈耶克,这些新知识对课内的学习进行了较好的补充,拓宽了我们的眼界。”

高一(8)班黄楚选择了一直很感兴趣的一门课程——《风水文化》。他说平时的学科课程接触不到这类知识,通过学习他了解到“风水”并不是迷信,“这是一门关于人与自然的学问,人们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总结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便是‘风水的核心内涵,老师的讲解非常到位”。

校本课程比重的增加开始也让一些家长、学生感到不解。根据学校规定,所有学生在高中3年都必须修满3门校本课程。有的学生认为每周校本课程要占用2个小时,为什么不拿来上自习或安排其他“有用的”课程呢。在上了一段时间课后,学生的观念发生了转变:高中以学业为重,但绝不只有学业。选修课上学到的知识对了解现实生活、适应未来社会非常有帮助。

更多的选择权,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自主点菜”式的校本选修课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老师们俨然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男神”“女神”——原来自己的老师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还知道那么多课外知识,视野那么开阔。他们突然发现熟悉的老师“变了”,变得幽默风趣,变得更加容易接近。对于学校来说,拓展校本课程一方面充分挖掘了老师们的潜能,因为他们需要自主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自主决定授课形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让师生之间更加和谐。

除了“竞争开课”,这些校本课程每学期还要“绩效考核”。学校的课程审议小组将根据教师开发和实施课程的相关材料,结合学生评价和课程审议进行期末评比,评出最受欢迎的年度校本课程和精品校本课程,并对“口碑”不好的课程实行“末位淘汰”;同时课程领导小组加强质量监测,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综合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受益一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多样化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而促成创造与独特的个人品质和素质,则需要开放的教育,需要自由与解放的教育。学校把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受益一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并把生物与环境科学教育基地、科技发明示范基地和机器人工作室、航模基地作为学校创新工作的四大亮点。

生物与环境科学基地,为热爱生命科学和对生物学有探究兴趣的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基地是一种“体验式”基地,学生们可以在设施齐全、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的宽阔实验室里,使用PCR扩增、蛋白质分析仪等先进的科研设备,并能得到一支名师团队的指导,其领衔人是荣获国际“英特尔杰出教师奖”第一名的著名特级教师曾国寿。基地通过实践,鼓励学生树立探究意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了解、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善学习载体与行为,让学生快乐发展,实现知识传承与健康人格的融合。

荣获“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称号的科技发明示范基地,面向所有的学生,不设门槛要求,是让一批批学生收获创造快乐的地方。在厦门首届杰出教师黄建通的指导下,孩子们把创造的激情融入作品。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发明和制作”竞赛,配备专职教师,拨出专款作为活动费用。学校还投入了大量资金,设置了大面积的活动场所和相关设备,主要有活动室、陈列室、车床设备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通过学校鼓励实践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提倡实践创新精神的文化环境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获得了坚实保障。

电脑机器人工作室是2002年新设的省级科技活动基地。工作室在全校范围内选拔特长生和热爱动手操作的学生加入,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宗旨。孩子们在这个平台学习交流,掌握科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对机器人、自动化等前沿技术的了解。工作室的实践训练,有利于学生们养成自主动脑动手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对抗比赛中,学生们不断总结反思、切磋竞争,不仅获得了锻炼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

航模基地开设有静态船模、动态船模、航模制作、建筑模型、空模、车模等项目。丰富的选择既充分考虑了学生兴趣能力的个体差异,也使得学生的航模制作能力水平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航模基地吸引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基地开展的设计、组装、试飞、试航活动集竞技性、实践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们在这里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激发了爱科学、用科學的热情,在活动过程中领悟到探索新问题的途径、方法和乐趣,养成从事科学探究的正确态度和意志品质。

四大基地的建立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些具有综合实践性质的“活动课程”,围绕学生实际参加的科技教育、创新教育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解知识,真正体会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自己实际生活能力的价值。基地的老师不是灌输者,而是启发者,他们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发现知识,并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有所创新,进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引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培养创新意识。

除了四大科技基地,学校还为学生探索了许多社会实践基地。20 08年5月20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联合国代表,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纽约办公室主任高瑟兰女士,参观了厦门一中图书馆、科技创新馆和生物环境学教育基地,她说:“厦门第一中学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学校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不仅给学生们展示才华的机会,而且给予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你们的学生都很幸运。”

社团活动:立体德育培养“立体”的人

康德在《论教育学》一书中指出:“德育的第一要务是确立一种品格……开始时是学校的准则,然后是人性的准则……教育中的一切与否,取决于人们能否在各个领域确立正确的根据,并使得他们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

可以说,学校德育应该是教育者组织、引导、启发被教育者自我生成、建构人格的活动。厦门一中打造全方位的立体德育模式,采取多维度多样式的实践活动和综合活动,提升、发展了德育的实效性。2006年以来,厦门一中在德育思想观念、德育课程体系、德育师资队伍、德育教学条件、德育质量考评等方面进行新一轮的探索、改革和建设,并借鉴古今中外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构建了“一个中心”(全员德育)、“两个基本方面”(道德认知和养成教育)、“三条主线”(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体验教育)、“四大保障系统”(学校组织系统、学术指导系统、家长协作系统和学生自治系统)、“五种教育资源”(课程资源、校友资源、家长资源、地域资源、网络资源)为一体的大德育体系,在德育理念、德育模式和德育机制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立体德育强调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尊严、自我实现等,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成为“完整的人”。正如鲁洁教授所说“要改变和完善人之德性,既不能只从外部施加影响,同样也不能只是进行封闭的自我修养,它只在人现实地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生活活动、生活关系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

学校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了展示鲜明个性的舞台,促进了学生全面、自主、个性化的发展,也是学校进行立体德育的重要平台。学校有近100个学生社团,定期举办艺术节、电影节、体育节等校园系列文化活动。魔术社、跆拳道社与街舞社、器乐社是校园最活跃的社团,他们的每一次演出都能让大家眼前一亮;漫画社是热爱漫画的孩子们的天堂;广播站的工作给每日的校园生活带来了轻松一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学生的智慧与才艺在这里得到尽情的发挥。

社团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处理冲突,学会多元包容、尊重关怀,促成学生正义、责任等公民素养的养成。因此社团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参与各类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引导学生从只注重“知识学习”转化到“积极行动”上来。

学校组织的体验活动还有春运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学校各类文艺演出的场务服务等。学校坚持活动育人,在学生活动设计中坚持学生为活动主体,将发展内容蕴含于活动之中,使教育目的和手段有机统一于活动之中,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创造性的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立足点,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校本基地德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