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青少年教育戏剧探索与实践

2016-07-17 05:51萧薇
人民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戏剧情境游戏

萧薇

我们常说的戏剧教育(Dramatic Education),是与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相对而言的单科艺术教育,属于门类艺术教育中的一种。而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是20世纪初期英国将戏剧列入学校课程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不同于戏剧艺术专业教育的另一种对于戏剧教育的理解与运用。

教育戏剧的目标是在教师或导演(组织者)有计划的指导下,以人的活动天性为依据,采用大量的即兴表演、角色扮演、场景再现、动作模仿、戏剧游戏等方法来进行戏剧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接触中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开发心智、增进审美体验和自我感受,为主体提供宽松、有趣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的环境,达到启迪心灵、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在这些戏剧活动和教育课程中,青少年可以通过戏剧手段了解风俗和信仰、认知他人和自己,发展和表达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与生命感悟的能力。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里,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1]。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把“教育戏剧”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课程相继被各国纳入中小学的核心课程中。

以美国为例,它的教育戏剧水平非常发达,普及程度也很高。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学校都普遍设置了教育戏剧课程,形成了一个系统、循序渐进、金字塔式的教育戏剧体系。美国曾于1987年颁布了《国家戏剧教育研究计划》,列出了戏剧与剧场课程的范本,并将其教学内容归纳为“个人资源的内在与外在发展”“以艺术上的合作创作戏剧”“戏剧及剧场与社会情况的关联”“建立审美上的判断能力”四个方面,并按照年龄进行划分,从幼儿园开始至十二年级分成六个阶段,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到了1994年,美国全国性艺术教育组织进一步颁布并制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对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戏剧内容给予了原则性的要求和具体的说明指导,并明确地将戏剧、音乐、舞蹈、视觉艺术一起列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领域,戏剧则作为一门独立的单科课程在中小学校普遍开设。

即兴表演与戏剧游戏

在教育戏剧中,带领者往往通过即兴表演和戏剧游戏,把激发和强化多重感官功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训练手段来培养学生敏锐独到的观察力、细腻准确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具有对于自身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确认和敏感度。

从本质上说,戏剧教育就是令人回归本性的一种教育,因为它能够帮助受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是一种和生活保持着最紧密关系的教育,尤其是即兴表演和戏剧游戏,它们中的很多训练项目直接跟生活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规定情境的即兴表演,还是角色扮演等等,都离不开从生活中获取素材,这些练习不仅向青少年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活场景,还提出了解决人生困难和瓶颈的可能性。

这种教育戏剧内生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带动了国外很多学校的教育形式往更注重体验和活动的方向发展。

“体验式学习”是让青少年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而不是简单的了解和记忆书本知识。比如在美国,小学教师教授学生关于动物的知识,不会让孩子仅仅拘泥于课本,而是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亲身观察,然后再把教室变成“动物园”——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动物,学习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特征,并且模仿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短剧的形式,学习食物链的概念以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类似这种体验式学习,既能够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概念,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领导力、协作力和沟通力,这样一举多得的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在国外很多地区和学校都有开展。

即兴表演是表演创作中的一种,是指在没有经过先期计划与事先准备(包括文本)的情况下,依靠对于“此时此刻”来自直接环境和人的内在情感的刺激,做出直觉反应而进行创作的艺术实践活动,它被看作一个“现场”或“即兴”的自发性活动。这种表演形式注重把个人意识集中在“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情况上,着力于强化对个体正在做的事情的深刻理解,这种“意识”和“理解”的融合,为创造者提供了一种情境,那就是把自己想象成情境中的人物,完全听从自己的本能、情感和思考方式的指引,根据对于自己所在处境的理解、分析和判断,在一系列的“可能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采取行动。对于即兴表演(创作)的学习、锻炼和强化,会对一个人的应变能力、生活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戏剧本身就是“PLAY”的一种,但又绝不仅是消遣娱乐,它充满了意义与重要性。戏剧游戏对儿童自然发展和统整的重要性,可以从联合国宣言“将游戏视为全世界儿童不可或缺的权利”这个口号中显现出来。游戏是人类在儿童时期最主要的一种自发性的探索活动,是帮助我们认知空间与时间、他人与自我、事物与结构以及真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儿童自发自导的活动,可以让他将投入的經验及感受加以概念化、结构化,并且带到活动中可以触及的层次。在这层意义上,游戏提供了儿童一些机会去表达出让他们感到困扰、冲突及迷惑的情境。由于知觉发展的过程尚在进行中,幼童的语言特别缺乏流畅性……因此,各式各样的游戏材料都适合用来协助儿童表达其情感及态度。”[2]由此可见,戏剧游戏不仅可以满足儿童好动的需求,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儿童发泄过剩的精力、学习承担生活中的责任、达成克服困难的目标以及释放挫折感。戏剧游戏通过彼此之间的身体接触与团队协作,不仅发泄了竞争的需求,用可被接受的方式表达攻击性,还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另外,戏剧游戏有助于儿童无拘无束地想象、学习适应他人与表达自己,当儿童在游戏时,他们不仅表达出自我人格的特殊性,也带出了之后可以融入其人格的内在资源。

活动性教育戏剧

对于青少年来说,活动性教育戏剧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外,以戏剧为主要形式的主题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隶属于学校教育范畴,同时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繁荣校园戏剧起到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导向作用。

首先,这种活动的形态高度开放。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开放性:空间开放——活动形式并不仅局限于剧场空间,在教室、活动室、工厂、野外、咖啡馆等任何一个提供安全保障的可活动空间都可进行,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从事这种活动;内容开放——参与的人感受到什么、想象到什么、想要表达什么都可以成为此项活动的内容,活动由大家共同参与,没有“演者”“作者”和“观者”的界限和分工;形式开放——表达形式不拘一格,同时也不做限定和规范,注重所有参与者的相互学习、经验共享、共同探索,培养大家的民主与平等意识;心态开放——活动在一种高度自由,没有任何外来的精神、心理桎梏和限定的情况下进行,参与者享有高度的民主,彼此之间平等并相互尊重。以上这些开放的目的,是让青少年参与者作为一个整体去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娱乐、自我发展、自我探索、自我教育”,不以最终的演出结果和水平为要求,而是注重整个戏剧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的最终目标。

这种活动性教育戏剧有以下几种形式:

1)角色扮演:这种形式准确地说是戏剧元素表演,不是完整的演出。它的实施目标是运用戏剧形式针对某一主题来让学生表达观点,倡导学生首先来扮演跟这些主题相关的角色,以促进他们对社会、生活、情感、心灵等方面的观察思考,使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比如说,如果对社会热点“医患关系”进行探讨,就让学生饰演医生、病人、病人家属等角色,来分别体验一下这些角色所面临的冲突和困境。

2)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一种情境,将枯燥抽象的内容寓教于“剧”,融入一些十分有意义且具备探索性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再归结成为探究性、研究性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技能,并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比如,在“医患关系”的主题下进行情境设置:一个急诊病人由于家人催促医院过急,造成护士没有经过过敏测试就使用了药物,引发了医患纠纷。

3)课本剧编演:一般来说,课本剧是以教材为基础,选取其中故事性、动作性、冲突性较强的篇目加以改编,将文本中的文学性与戏剧性相融合,是一种熔课文教学和戏剧演出于一炉,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新鲜活泼的教学辅助形式,这种课本剧编演的形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改编能力,对于学生理解文字作品中的时代背景、主题立意、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等,有非常好的效果和意义。

4)其他活动形式:比如含有戏剧成分模拟剧场、戏剧观摩、论坛剧场、校园剧演出等。一般来说这些活动形式能够实现学生“我的舞台我做主”的“全责式”创作,从编剧、导演、排演、舞美制作到宣传海报,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同时,还能够以互动的戏剧形式创造一个安全的、具有吸引力的、鼓励大家討论的空间。这种教育戏剧的手段让多元的声音和想法得以呈现和听见,促进个人或群体的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与连接。

荒诞派剧作家尤奈斯库说过,“戏剧是人的本质需要”,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更是如此——教育戏剧是面向青少年的素质、人格教育,融汇了课堂和课余的戏剧活动,目标是在戏剧实践中学习生命智慧、开启创造力、体验人生真谛,达成全人素质。教育戏剧由于承载了丰富的社会人文内容,对人的思想情感产生道德、审美等多方面影响,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人格形成、个性发展、体能锻炼甚至劳动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多方面获得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戏剧情境游戏
传统戏剧——木偶戏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